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夏朝如何形成

夏朝如何形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62 更新时间:2024/1/24 9:51:07

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基本上可以说,“家天下”的出现,也就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一种标志。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前后大约有470余年,经历了13世,有16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可是到了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废除部落传统的“禅让”制、杀死柏益称王而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王朝。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的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为大一统的商朝所代替。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国号释义[编辑本段]据《史记》引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是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的。夏朝的建立[编辑本段]相传、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禹的父亲崇伯,是雄据大河南岸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之后,尝试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禹老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部落的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坚决不出席钧台会。夏启调动军队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族。这次征讨使新生的专制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原始的民主推举制被强制取代。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夏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战争的七言古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凉州词王翰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战争的种类与模式?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根据起因和目的,使用各种不同的战争名称:进攻或先发制人的战争、防御战争、征服战争、殖民战争、解放战争、借助于代理人进行的战争和宗教战争。根据作战方式,我们区分如下战争类别: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小规模战争、陆战、空战、军事占领和火箭袭击。另一种战争形式涉及到暴力统治,即内战,系一国内部暴动者与政府

  • 北宋与西夏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正义这一词用于北宋应该较为合理,辽国是游牧民族,侵略他国这是非正义性的…而西夏居于中立,保持正义于非正义之间,辽国的强大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的辽国即是成吉思汗的祖辈,铁木真部落统一了长久以来战乱的蒙古部族,从而开始从游牧民族转向为立居民族,而宋朝的腐败断送了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史称“靖康之变”是北宋先

  •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正义这一词用于北宋应该较为合理,辽国是游牧民族,侵略他国这是非正义性的…而西夏居于中立,保持正义于非正义之间,辽国的强大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的辽国即是成吉思汗的祖辈,铁木真部落统一了长久以来战乱的蒙古部族,从而开始从游牧民族转向为立居民族,而宋朝的腐败断送了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史称“靖康之变”澶渊之盟

  • 如何看待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得看站在什么角度,什么时间看待了。现在看,宋辽西夏都属现在的中国领土,那就是民族战争;放在宋代那就是侵略,反侵略战争。望采纳南宋是元灭了北宋是金灭了北宋跟辽签订了宋辽渊之盟,南宋与金订立了绍兴和议。12世纪初,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抗辽,并于1115年称帝建金。于1125年灭辽。1127

  •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正义这一词用于北宋应该较为合理,辽国是游牧民族,侵略他国这是非正义性的…而西夏居于中立,保持正义于非正义之间,辽国的强大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的辽国即是成吉思汗的祖辈,铁木真部落统一了长久以来战乱的蒙古部族,从而开始从游牧民族转向为立居民族,而宋朝的腐败断送了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史称“靖康之变”从现在的

  •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一个的原因是什么?还有“檀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内容有什么异同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宋:常年的战乱,重文轻武和朝政腐败,还有对外战征的几次惨败,导致北宋国力积贫积弱,无力抵御辽和西夏。辽:物资匮乏经不起年年争战。在南征中屡屡受辍。夏:西夏不论是人口还是物资都极度匮乏,和宋朝打了三次都是全胜,但都由于缺乏各种物资而退兵。檀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内容的

  • 对于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对“战”与“和”有什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辽与北宋是兄弟关系,北宋与西夏是君臣关系辽是中原宋朝时期的东北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是西北的一个政权!辽人强盛的时期征服了女真,但是没落的时候却反而被女真给灭亡了,女真建立了金,金朝追赶辽人的时候顺便征服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哪晓得北方游牧里出了一个铁木真,整合了游牧民之后联合南宋把金朝给灭了!铁木真称

  • 中国古代真的有过百万军队的战争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作为典型的冷兵器时代,打仗的胜败之分中,兵力多寡是一个重要因素,大概一是为了鼓舞自己士气,二来也为了虚张声势号称坐拥多少兵力其实是吓唬对手的,仔细考量的话,战争的实战人数一般是号称人数的1/2-1/5。据相关数据显示:NO.1牧野之战公元前1106年2月4日,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

  • 商代和西周相比,哪个朝代中央集权程度更高?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的分封制。商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时期。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