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斗争。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扩展资料:三元里抗英的意义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牙鸟片战争时期英队与非武装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敢于同资本主义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敢于同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旗帜。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三元里抗英斗争
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更多文章
列举中国近代的战争及发生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收复新疆的战争(1876年7月1878年1月);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1895年10月);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1900年6月1901年9月);抗击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正确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不正确。夏朝是中华文明正式进入奴里制文明的开始,中国史学界认为夏朝是部落联合制国家。后来的商朝,周朝也是诸侯联合制。而秦朝的建立才算是中华文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一统局面。是正确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国家的产生,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它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人类进步的中国奴隶社会开始,
朝代不是一个国,那为什么有这样一句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起国家的产生”?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而夏朝是第一个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国家,所以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有了最高统治者,建立了世袭制2.阶级产生,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3.有了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下列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
哪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建立标志着什么,包括夏商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史前史(公元前800万年至前21世纪)——混沌初开。中华文明的早期基础,在母系氏族社会为主调的新石器时代已经逐渐奠定。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种种神话传说都是文明前进的象征。炎黄子孙,即将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夏(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文明方兴。启结束了尧和禹的禅让制度,建立了中国
夏朝末年,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商汤灭夏?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夏王朝经过后羿和寒浞之乱重建以后,少康死,其子杼即位。杼在即位以前,曾经历过长期的政治斗争的风浪。幼年时,随少康流亡在外,长大后,协助少康进行消灭有穷氏的斗争。《左传》载:“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于戈”。可见,在这场斗每中,杼起了很大作用。杼即位以后,继承了少康的功业,使夏政权的统治继续稳固下来。史籍
问鼎中原的故事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史记楚世家》。晋楚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
中原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中原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新蔡、安丰。”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客家之源在整个古中原地区,具体说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辽阔地带。”这样说来,上面
"火烧连营八百里"史称什么战争?不是火烧赤壁哦...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亭之战。公元222年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有一种说法,东汉末年之所以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
奠定了秦朝统一基础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伊阙之战是战国后期一场重要的战役,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长平之战,秦国通过此战,彻底消灭韩魏两国的主力,也为其以后灭亡韩魏奠定了基础。伊阙之战的秦军指挥官是白起,他素有战神的称号,经此一役,白起亦闻名天下。白起戎马一生,他曾为秦国开辟了大量的疆土,在白起的一生中,有三场战役最为关键,一是对赵长平之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