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你还记得小时候最渴望得到的那本连环画吗?

你还记得小时候最渴望得到的那本连环画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871 更新时间:2024/2/24 1:00:25

答:我最渴望得到的连环画是哪本呢?

故事得从那个遥远的夏天说起。

诺,是这样,父亲是我们镇上高中的语文老师。

那年夏天,父亲被安排到县城改试卷大概是改中考试卷,那时年纪小,我不是很关心这方面的东西。

也因为年纪小,家里正忙着收割稻谷,然后是割蔗叶、拔花生等等一系列农活,母亲无暇照顾,父亲干脆带着我一起到县城了。

家离县城并不远,也就十多公里路,但对当时的我来说,上一趟县城,等于过一次节,那种欢乐,是难以描述的。

那天父亲挑着一大担蔗叶从甘蔗地里回来,浑身大汗。他匆匆冲洗了一下,换了衣服,然后找了几件他和我的换洗衣服,放铝桶里,让我提着,拉出自行车,让我上了车,施施然就出发了。

父亲改试卷的地点是在县第一重点高中,食宿也在校园里。

因为放暑假,偌大的校园,静悄悄的。

差不多到了傍晚,各镇中学前来参加改试卷的老师陆续前来报到,寂静的校园才有了点生气。

食堂里的晚饭,是按份分好、快餐式的,每位参加改卷的老师只能领一份。

我父子两人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共用一份。

和家里一天到晚吃的咸菜相比,食堂里的豆芽炒肉丝实在是难得的美味,我吃得津津有味,也顾不上父亲会不会挨饿,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拉。

父亲不吃,一旁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等我摸摸肚子,说“饱了”,才接过筷子,把我吃剩下的饭菜一扫而光。

……

父亲在县城改卷的日子大概有四五日罢?

这四五日的每一餐,都是如此。

那么,父亲在这四五日的时间里,应该没吃过一餐饱饭。

现在想起那时候的情景,眼泪总是止不住地流。

父爱如山,这辈子是报答不完的。

吃了晚饭,父亲拖着我的小手上街市瞎逛,看各种新奇的事物其实,别的不说,单说县城夜市的热闹,就让生活在乡下的我惊叹不起了。

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

但是,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餐,父亲去改卷了,宿舍里就剩下了我孤零零的一个人。

静,不但整个宿舍楼静,整个校园都静,我在校园里游来荡去,都看不到一个人影。

百无聊赖,就回宿舍睡觉。

睡不着,就更加无聊透顶了。

双眼瞪着头顶的蚊帐发愣,想象着母亲带着大姐、二姐在田里劳作的情形,心想,还不如在家里和她们在一起呢。

好不容易,到了午饭时间,父亲回来了。

吃过午饭,其他同来改卷的老师准备午睡了,父亲也准备午睡。已经憋闷坏的我,不依不饶,吵着闹着,要父亲陪我上街。

同住一间宿舍的几位老师,都来自不同学校,互相不认识。

父亲也不好因为我影响到他们的休息,只好强打精神这,陪我逛街。

这次逛街,父亲多了个心眼。他陪我到新华书店,买了好几本连环画。

这几本连环画为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北宋杨家将》系列,全部只有八册:一《杨令公归宋》、二《阳城救驾》、三《殉国李陵碑》、四《六郎收三将》、五《八姐闯幽州》、六《智救杨郡马》、七《大破天门阵》、八《穆桂英挂帅》。

当时,书店只有四、五、六、七这四册在卖,父亲一古脑全买了。

有了这几本连环画为伴,我不再吵闹,也不怎么出门,一天到晚,就像个傻子一样,躲在宿舍里的床上来回反复地翻看。

同宿舍的那几位老师,渐渐和父亲熟悉了,开起了玩笑,问父亲,你这个儿子是不是有些问题?是普通的孤僻还是严重的自闭?也不出门,要不要找心理医生看下?

