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我们的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
更多文章
商到东周大概有多少年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那战国时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按照最新研究成果:商朝建国于公元前1766年,到东周元年公元前770年约为996年,战国是东周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东周末年是公元前256年,这一年秦灭东周,周朝彻底灭亡战国元年是公元前475年,到刚开始的东周即东周元年有295年楼上两位的商朝年份用的都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很不可靠有,还有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春秋(前770前476)历史共294年。在这个时期,西周的分封制、贵族政权逐渐瓦解,社会出现新的变化。战国(前475前221)254年的历史,是先秦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相互兼并到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过程。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令人瞩目的是:随着土地私人占有的发
武天伐纣灭商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武王伐纣是牧野战役,发生在商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役。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周氏部落在周武王姬发的统治下逐渐强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开始的。是一场解救商朝黎民百姓于水火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战役。当时的周武
商周时期的军事战争兵力投入量一般为多少,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当然有啊。牧野之战[/b]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b]柏举之战[/b]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b]阴晋之战[/b]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b]伊阙之战[/b]白起12万24万全歼[b]即墨之战[/b]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b]代之战[/b]廉颇、乐乘
牧野之战时,商军大败是因为主力在东夷,为是么不回兵救援,就算来不急,战后应该能赶来,为是么没记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的商朝其实只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部落联盟,并不像周朝及其以后的天下“共主”的形式。牧野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有些类似于王朝内部的争霸战争。而当时的商纣王因为统治的原因与大贵族分裂--可以这样理解,雄才大略的辛想中央集权,于是削夺大臣封侯的权利,造成人心涣散,其子、微子等离他而去。牧野之战时候商的主力在东夷
请写出中国古代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从大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1840年,分为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经的朝代有“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两晋(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近代:离现代较近的时代,我国通常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现代:现在的时代。我国通常指从“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现代战争史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我个人认为理解这段历史你要站在国家民族这样大的高度和角度去理解!他不同于我们古代的任何一段历史战争!那是我们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近代史是我们国家和外族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保卫自己家园的反抗战!
中国封建王朝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要回答封建王朝的标志是什么,首先要清楚什么叫封建?《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封,筑土,土堆,坟堆,聚土培植;建,诸侯之土。而《尔雅》的解释是:封,赐也赏也。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帝王筑坛祭天(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建,立也。结合这二种释义,所谓封建,狭义的理解即是筑土为封立国为建。也就是古
商朝的标志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有的标志,商朝的标志主要有三个: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首先是大家被认为是古代智慧的体现甲骨文,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讲文字刻在骨头上,也是我们最早的汉字,他同样也是商朝的文字,但是他的历史并不只是从商朝开而是早于商朝。甲骨文阅读十分困难,我们现在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阅读文言文也是十
“商汤革命”的第一枪在什么地方打响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汤武革命指的是商朝开国国君商汤灭夏的战争。《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记载。商汤伐夏,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是说商汤从征服葛国开始,无往不胜,终于灭夏。葛国即今天的商丘市宁陵县,葛国都城葛城遗址在今宁陵县葛伯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