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得到善终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一、取决于开国君主的性格,如果君主多疑,功臣大多得不到善终。如:朱元璋;如果开国君主比较开明,可能会善终,如,东汉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北宋石守信等人;二、取决于功臣是否低调,如果居功自傲,则得不到善终,如:韩信,蓝玉等人;三、取决于国家是否有内忧外患,功臣的影响力或作用大,则可以善终,如郭子仪。
帮助周武王打败商朝的功臣几乎都得到善终了,功劳最大的首推是姜尚,后人多称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之一。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姜尚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俩的故事,这件事来龙去脉由于电视剧“封神榜”的播出,几乎家喻户晓,姜尚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打败商朝,建立了周朝。
西周开国之初,周武王大封宗亲和功臣,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姜尚因为辅佐有功被封诸侯,封地为齐国,姜尚成了齐国第一代国君,后来的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齐桓公就是他的后代,,可惜战国时期被田氏取代了。姜尚不仅被封诸侯,还被周武王拜相,协助周武王封邦定国,治理国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安定西周江山社稷,为周朝能延续八百余年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他直接治理下的齐国,国富民强。姜尚活的岁数很大,有的史书说活了一百多岁,这当然有点不可信,但是长寿是肯定的。周康王六年,姜尚卒于周首都镐京。
另一个善终的大功臣是,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东征平叛,封邦建国,制乐作礼,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为周初的安定团结,国家稳定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杰出贡献。周公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年老病终前,他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不久辞世。
周公的封地是鲁国,和姜尚的封地齐国紧挨着,齐鲁大地是最引以为荣的地方,这里诞生了最伟大思想家孔子,这不能不归功于周公的宽容和仁德。
孔子最敬仰周公,认为他的“亲亲上恩”国策,正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