父亲笑而不答。

父亲每次改试卷回来,都会带回些稿纸,还有圆珠笔忒,红的。

我不但反复咂磨翻看那几本连环画,还把书本上的画儿放大临摹。

父亲的改卷工作结束,我小心翼翼地收藏好那几本连环画,和衣服一起放桶里;那些临摹的画儿却散落了一床。

离开的时候,我听到那些老师在背后的一阵阵惊叹声:这小屁孩子,画得一手好画,不简单呢。

回家之后,那几本连环画仍是我心爱之物,但残缺了前面几册,总觉得美中不足,于是每到放学,都到镇上的书店去搜索一番。

但,最终只搜索到了后来出版的第八册《穆桂英挂帅》,前面的三册,应该是早些时候卖完,再不会在书店出现了。

不过,生活总会有惊喜。

不久,书店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杨家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这套连环画的质量明显高于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北宋杨家将》系列。

别的不多说,就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北宋杨家将》系列每册都由不同的画家绘制,画功参差不齐;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杨家将》全部由张令涛、胡若佛绘画,前后风格一致。而且,即使年幼时的我鉴赏能力有限,也明显看得出张令涛、胡若佛的绘画功底要比其他画家高出许多。

举一个小例子。

我见过的几乎所有画家要画古代黑大汉,都会抓住“大胡子”这个特征,肆意夸大,使之遮住人物的半张脸,以达到“黑”的效果。

不信,您去翻看《三国演义》里的张飞、《说唐》里的程咬金、《水浒》里的李逵、《说岳》里的牛皋……莫不如此。

还有些画家,为了渲染这个“黑”,干脆把这些人物的衣服涂黑,穿黑衣服以示其“黑”。

张令涛、胡若佛的《杨家将》里也有黑大汉杨七郎。杨七郎年少,没有胡子,画家仍能从人物的五官和眉宇间着力表现出他的黑,他的粗豪。

这一点,就显示出了高明。

张令涛、胡若佛的《杨家将》,全套只有五册:一《杨业归宋》、二《杨七郎打擂》、三《双龙会》、四《李陵碑》、五《智审潘仁美》。

我留心购买收藏,只收藏了四册,少了《杨七郎打擂》。

在相当长的岁月里,《杨七郎打擂》就成了我魂牵梦绕、梦寐以求的东西。

村里有长辈是做鸡贩、鸭贩的,他们骑着自行车,载着一笼鸡或鸭,到各个乡镇去叫卖。

不识字的母亲,为了满足我的心愿,让我得到《杨七郎打擂》,不断叮嘱这些外出的乡亲到了别的乡镇,一定要到当地乡镇的书店帮我寻找这本书。

可惜,到我去县城读初中了,这本书还没有着落。

而“寻找《杨七郎打擂》”,也成了我们村里许多人都知道的口头禅。

这本书,后来我得到没有呢?

得到了。

在县城读初中,有一个同学,和我一样酷爱连环画。

于是互相交换着看。

我问他:有没有《杨七郎打擂》?

他说:有。

我惊喜若狂。

那次交换,他给我拿来了《杨七郎打擂》,而我借给他的,是《三国演义》系列中的《反西凉》。

书借回来,爱不释手。

但借的东西,终归得还。

要还,又恋恋不舍。

怎么办?

一方面,我使出自己的临摹“神功”,一页页地临摹书中的画页,希望可以绘制成一本属于自己的《杨七郎打擂》;另一方面是拖,迟迟不还。

奇怪的是,我不还,那同学也不提出要还。

双方就这样耗着。

大约耗了半个月,同学先耗不下去了,憋红着脸,紧张地看着我,问:“我可以用我的《杨七郎打擂》交换你的《反西凉》吗……我说的是永久换……”

不等他说完,我疯了似的大叫:“我愿意!”

