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割据时代,秦楚之战经历了鄢郢之战、颍河之战、蕲城之战、寿春之战四次重大战役。鄢郢之战:在公元前279年的鄢郢之战中,楚国损失数十万军民,别都鄢城和国都郢城失陷,位于夷陵的楚国先王陵墓被烧毁,楚国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以北以西广大地区尽归秦国。颍河之战: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后,先后攻下平兴、寝城。但其后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这是秦统一战争中一次重大的挫折。蕲城之战: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的战略。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城下。寿春之战: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败退至淮河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与秦对抗,最后战败,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
更多文章
牧野之战的时候,周武王一共有3000人,请问一下,商朝一共出动了多少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实际上是周联军4.5万人,商朝约17万人。在奴隶社会,奴隶是不能当兵的,国家军队一般由平民组成,贵族当指挥官,所以奴隶社会军队的规模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商朝之所以有17万人,是因为商朝把奴隶武装起来开赴前线,这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奴隶社会奴隶受到严酷压迫,他们的内心对奴隶主和国家是有很深仇恨的,如果把
中国历史上的十四次人口大灭杀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人口灭杀事件,都是战争造成的。古代中国的战争非常频繁,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达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战国时的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臂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
世界上为什么会存在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组织互相使用暴力、虐袭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一般来说,战争的发起往往带着掠夺的成分,即战争的基层就是来源于掠夺。在一方的资源不足时必须以“生存”或种种原
传说中的古印度核战争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成于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记载多场激烈的战争,此插图描绘了诸神乘坐飞毯观看战争的场面。此书记载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两次激烈的战争。令人不解和惊讶的是从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来看,那是核子战争!书中的第一次战争是这样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
人类为什么发生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利益冲突战争根源,是产生战中的根本社会缘由。在阶级社会,产生战争的根源,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反动的政治统治和对抗性的经济利益冲突。列宁指出:“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阶级、国家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以来发生的战争,彻底改
商朝为什么有时候又被称为“商汤”?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汤,姓子,原名履,汤是他的字,又称武汤、成汤.据说他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因为他是商的首领,所以又被叫做商汤.
中国古代超过100岁的名人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各位好友,我是白水老哥。我只提两个人,彭祖和周穆王,并说说他们的长寿秘诀。第一位是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多岁。他的长寿秘诀是养生彭祖,是第三代祝融陆终的儿子。陆终的妻子怀孕十一年也没有生产,于是陆终就剖开她的左肋,生下了三个儿子,再剖开右肋,又生下三个儿子。其中的老三就是彭祖。《庄子》说:“彭祖者,姓
商国是什么时间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商朝为什么总是迁都?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给题主点赞。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中心,定都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最多一两次的迁移,但商朝的都城有前八后七之说,总共达15次之多,是历史上迁都次数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商朝为什么会这么频繁的迁都呢?我的主业是读《史记》,就《史记》记载的历史素材,进行逻辑分析,
商朝一共迁都过几次,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的张衡在自己所写的《西京赋》当中写“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也就是说,在商朝时期,商王汤继位之前殷商就迁都了八次,而汤即位后又迁移了五次都城所在地,其迁都的频繁程度,比后来的王朝都多。像是如今山东的曹县、滕州,河北的水,河南的商丘、郑州、安阳,甚至于安徽北方的亳州等地,全都有商朝王城建立的遗址。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