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量小、名画家的作品,还有就是要上海人美版或者是北京人美版的作品,特别注意品相要好、发行量小,像贺友直、顾炳鑫、华三川、刘继卣、董辰生等许多优秀画家的作品都可以收藏。
当年盛行的连环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什么不再大量重印?现在为什么很少有新作?
其实,我们仔细看一下发现,各大网络平台的再版连环画,比我们想象的发行量多的多。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连环画标明发行7000本,十年之后还会有很多商家在热卖。我曾在北京西四营图书批发市场里买连环画,在一家小批发商的店里看到数千册的连环画,小批发书商拍着胸脯说:想批发多少?仓库里有。
出版社和书商的经营模式是按需供给,市场经济发展决定利益最大化。那一本书有市场,那一本书就会大量再版。那一本连环画赚钱就会再版那一本,况且,一版可以多次印刷。
这早已不是什么行业秘密了。
有人说,为什么再版连环画很多,新创作的作品少之又少?这个问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说起,当时的连环画产业受外来动漫和绘本的冲击,再加上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粗制滥造的“跑马书的泛滥,连环画己经穷途末路,走向衰落。大批的画家纷纷转行,寻找新的画种创作。
连环画的艺术创作与单幅画的创作相比,劳动强度大,收益却很可怜。八十年代初,一些老画家改行去搞单幅画的创作,包括声名赫赫的刘继卣、顾炳鑫、林锴、刘旦宅等著名画家。年轻的画家对连环画创作不屑一顾,这和连环画的衰落及利益有极大关系,连环画的创作费时费力,收益较差,人才的迅速流失让连环画的创新处在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