原来,同学得到我的《反西凉》后,也是同我一样的心思,想据为己有,却羞于开口。

话儿挑明后,我们都如释重负,执手相视,哈哈大笑。

最后补充一句,我并非不喜欢《反西凉》,而是《反西凉》所属的《三国演义》全套共60册,而我只拥有其中寥寥几册,反正是集不齐,就用它去换《杨七郎打擂》凑齐了总共只有五册的《杨家将》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紫川》主要讲什么样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紫川简介:神话般的西川大陆,一代代的热血传奇。帝都,河丘,远京,蓝城,帕伊,特兰,每一座雄伟的城市,都有自己的英雄传说。人类、魔族、远东各族……血与火的交融,刀与剑的碰撞,迷与迷的交织,构成了庞大的史诗般的巨著紫川。紫川一书,以人物描写为基础,铺以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这里有天真的

  • 求“三国故事之蒋干中计”故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联军陷入僵持状态,操又被周瑜侦查了个彻底,虚实尽露。此时周瑜的同窗好友、曹操的帐下幕宾(谋士)蒋干主动请缨凭借与周瑜之旧去招降周瑜。操欣然应允。于是干驾一叶扁舟过江来找周瑜。一见面,周瑜就故意指出蒋干是说客,干死活不承认,瑜佯信之,留之于营中,并为蒋干大摆宴席,故意让太史慈佩周瑜

  • 我记得在宝鸡部队上有一位付营长王恒德帮地方训练民兵时牺牲了。英雄陵墓在宝鸡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查询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王恒德英雄陵墓在他牺牲的地方红旗大队后山坡的老虎沟边!下面转载中国军网关于王恒德烈士的部分介绍:王恒德,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8岁那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1941年,日寇对山东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并在离他家8里远的涧谷岩村安了据

  • 关于和平的故事,谢谢合作啊!!!请各位帮帮忙啊!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故事讲的是二战德国将被灭的时候,二个美国兵带着一个伤员,闯到了一家到郊区避难的只有母子二人的德国佬的家里,故事从此展开了...女主人翁受尽了战争的苦楚,在他惊恐的接待三个美国兵的时候,她也做了件牛B的事:让他儿子把三个美国兵的枪藏了起来,他的条件是:三个美国兵不能带着兵器在她的家里,在美国一等兵A(

  • 你还记得小时候看过哪些小人书?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战争类型的小人书,那个时候平时还看不到,有时候同发小到集镇去玩,都要花的时间看几本小人书,记得摆摊的是一分钱看一本小人书,往往是一个人花钱,另一个人躲在后面悄悄的看,不能给摆书摊的看到,摆书摊是不允许一本书2个人看的。

  • 为什么有人说80年代以前的连环画比80年代以后的画得好?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连环画这个八十代以前最为流行的画册,它就象现在的电视剧一样,充实着我我们那一代人的文化娱乐。在那个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年轻人为了能看上自己喜欢的连环画,都省吃俭用,把钱留下来买这些连环画看。那时候买来一本,看完了还要保存得好好的,买得多了,就再租出去,也可以增加点收入。那时候的连环画确实是很

  • 《三国演义》连环画,太史慈的背上插有短铁戟,是装饰还是别有他用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太史慈的背后确实是插着两柄短戟,在战场上还是很有用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史慈的师门来历。东汉末年时期,在并州雁门,有一支张姓大族,在当地是很有势力的,人才辈出。张氏一族,对族中年轻一辈的教育非常重视,开塾学,还教习武艺。在族中,有一支有兄弟三人。长兄名叫张傀,字孟礼,是个武术大师。他就负责为张氏族人培

  • 抗日志士的事迹,用一句话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周斌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群体王殿元等十烈士“当代花木兰”李月美铁骨铮铮抗日到底周建屏忠肝义胆写赤诚曾生。。。剧本完璧归赵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成语:完璧归赵地点:1.在赵国宫里2.在秦国皇宫里3.在驿站(古代接待外交大使的场所)。主要人物:蔺相如

  • 抗日战争有哪些壮烈牺牲的战士和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1、叶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他坚持华中敌后抗战,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来的劝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2、小兵张嘎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

  • 抗日时期烈士英勇抗战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陈德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德馨誓言:“枕戈待命,誓歼倭寇,为中华民族而效死!”1938年9月,陈德馨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9月7日,三千多日军进攻松杨桥阵地,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数次击退日军进攻,被子弹击中左胸仍坚持率军作战,直到援军赶到,才被卫兵拖下火线,送往汉口万国医院抢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