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古代十大悲壮战役

中国古代十大悲壮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68 更新时间:2024/1/22 19:59:57

春秋长平之战,赵国几乎每家都死了一个男丁,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军唐睢阳之战,以6000人对安禄山13万人项羽垓下之战,仅剩二十余人,最终自刎乌江长坂坡之战,刘备丢妻弃子,,仅剩几千人和数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土木堡之役,皇帝都被生擒,明军全军覆没孙传庭与李自成决战,帅五千羸弱之师与闯军数万人相敌崖山之战野狐岭一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城醭之战的经过有哪些?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泓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正当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在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这时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制晋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而晋国也不甘心长期局促于黄河以北一带,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晋国大夫先轸认为这正是“报施救患,取威定霸”的良机,力主晋文公出兵。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有侧背遇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无必胜把握。正当晋文公为此踌躇犹豫之际,狐偃进而向晋文公提出建议:先攻打曹、卫两国,调动楚军北上,以解救宋国,这样就坚定了晋文公出兵的决心。战略方针确定后,晋国君臣随即进行了战前准备,将原来的两个军扩编为上中下三个军,并任命了一批比较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各军的将领。准备就绪后,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1月统率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国,很快占领了整个卫地。接着,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三月间,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

晋军攻打曹、卫两国,原来的意图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然而楚军却不为所动,依然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于是宋国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援。这就使得晋文公感到进退为难:如不出兵驰援,则宋国力不能支,一定会降楚绝晋,损害自己称霸中原的计划;但若出兵驰援,则原定诱使楚军于曹、卫之地决战的战略意图便将落空,且己方兵力有限,在远离本土情况下与楚军交战恐难以取胜。为此,晋文公再度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先轸仔细分析了形势,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由他们去请求楚军撤兵。同时晋国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结盟的,如今看到曹、卫的土地为宋所占,必定会拒绝齐、秦的劝解。齐、秦既接受了宋国的厚礼,这时便会抱怨楚国不听劝解,从而同晋国站在一起,出兵与楚国作战。晋文公对此计颇为赞赏,马上一一施行。楚成王果然拒绝了齐、秦的调停,而齐、秦见楚国不给自己面子,也大为恼怒,便出兵助晋。齐、秦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放弃中立立场,使得晋、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楚成王看到晋、齐、秦三大国结成联盟,形势明显不利于己。就主动把楚军撤退到楚国的申地(今河南南阳),并命令戍守谷邑的大夫申叔迅速撤离齐国,要求令尹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避免与晋军冲突。他告诫子玉,晋文公非等闲人物,不可小觑,凡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难而退。但是子玉却骄傲自负,根本听不进楚成王的劝告,仍坚决要求楚成王允许他与晋军决战,以消弥有关他指挥无能的流言,并请求楚成王增调兵力。楚成王优柔寡断,同意了子玉的决战请求,希冀他侥幸取胜;但是又不肯给子玉增拔充足的决战兵力,只派了西广、东宫和若敖之六卒等少量兵力前往增援。

子玉得到了楚成王增派的这部分援兵后,更加坚定了他同晋军作战的决心。为了寻找决战的借口,他派遣使者宛春故意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的条件:晋军撤出曹、卫,让曹、卫复国,楚军则解除对宋都的围困,撤离宋国。子玉这一招不怀好意,实际上是要让晋国放弃争霸中原、号令诸侯的努力。但晋文公棋高一着,采纳了先轸更为高明的对策:一方面将计就计,以曹、卫同楚国绝交为前提条件,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另外扣留了楚国的使者宛春,以激怒子玉来寻战。子玉眼见使者被扣,曹、卫叛己附晋,果然恼羞成怒,倚仗楚、陈、蔡联军兵力的优势,气势汹汹地扑向晋军,寻求战略决战。晋文公见楚军向曹都陶丘逼近,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诱敌深入,后发制人,遂下令部队主动“退避三舍”,撤到预定的战场城濮(今河南濮城)一带。

晋军的“退避三舍”,实际上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它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造就了优势便于同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激发晋军将士力战的情绪;先据战地,以逸待劳等等。从而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晋军的主动后撤,楚军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跷,主张持重待机,停止追击。然而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这正是聚歼晋军,夺回曹、卫的大好时机,挥兵跟踪追至城濮。

