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夏朝有什么重要的事件(详细的)

夏朝有什么重要的事件(详细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38 更新时间:2024/2/3 5:38:19

1、涂山之会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

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2、禹治水

夏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近。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

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3、建立王朝

相传、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舜把王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部落的号召力。

有一次在会稽(浙江绍兴)部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因迟到而被禹处死。古文献中亦记载禹以诸侯部落路途的远近来分别纳贡约多少,可见夏氏族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

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

禹死后,益(伯益,也有人认为益不是伯益,而是同一时代的两个人)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礼,挂孝、守丧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后,益没有得到权位,而启在民众的拥护下,得到了权位。

4、少康中兴

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抚恤招纳散亡的夏遗民旧部,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又纠集自己的亲信氏族及对寒浞不满的部族,合力消灭了寒浞及其余党,“整威仪东南行,求阳城夏王之故都”,葺宫室,修钧台,视九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

夏帝太康失国数十年后,少康终于“坐钧台而朝诸侯”,重登天子之位,史称“少康中兴”。

5、讨伐三苗

禹治水有功,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禹屡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君权。《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苗后,“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这说明禹在治水与讨伐三苗胜利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

(一)鲧禹治水

夏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近。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二)涂山之会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三)世袭制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

世袭制从大禹三让天下而不能成,“禅让制”终结,世袭制正式确立。

一让天下,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二让天下,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三让天下,而后举益,任之政。以天下授益。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而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自此始于尧舜的禅让制终结,源于黄帝世袭制正式确立。

扩展资料:

(一)鲧

中国汉族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有崇氏,帝颛顼之子,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父亲。被尧封于崇地,故称崇伯鲧或崇伯。鲧不但善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

(二)禹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三)涂山

古时,西山北临大海,处滨海滩涂,故称涂山。属西干山脉,牛头山东分支,与镇西白马山遥相对峙,东连西山村,西南为旗山村,西邻顾家棣,北靠红桥头,山丘蜿蜒千米。涂山海拔116米,位于安昌镇东。山坡开垦土地,山腰喷涌泉水,满山草木茂盛,南麓更是阳光充沛,气候温和,是安昌祖先开拓的立足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全面战争 各个势力特有的兵种是那些呀?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吕布:陷阵营,并州铁骑公孙瓒:白马射手,燕云铁骑李:铁车兵马腾:西凉铁骑刘备:白耳兵,无当飞军孙策:劫营骑,特色水军刘表:荆湘精锐射手韩玄:老人头精锐袁绍:先登死士,大戟士张燕:黑山贼张鲁:术士袁术:大斧兵扩展资料兵种分类:1、持戟民兵类型:轻甲持戟步兵作用:全能型,擅长应对骑兵,不能使用高级阵型。

  • 夏朝一共几个王啊?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

  • 全面战争燃烧的黄龙旗 与帝国的叹息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两个反应的都是晚清,其中燃烧的黄龙旗是基于罗马全面战争的MOD,帝国叹息是基于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MOD,而中世纪2比罗马高1代,画质更好,内政更丰富(说白了就是更复杂)。MOD是在原版的基础上弄得,因此会很大程度继承原版的一些特性,明白了吧。

  • 人类历史上最早什么时候开始跨海洋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海洋帝国是公元前16世纪强大起来的诺萨斯王国。它属于古希腊文明中的克里特文明,诺萨斯帝国的舰队经常在地中海上征战,是当时地中海世界的霸主。所以,自公元前16世纪开始,人类就已经有了跨海作战的能力并且已经将其付诸实践了。2.目前来看,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并且最著名的跨海战争是发生在公元

  • 我国古代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开始出现,到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跨越了约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从公元前15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向图特摩斯三世的

  • 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几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和现代战争的人数统计自古以来,战争在世界上的数量上发生了什么事,一般有以下统计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在记录人类历史5560年,那里的战争的规模分别为14,531,平均每年2.6倍。从1740至1974年的234年间,共有超过366次,平均每年1.6倍。37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仍在进行中,有超

  • 最早的奴隶制王朝是夏朝吗?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史学界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

  • 夏朝是谁建立的?又为何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夏之建立,史载为黄帝之曾孙帝喾(接位于黄帝孙、其叔父颛项)的儿子尧,尧传舜,舜传禹,禹传其子启。尧舜在晋南运城一带,到了禹即在今河南一带,在活动于今豫北黄河北的共工氏(炎帝后裔部族)帮助下,治理黄河,在共工氏的推荐下,因治水有功而继位。初都于今河南登封阳城(郜城镇),后移都于附近之河南禹城,地名由此

  • 夏朝,启为什么能建立夏朝。夏朝作为一个朝代,与部落联盟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启为什么能建立夏朝。夏朝作为一个朝代,与部落联盟有什么区别?据历史记载,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边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启是黄帝曾孙,黄帝次子昌意,昌意的儿子颛顼,颛顼的儿子名鲧,鲧的儿子叫禹,禹的儿子启,即是建立夏朝的夏启。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于三皇五帝时代的

  • 我们都知道战争是残忍的,那么战争到底有多残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984年4月30日,31师93团,收复者阴山主峰10号高地时牺牲烈士的照片。战斗刚刚结束,在10号高地右侧活下来的战友们,正在紧张地整修工事,防止敌人随时反扑。他们把烈士们遗体集中在阵地的反斜面。由于下雨路滑,阵地下面还有许多地雷没有排除,特别危险,路不好走,大家只好修路,等待担架队和军工上来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