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权政治法律观早在夏代,奴隶主贵族就已开始利用宗教迷信来维护其统治。《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论语泰伯》也说:夏禹“致孝乎鬼神”。商朝的神权政治法律观就是在夏朝“受命于天”的“王权神授”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鬼神崇拜,不是阶级社会新产生的,它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人们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靠自然界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自然界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对人的日常生活经常发生巨大的影响。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对日出日没,月盈月亏,风云骤起,雷电搏击,寒来暑往,天灾地害及人身的生老病死等现象,都感到惊奇和敬畏,于是便产生一种具有无限威力和不可抗御的神灵幻影。同时,人们认为氏族子孙繁衍,族类昌盛,劳动经验的例例及个人幸福都是祖先荫庇的结果。人们纪念例例的祖先,幻想例魂不例例认例例人的世界之外例还有一个鬼的世界。马克恩说:“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这种畏服神灵和感激祖先的信念,编造出一套“神权法”思想,作为立法、司法活动的指导原则。同夏朝一样,商王朝的统治者也把“天”归纳为自己权力的本源,听命于天,听命于神是商朝法制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始把祖宗崇拜与上天崇拜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祖先与自然的神灵、万物的统治者上帝合二为一,即所谓“敬天法祖”,因而近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神权政治学说。夏商统治者宣称“天”域“上帝”有意志、有感情,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主宰者。“上帝”有好恶,能发号施令,赐人祸福,实施赏罚。他们把国家政权的得失,说成是“上帝”的意志、立法与司法也是“上帝”意志的表现。综括起来,夏商“神权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自天出”。统治者宣称礼和刑是“天”或“上帝”创制出来的,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尚书洪范》记载箕子听说过“天乃赐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使禹掌握了教民和睦相处治国安民的法规。第二,“代天行罚”。礼和刑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具有普遍实施的最高权威,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因此违反了礼法,就是违反天或上帝的意志,必然引起天或上帝的愤怒而加以惩罚,称为“天罚”。“天罚”假手于受命的统治者代为执行,即“代天行罚”。第三,“王权神授”。夏商的国王都把他们掌握的国家政权和统治权力宣称为“受命于天”,无论是同族或异族反对他们的统治权,均被视为违背“天命”,必遭“大罚”。(二)主要立法商朝灭夏以后,针对新的形势,迅速开始了立法工作。《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可以认为商初就制定了不公开的成文刑书。这里的汤刑也如禹刑一样,是南朝法律的总称,泛指商王朝的法律、法令和制度,而不应该视为某部固定的成文法典。以汤为名,表示对商族杰出领袖和开国之君汤的怀念。商朝传至汤长孙太甲,“不遵汤法,乱德”,肆行暴虐,使得国势衰微,社会秩序混乱。为了稳定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即对原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和增补,以图匡正国势,稳定混乱的社会秩序。商初的立法活动,受夏法制的影响很大。据说当夏灭亡时,其太史令终古曾携带夏朝的法律、法令投奔商朝,许多夏朝的臣子因不满夏王暴虐无道,纷纷归依商朝。这对商朝的立法具有很大的影响。”商初统治者吸取夏朝从孔甲起“好方鬼事,淫乱”而败亡的教训,为整顿官纪职守,建国初即制定了“官刑”,确定了严格禁止的“巫风”、“淫风”与“乱风”,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风十愆”。其主要内容是:“敢有恒舞于官,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必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辱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商朝的法律形式和夏朝一样,主要部分仍然是国王的命令,如誓、浩、训等。“誓”的内容偏重于出兵打仗前的盟誓,主要是要求臣下服从命令、忠实于王事。“诰”偏重于对大臣的训浩。“命”则是针对具体事件发布的命令。在商朝的法律形式里,除国王的命令以外,不成文的习惯法占很大比重。
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商朝的神权政治法律观和例要立法是什么?
更多文章
除了征伐东夷,导致殷商灭亡的重要原因还有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夏桀商纣,历来被当作暴君的典范,古往今来,说暴君的时候鲜有不提及这两人的。不过新王朝建立之后鲜有不对前朝的末代皇帝进行抹黑的,所以商纣王应该也是被抹黑了。在春秋末年,子贡就已经认识到这个事情,在《论语》中就有记载:“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随着考古史料的发现,似乎把殷商灭亡的原因归为商
历史上,有没有既神秘又玄乎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都知道大魔法师刘秀召唤陨石的事情,似乎坐实了他“位面之子”的称号。其实,史料记载的“陨石打击”还有很多很多。《晋书卷十三志第三天文下》:“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帅大众伐魏,屯于渭南。有长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讨伐魏国,驻扎在渭水之
商周牧野之战过程,牧野之战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坡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争。那周武王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其实最主要的是在商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商的附属国:周。周的
商朝的“武丁中兴”是如何进行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笔者分两点答述此问。一、何谓“武丁中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上古“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地位。商王朝从商汤开始,到商纣灭亡,共传17代31任王。在近六百年的历史中,以第20任商王
史记记载,武王杀死纣王时,是先连射三箭,再用黄色大斧砍下其头颅;对待纣的宠妃,也先连射三箭,用黑色大斧砍头颅。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有些答主回答的是什么阴阳五行说,实在是太扯淡了。柏舟这里就先说一下黄钺和玄钺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一把铜斧和一把铁斧。商朝主要是青铜器文明,所谓的“黄钺”基本上就是黄铜斧无疑了,虽然商朝还不会冶铁,但殷墟里还是出土了一些陨铁兵器的。至于为什么要分开用不同的斧头,这个和“礼”分不开关系。《尚书牧誓》:“
商朝灭亡时有十万精锐大军, 武王伐纣的时为何没派上用场?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看了下下面的答案,几乎都是答非所问。当然出题人的问题较大,问题问得不清楚。武王伐纣,其实是伐帝辛,纣王是周朝的摸黑。而当时商为强国,周弱,以弱伐强需要时机。这个时机就是东海叛乱,商精兵伐于东海之滨,国内空虚。周武王抓住这个机会,会诸侯伐商。商无奈驱奴隶战于牧野。是战,兵倒戈,商军远不得救,武王入朝歌
牧野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分别是哪个时期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战役双方:周武王,商纣王战役时间: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诗经》桂陵之战战争时间:公元前354前353年战争双方:齐,魏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等战国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
中国建国之后,有哪几次对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纪念日为10月25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同一天,
哪个朝代对外战争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争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没有的。汉朝和亲是历史朝代中最多的一个。首先既然是“朝代”,蒙古入主中原之前的战绩就都不能算了,因为那时叫“蒙古帝国”,不叫元朝,更不叫“蒙朝”。元朝从1271年建立后就没打过多少对外战争了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哪几次对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共发生了六次对外战争,具体如下:1、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2、1962年对印反击战,原因是领土争端。3、1965年春,抗美援越4、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领土争端。5、1971年对南越的收复西沙战,领土争端。6、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领土争端。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