晋军在城濮驻扎下来,齐、秦、宋诸国的军队也陆续抵达和晋军会合。晋文公检阅了部队,认为士气高昂、战备充分,可以同楚军一战。楚军方面,决战的准备也在积极进行之中,子玉将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成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他本人直接指挥;右翼军由陈、蔡军队组成,战斗力薄弱,由楚将子上统率;左翼军也是楚军,由子西指挥。

公元前632年4月4日,城濮地区上空战云弥漫,晋楚两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战车大会战。在决战中,晋军针对楚中军较强、左右两翼薄弱的部署态势,以及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采取了先击其翼侧,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有的放矢发动进攻。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军猛攻。陈、蔡军遭到这一突然而奇异的打击,顿时惊慌失措,一触即溃。楚右翼就这样迅速就歼了。

接着晋军又采用“示形动敌”,诱敌出击,尔后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的左军。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装扮出退却的样子。同时,晋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以引诱楚军出击。子玉不知是计,下令左翼军追击。晋中军主将先轸、佐将臻见楚军中了圈套,盲目出击。便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横击楚左军。晋上军主将狐毛、佐将狐偃也乘机回军夹攻。楚左翼遭此打击,退路被切断,完全陷入了重围,很快也被消灭了。子玉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失败,大势尽去,不得已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楚军战败后,向西南撤退到连谷,子玉旋即被迫自杀。城濮之战就此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结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求田单复国之战 译文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燕军已经使齐国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下。燕国率军向东围困即墨。城中共同推举田单,拥戴他做将军。过了不久,燕昭王死了。惠王即位,与乐毅有隔阂。田单听说它,对燕国施用反间计,扬言说:“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不过用继续攻打齐国做幌子,实际是想联合即墨和莒的守军,自己来做齐王。齐人没有归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更正一点,秦始皇之前的都不叫皇帝。尧舜禹是传说时代的人物,算是半部落首领半帝王(注意不是皇帝)的类型。夏朝自禹而始,开始半信史时代。而尧舜都属于黄帝王朝的世系,共分九代,名字大多诘屈聱牙,且半信半疑,容不赘述。再之前是黄帝(有熊部落)、炎帝(神农部落)和蚩尤(九黎部落)之间的战争(不说你也知道谁

  • 中国战争历史顺序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

  • 中国古代十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牧野之战(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2。长平之战(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著称),3。孙膑围魏救赵(以巧妙运用战略战术著称,为后世军事战略典范)4。巨鹿之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灭秦之决定战役),5。垓下之战(结束4年楚汉战争,奠定汉400年江山,)6。卫青,霍去病第三次北击匈奴的战役(结

  • 发生在商朝的牧野之战,是商纣王和谁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真知堂说上古史:公元前1046甲子日的早上,当商都朝歌的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城外密密麻麻的都是军队。《史记》中司马迁说,周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再加上八国联军。伐商的周军近10万。面对敌人,商纣王以70万人迎战。史称牧野之战。当年纪渐长,再读这一篇的时候,笔者不仅产生了怀疑:那

  • 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时期和重要战役的名称按先后顺序讲诉一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只说比较著名的很多就略过了黄帝时涿鹿之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春秋城濮之战战国长平之战秦末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垓下之战韩信项羽两大将星联手演绎场场都是经典还有好多没说西汉平七国之乱,一系列对匈自卫反击战(河南,河西,漠北啥的)东汉昆阳大战好像就这一个但是足够经典三国官渡、赤壁、夷陵之战两晋南北朝打的仗

  • 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在交战双方固定,持续对立,且不存在正式议和的前提下(所以排除汉匈战争、宋金战争等),最久的是1235年-1279年的宋蒙战争,共计44年,宋蒙战争又分为1235年-1241年的第一次宋蒙战争、1253年-1259年的第二次宋蒙战争和1268年-1279年的第三次宋蒙战争,扣去其中所谓的停战期,也足足

  • 哪位高人能把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大战详细介绍一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大战主要有:一,东晋桓温北伐,灭成汉等国,但最后惨败而归。二,东晋刘裕北伐,灭南燕等国,并占领长安。三,刘宋与北魏之间大战。即宋文帝仓促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致使宋丢失淮河以北国土,国力大损。

  • 人类先后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

  • 急求;夏朝有哪些将军,他们的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季杼又名杼。夏朝第七任君主,少康之子。在位十七年。季杼协助少康铲除了寒浞父子的势力,致力于夏朝的中兴。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夏朝在少康的带领下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