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夏商周迁都的路线是怎样的?

夏商周迁都的路线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160 更新时间:2024/1/24 10:25:46

夏朝太久远,同一时期的文字记载没有,只能从后世文献中找到夏朝的记载,是个较为模糊的朝代。

当时是行政管理类似于宗主国的朝贡体系,我们就把夏朝最高首领的居住地看做都城,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迁移的。

商朝首都迁移也比较频发,但主要迁都路线如下

商(河南商丘一带)盘庚殷(今河南安阳)

周朝首都迁移路线

镐京(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洛邑(河南省洛阳市)雒邑(今河南洛阳)

以上就是夏商周的迁都内容。

如果感觉回答的还不错,留下一个赞!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秦、楚、燕、韩、赵、魏、齐等七雄,除楚国独霸南方外,其余六国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国在南方外,其余秦楚燕等六国皆在北方。

秦国秦国对于都城的选择,曾经历过“九都八迁”,其最初的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周孝王时期,孝王封秦国祖先非子于秦邑,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而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日趋强大,逐步东进,其都城也就开始了东徙之路,第一都就是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皆以西犬丘为都,居西垂宫。第二都就是(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河南岸的边家庄一带),《帝王世纪》载:“秦襄公二年,徙都”,作为秦都的时间很短,仅十二年,前766年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离开“”返回西垂,重新以西犬丘为都。

第三都就是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前761年,“至渭之会……即营邑之”,新都于“渭之会”。第四都就是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前701年),公徙居平阳”。平阳为秦都的时间也很短,仅为36年,因平阳地处渭河盆地,地势低洼,且还被夹在渭河、秦岭和凤翔原之间,因此对于秦而言,以此为都,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发展,其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就迁出了平阳。

第五都就是雍城(今陕西风翔县),《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于此建都,直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年)才迁出,其建都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有19位秦君在此居住,包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等。第六都就是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424~前415年,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在此短暂建都。第七都就是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为重夺河西之地,献公、孝工皆以此为都,前后共34年。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

楚国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文王时期迁都于此,至前506年,历经400余年,是楚国处于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第三都在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前506年,因和吴王夫差的战争,楚昭王自郢迁于都。第四都在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惠王时期曾短暂迁都于此。

第五都在陈都(今河南淮阳),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都。第六都在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因秦军继续攻进楚境内,为安全起见,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第七都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前241年,为躲避秦国的兵锋,楚考烈王再迁都于寿春。

燕国燕国的都城较之其余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燕国曾先后有五都,但自燕昭王后,燕国实行“三都”制,即同时存在着三个都城,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地即燕都。约前697年,燕桓侯即位,因北方游牧民族越发强大,时常袭扰燕国,恒侯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直到战国初期燕成公时期,临易依然为燕都,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时间。

当然,在这段时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燕都迁移到了上都蓟(今北京),前664年,因威胁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被齐恒公打败,燕国遂开始着手营建蓟,并逐渐将都城移至蓟,至燕襄公时,蓟完全取代临易成为燕国新都。但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北方山戎再次变得强大,燕国遂又将都城迁往临易。

前314年,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是燕下都。自燕昭王后,燕国形成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因韩国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终其一百七十余年,韩国都未能向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相比于齐楚秦等国,韩国的国都迁移的并不频繁,先后只迁移过两次都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诸侯,自此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为加强旧郑土地的统治,韩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赵国,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赵敬侯即位后,为便于赵国争霸天下,实施北进的国家战略,赵都由晋阳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前355年,赵成侯二十年,赵国确立双都制,以邯郸为都城,信都(今邢台)为陪都,《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魏国前403年,魏文侯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前364年,为谋得更好的扩张之路,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自此百年都未有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齐国自前1044年,周文王封姜尚为齐侯,建齐国,直至田代姜,除齐胡公时曾短暂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齐国的都城一直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百余年都未有变化。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古代的战争,都是北方先被平定之后,才平定南方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南方一直是财富的代名词,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比起北方的艰辛,南方的气候宜人,食物丰富,文化发展极其繁荣,各种底蕴都比北方强很多。而北方打败南方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环境。我们知道,古代科技发展水平极低,所以古代的冬天极其艰难。一方面,由于古代保暖措施有限,无法有效保暖;另一方面,

  • 什么是北方战争?其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北方战争指俄国为收复17世纪初被瑞典占领的俄罗斯领土和打通进入波罗的海的出路而与瑞典进行的战争。在北方战争的不同时期,先后加入俄国一方的有:丹麦、萨克森、波兰、普鲁士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英国则对俄国采取敌对立场,给予瑞典以外交上的支持和物质、军事援助。瑞典在把俄国逐出波罗的海后,与波兰、丹麦和德意志

  • 北方少数民族为什么在与北宋王朝的战争中能够屡战屡胜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原因: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战斗力强,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全民皆兵,从小练习搏斗,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主要是以骑兵为主,移动速度快。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施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导致了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和冗费,士兵的战斗力削弱,无法与强大的骑兵相抗衡。其实也正是宋朝经济高度繁荣,科

  • 历史上黄帝蚩尤之战在河北的涿鹿,还是江苏的彭城?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涿鹿战场,是在河北。因为轩辕黄帝,是刚刚升起的新星,地盘几乎只有北京周边。5000年前,西戎O3α血统,从西域荒漠学到了小麦种植,法号神农炎帝。4500年前,北狄O3β血统,从漠北草原学到了马拉战车,法号轩辕黄帝(老司机^_^)轩辕先在河北阪泉,收服了神农,组成炎黄联军。然后又在河北涿鹿,战败了蚩尤

  • 特洛伊战争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哪个时期?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它出现于公元前13世纪左右,相当于中国的中国商朝时期,因为商朝正是存在于公元前17世纪到11世纪关于战争开始时间,有几种说法:古希腊学者厄拉托赛奈斯认为是在前1193-84年希罗多德认为是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近代学者则将破城的时间放在前1370年左右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商朝晚期。

  • 商朝开始在哪里建国?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据文献bai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du。《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zhi「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dao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不过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这四个遗址的面积都很大,均在三、四百万平方米以上

  • 为何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许多朝代都是处于被压制的一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王朝被北方游牧民族压制的根源在于中原王朝无力维持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长期来看只能守卫边境线,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善骑射,可以快速组建起来骑兵部队南下。骑兵相对于步兵来说,它的机动性无与伦比。当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发生战争时,他们依靠骑兵的优势快速聚集大量兵力在漫长的北

  • 章宗统治年间北方和南方打动了怎样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在章宗统治的二十年间,北方和南方又部爆发了战争。北边的鞑靼和蒙古合底斤、山只昆等部一再起兵反抗金朝的控制。金右丞相完颜襄连年出兵,攻打北边各族,在北边修筑长达千余里的壕堑,以防游牧骑兵南下。临潢府路的契丹人和被统治的各族分子(诸)也相继起兵,威胁着金朝在边疆的统治。

  • 商朝持续了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

  • 商朝的战争纣王有没有赢过纣王有没有赢过周文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