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4/2/3 5:39:35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王朝后期国王末昏庸残暴。

残暴统治导致了商汤灭夏;纣王实施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来杀身之祸,西周灭亡。

桀只顾享乐不顾民间疾苦,大约在前17世纪末前16世纪初,商部族首领汤,利用夏民恨桀的心理,联盟方国部落讨伐桀。桀多次被击败后,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跑到了南巢之山,并死于该处。

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周武王联合羌、、卢等部落,共同伐纣,一直打到朝歌。人们不愿为荒淫无度的纣王卖命,纷纷倒戈,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从此灭亡。

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扩展资料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1、松散的统一

夏商周王朝中央没有能够对疆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夏商周的行政区,一般由两个基本区域组成,一是天子直接管理的区域,称作王畿;一是天子通过分封或承认地方诸侯而实行间接统治的区域。

当王超强生时,前来朝贡的诸侯就会比较多,就能维持一个比较大的统治区域;而当王朝较为衰弱时,诸侯就会摆脱王朝统辖,甚至威胁弱小诸侯成为自己附属国。分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但由于对王畿外仍然实行间接统治的方式,所以到最后这些诸侯也对王朝形成离心倾向。

夏商周这种王畿内外分区治理体制的实行,在交通和通讯条件有很大局限的条件下,为建立较大规模的王朝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后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神权”十分强大

夏商周通过神权来确定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似乎王的命令并非来源于王权,而是来源于祖先和社稷神,但又必须看到,夏商周三代的神权并没有发展成为独立于政权之外的另一种权力,神权再强大,也只是统治者“设教”的工具。

政治权利以及统治者的现实利益始终处于人神关系的中心位置。事神的目的是教民事君,这种以人的现实利益为中心的事神态度,也是夏商周宗教信仰的重要特征,它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的发展影响巨大。

3、没有打破血缘纽带

夏商周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但人们的社会组织关系并没有打破氏族社会延续下来的血缘纽带,相反,由于血缘关系在组织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因此在夏商周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夏代的政治集团往往以“氏”为称,西周初年,殷商遗民被称作“殷民六族”、“怀姓九总”,而周朝的宗法制就是周人对这种血缘组织关系的创造性发展,宗法制最大限度利用了血缘关系所具有的组织与发动社会力量的能量,这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中社会组织特征的集中体现。

除此,反映了土地国有、村社共耕以及早期劳役地租形式的井田制,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权利等诸多方面实行地域区别的国野制度等,也是夏商周的独特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商周

这个题目设置得不是很严密A明显不对,事实上纣王是很有才干的人,只是他即位之后不久就耽于享乐,残暴不堪,另外几位的在位时间也都相当长,不存在“没有经验”这种问题。B如果说的是夏商西周的话,比较靠谱(毕竟东周属于明显的诸侯大过天子而亡,当然最后的几个国王也确实不是什么明主,赧王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欠赖帐者),不过个人觉得是“荒淫无道”更为合适一点。C这个说法似是而非,请注意当时的国家其实是只有一个的,那就是当时的天子。而其他的诸侯国准确来讲都是方国,之外就是蛮夷,也不是国家。D个人认为是最理想的答案,夏商虽说是“汤武革命”,站在中央政权的角度来讲那就是作乱,而且是很严重的叛乱。西周则是幽王废掉申后激怒了申侯,后者引进犬戎的军队杀了幽王,这是明显的作乱。东周就不用说了,诸侯早就骑到了天子头上,最后也是秦国灭了东周,那自然就是诸侯作乱。但是很显然,D不是我们普遍的观点,我们都是站在后朝的历史角度上,认定问题出在前朝,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更有积极性。所以只能是选B。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飞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要说第一个提出重民思想的人不好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重民思想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从《史记》中的记录就能够看出,五帝本纪中“诸侯相侵伐,暴

  • 夏朝主要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夏朝统治者对于农业的生产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改革,社会生产力由此也随之逐渐的降低。而当时的商还是作为夏朝的一个部族的时候,他的生产力逐渐的发展起来,根据翦伯赞在《先秦史》一书中的记载:“商族的生产力水准已经超越夏族了。”这对于夏朝的统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夏朝自身的统治力量已经不

  • ‘夏朝’有钱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在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

  • 特朗普是一个没有对外开战的米国总统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月19日,白宫发布了特朗普告别演说录像,视频中历数了他的执政团队在任期内取得的政绩。多数是不符合实际的自夸,最后特朗普还特别自豪地宣称,他是美国几十年来第一位没有发动过新的战争的总统。显然这个说法也不是很准确,确切的说是特朗普任期内没有陷入又一场战争的泥潭中。特朗普在对待战争问题上,的确比他的前几

  • 中国从夏朝到现在跟哪些国家交过手?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商西戎秦匈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北击匈奴百越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的版图,极大增地强了南岭区人民与中原的交流,始皇在百越之地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

  • 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7-23)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生存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孙子兵法》正是一部兵家智谋教科书,智谋可称作为《孙子兵法》的灵魂。在人类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还没有哪一部兵书能像《孙子》一样具有如此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孙子的成功,得益于他超常的甚至于超时空的智慧谋略。它源于战争却高于战争,论兵却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反对穷兵黩武铁血杀戮,

  • 《孙子兵法》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孙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①《孙子兵法》之语表明的哲学观点是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3分)②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分)略通常我们赏析的步骤可采用1、译(翻译)、2、解(理解)3、评(评价)4、展(

  •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孙子兵法谋攻》。伐:本意是杀伐,征讨。这里可解作“征服”、“取胜”。上兵:用兵的上策。交

  •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意思是:在战争未发动以前,先在庙宇里预测估算比较敌方和我方优势和劣势,估算的结果,如我方优势条件居多,夺取胜利的机会便大,如我方所占优势较少,则得胜的机会亦较少。多做比较计算,对敌我方面的形势就越有把握,少做比较计算就越没有把握,更何况毫无计算比较呢?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运筹帷幄孙子曰:“夫未战而

  •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出自《孙子兵法》哪一篇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孙子兵法》第6篇《虚实篇》。孙子(生卒年不详),名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本篇主要是讲,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逸能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