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王朝后期国王末昏庸残暴。
夏桀残暴统治导致了商汤灭夏;纣王实施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来杀身之祸,西周灭亡。
桀只顾享乐不顾民间疾苦,大约在前17世纪末前16世纪初,商部族首领汤,利用夏民恨桀的心理,联盟方国部落讨伐桀。桀多次被击败后,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跑到了南巢之山,并死于该处。
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周武王联合羌、、卢等部落,共同伐纣,一直打到朝歌。人们不愿为荒淫无度的纣王卖命,纷纷倒戈,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从此灭亡。
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扩展资料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1、松散的统一
夏商周王朝中央没有能够对疆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夏商周的行政区,一般由两个基本区域组成,一是天子直接管理的区域,称作王畿;一是天子通过分封或承认地方诸侯而实行间接统治的区域。
当王超强生时,前来朝贡的诸侯就会比较多,就能维持一个比较大的统治区域;而当王朝较为衰弱时,诸侯就会摆脱王朝统辖,甚至威胁弱小诸侯成为自己附属国。分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但由于对王畿外仍然实行间接统治的方式,所以到最后这些诸侯也对王朝形成离心倾向。
夏商周这种王畿内外分区治理体制的实行,在交通和通讯条件有很大局限的条件下,为建立较大规模的王朝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后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神权”十分强大
夏商周通过神权来确定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似乎王的命令并非来源于王权,而是来源于祖先和社稷神,但又必须看到,夏商周三代的神权并没有发展成为独立于政权之外的另一种权力,神权再强大,也只是统治者“设教”的工具。
政治权利以及统治者的现实利益始终处于人神关系的中心位置。事神的目的是教民事君,这种以人的现实利益为中心的事神态度,也是夏商周宗教信仰的重要特征,它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的发展影响巨大。
3、没有打破血缘纽带
夏商周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但人们的社会组织关系并没有打破氏族社会延续下来的血缘纽带,相反,由于血缘关系在组织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因此在夏商周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夏代的政治集团往往以“氏”为称,西周初年,殷商遗民被称作“殷民六族”、“怀姓九总”,而周朝的宗法制就是周人对这种血缘组织关系的创造性发展,宗法制最大限度利用了血缘关系所具有的组织与发动社会力量的能量,这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中社会组织特征的集中体现。
除此,反映了土地国有、村社共耕以及早期劳役地租形式的井田制,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权利等诸多方面实行地域区别的国野制度等,也是夏商周的独特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商周
这个题目设置得不是很严密A明显不对,事实上纣王是很有才干的人,只是他即位之后不久就耽于享乐,残暴不堪,另外几位的在位时间也都相当长,不存在“没有经验”这种问题。B如果说的是夏商西周的话,比较靠谱(毕竟东周属于明显的诸侯大过天子而亡,当然最后的几个国王也确实不是什么明主,赧王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欠赖帐者),不过个人觉得是“荒淫无道”更为合适一点。C这个说法似是而非,请注意当时的国家其实是只有一个的,那就是当时的天子。而其他的诸侯国准确来讲都是方国,之外就是蛮夷,也不是国家。D个人认为是最理想的答案,夏商虽说是“汤武革命”,站在中央政权的角度来讲那就是作乱,而且是很严重的叛乱。西周则是幽王废掉申后激怒了申侯,后者引进犬戎的军队杀了幽王,这是明显的作乱。东周就不用说了,诸侯早就骑到了天子头上,最后也是秦国灭了东周,那自然就是诸侯作乱。但是很显然,D不是我们普遍的观点,我们都是站在后朝的历史角度上,认定问题出在前朝,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更有积极性。所以只能是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