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次战役都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次战役都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12 更新时间:2023/12/20 11:39:45

近现代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其后期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应该也过百万了。还有最后一战,渡江战役,即我们大家熟知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哪几次战争决定了华夏文明历史进程?

一、阪泉之战阪泉之战发生于三皇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是黄帝在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一说今河北涿鹿东南)的一次战争。此战对开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延庆西北十五里有阪山,阪山下有阪泉。延庆、怀来这道川,统称为“阪泉之野”。五千年前,黄帝曾在这里活动过。黄帝战胜了对手,但他并没有消灭他的对手,而是把炎黄两个部落联合了起来,一起南下中原,形成了今天华夏民族的主体。今天的华夏民族之所以又称炎黄子孙,是因后人共尊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因此,阪泉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纪念地是当之无愧的,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源。

二、涿鹿之战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代的炎黄时期,由于地域上的因素形成了比较强大是三大部落集群,即我们熟知的华夏部落、东夷部落和三苗部落。鉴于炎黄两部落的联盟组合,势力不断壮大以及因人口不断滋长而对土地依赖性加大,不得不向东向南发展。就不可避免的会与原属部落发生土地等生存资源争夺,这是涿鹿之战最主要的动因。

而这种原始野蛮的杀伐战争,却为中华民族实现早期的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涿鹿之战所以能为后人广为流传就在于它是中华文明大统一走出的很重要的一步。

三、汉匈百年战争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双方各有胜负,前後历经130余年的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从公元前200年(汉高帝7年)至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年)。这一阶段,汉王朝对匈主要实行战略防御,采取了妥协的和亲政策。据史料记载,汉王朝前后一共送去了10位宗室之女。

2.第二阶段从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2年)马邑之战开始,至公元前199年(汉武帝元狩4年)的漠北之战结束。这一阶段汉王朝对匈奴实行战略反击和战略进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等率车骑、材官30多万隐蔽在马邑(山西朔县)附近山谷中,派王恢李息在代(山西代县西北)埋伏,准备截击匈奴辎重。又派聂壹引诱匈奴来攻马邑,企图一举伏歼匈奴主力,匈奴军臣单于冒顿之孙)率10万骑兵被诱攻马邑,后发现汉军主力,大惊退走。马邑之战,汉王朝虽然未能实现预定计划,但却揭开了对匈奴的战略反击的序幕。

从公元前121年开始,汉王朝对匈奴实行战略进攻。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这就是史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的漠北之战,自此,“漠南无龙庭”,16年北境无战事。

3.第三阶段从公元前103年(汉武帝太初2年)的浚稽山之战开始,至公元前71年(汉宣帝本始3年)的汉援乌孙击匈奴之战而结束。这一阶段,汉匈之间较大规模的交战共7次,汉军虽屡遭失败,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公元前71年,匈奴屡次攻扰西汉边境,乌孙(当时的一个部族,分布在新疆温宿以北)亦遭匈奴攻扰,向汉求救。

汉宣帝派田广明、范明友、韩增、赵充国、田顺等五将率16万骑兵,乌孙发兵5万骑兵,共击匈奴,斩首数万级,马数万匹,获牛羊甚多。时值冬季,战争加冻饿,匈奴人死者十之有三,畜死十之有五,遂彻底衰耗。至此,汉匈百年战争逐告结束。

汉匈战争消除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奠定此后中国的版图。保障了汉帝国的持续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

四、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五、崖山之战崖山之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海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六、松锦大战松锦大战,又称松锦之战、松锦大会战。该战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为止。

松锦大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此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松锦大战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加速了大明帝国灭亡的同时,也使中原陷入“万马齐喑”的悲惨境地,几千年积淀被一朝败光,令人痛心不已。

1.Banquan战役Banquan战役发生在三皇帝和五皇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征服中原各部落的过程中,黄帝与炎帝的两个部落在板泉(-时至今日的山西运城街池)说说河北Zhu鹿东南部的一场战争。对于开放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中日发生了几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中日共发生过五次战争,即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元日战争(1274年至和1281年)、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

  • 中国经历过几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朝、商朝、周朝、秦朝、西楚、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

  • 从夏朝到清朝的土地法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各个时期出现过非常多的土地法,但是主要有三类土地法:井田制,均田制,自耕土地所有制。这三类土地法也展示了我国土地制度的衍变过程:完全国有制,部分国有制和私有制。夏,商,周:井田制(公有化,国有化确立)土地管理的立法情况,从文献记载来看,夏代是在更改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的基础上,确立土地奴隶主国家

  • 古欧洲的七年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SevenYears'War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战争。亦称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汉诺威等少数德意志邦国参加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等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加入法奥俄同盟。主要参战国的战略企图各不相同:英国试图打击和削弱法国,扩大殖

  • 欧洲有七千年的文明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系指公元前3千年代末至前2千年代末存在于南希腊和爱琴海岛屿上的文明,中心地在克里特岛与迈锡尼。也就说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欧洲的文明是不可能有7000年的.且我们所见到的欧洲文明史一般都是从希腊开始的。早在公元前十几世纪的时候,古希腊地区就开始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 夏朝是真实存在过的还是只是一个传说,为什么一点遗迹都找不到?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夏朝的时间离现在非常的遥远,而且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夏朝根本不存在,如果夏朝不存在的话,那么中国的历史文明将会排名四大文明古国最后,甚至都没有资格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夏朝当然存在过,以下证据可以证明。在中国历史书中的一些诸侯国的记载证明

  • 图一人物于哪一年灭掉夏朝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商汤灭夏,具体年月不可考夏朝末年国势日衰,作为一个强大部落首领商汤进攻夏朝时,夏朝众叛亲离,很快大败,桀被流放,夏朝灭亡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

  • 夏朝的灭亡的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少康以后,夏朝的江山的确稳固了一段时间,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孔甲当王的时候,整天荒淫无度,孔甲还特别迷信,致使诸侯大都不听从朝廷的号令。孔甲之后,政治日益腐败,内乱不止,国势日弱。就这样,夏朝的江山颠颠簸簸,延续了一段时间,到了夏朝第十七代王履癸的时候,江山已经摇摇欲坠,这履癸就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桀

  • 夏朝怎么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存在太康失政的问题),400多年,后为商朝所灭。夏朝延续了400多年,到夏桀姒履癸统治

  • 夏代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哪里,都城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的统治疆域主要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一部和安徽北部,湖北北部,河北南部。关于夏朝的都城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传说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都在黄河流域,现河南省境内。这是我的第100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