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拥有雄兵百万,为什么会失败?

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拥有雄兵百万,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08 更新时间:2024/1/15 19:32:34

战斗的一方是李自成军队,另一方是吴三桂军队。当李自成快要将吴三桂击败之际,突然从关外杀进来一支如狼似虎的清朝八旗军。

于是,在这场持续了4日之久的激战中,李自成最终败北,死者数万,几乎全军覆没,被迫撤往北京。

李自成部队鼎盛时期,拥有兵力达100万以上。他多次被明朝军队击败,又奇迹般地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在山海关大战之后,李自成颓势十分明显,再也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连遭败绩,被清军一路追到湖北。

“虎落平阳被犬欺”,到这时,曾经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李自成农民军,竟然沦落到被地主武装欺负的地步。1645年5月,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麓登山探路时,被当地地主武装杀死。

山海关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李自成能够劝服吴三桂投降大顺政权。

事实上,早在李自成攻陷京师之后,他就向吴三桂发出了招降。当时,吴三桂获悉崇祯帝已经自缢,便停止勤王的步伐,折回山海关。李自成当即派明朝降将唐通前往山海关招降。经过反复考虑,吴三桂决定向农民军投降,就如无数向农民军投降的明朝大臣一样。

然而,当吴三桂率部向京师进发的半路上,听到了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占为己有的消息,大发雷霆,掉转头来攻击唐通。唐通战败,仅以身免,8000士兵全部投降吴三桂。

李自成闻讯,亲率10万大军日夜兼程前往山海关。

吴三桂深知,凭借自己在山海关的几万人马,难以与李自成抗衡。怎么办?在这危急时刻,他把目光盯向了关外的清军。

4月21日,李自成大军抵达山海关。李自成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被吴三桂拒绝。李自成兵分两路,向山海关发起猛攻。

就在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对峙时,多尔衮率领的10万八旗军悄然集结于山海关外15里处。多尔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等待李自成和吴三桂恶战,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

吴三桂抵挡不了李自成的攻势,立即亲自前往清军大营,面见多尔衮,提出求援一事。多尔衮让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头,意在让他投降。吴三桂毫不犹豫地照做了。多尔衮大喜,率部向山海关前进。

曾经固若金汤的山海关,此刻大门洞开,10万八旗军迅速穿过关门,潮水一般涌向关内……

许多人难以理解吴三桂在国破家亡时求助清军这一行为。其实,这不是吴三桂第一次这样干。

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山西太原起兵后,就与突厥达成了协议,从突厥借兵2000。782年,唐朝大将朱泚发起叛乱,唐德宗李适逃出长安后,派使者出访吐蕃,请求援助。吐蕃军队随即帮助李适夺回了长安。

李自成对清军的力量一无所知。

在这之前,李自成辗转南北,与明朝军队交锋无数次,堪称身经百战。不过,李自成从来没有与清军交战的经历。在他看来,清军与明朝军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错了。进关之前的八旗军,正进入战斗力的巅峰状态。明朝军队根本就不能与他们相比。明朝最精锐的关宁特骑,在与八旗军作战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遑论其他?

李自成对清军的干涉缺乏清醒的估计,也没有对清军的进攻做好应对之策。

虽然清军已经进关,就在眼前严阵以待,可李自成居然不闻不顾,依然按照原计划向吴三桂进攻。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行为。历史学家顾诚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中解释:“他们(李自成农民军)的行动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似乎在他们心目中明、清之战是‘前朝’的事情,自己并没有同清方交恶,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心过日子。”

只能说,他们太傻太天真了。

就在吴三桂败迹已经比较明显之际,多尔衮突然率军冲向李自成部队。疲惫不堪的农民军,怎能抵挡以逸待劳的八旗军?立即被杀得人仰马翻。

至此,李自成军队败局已定。在丢下几万尸体后,李自成不得不下令撤退。在范家店,李自成杀掉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回到京城,李自成又将吴三桂一家老小38口全部杀掉。

由此可见,李自成对吴三桂恨之入骨。

李自成起兵以来,军队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度拥有百万之众。可是,李自成在“平定西北地区后派驻各地的军队数量过多,占领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后,又在各战略要地分别驻军,使兵力进一步分散”,所以带进京师的军队并不多。

而且,李自成军队的组成是复杂的。一部分是他的老底子西征军,不过数万人,战斗力最强;相当一部分是明朝的降军,战斗力不堪一击。山海关大战,几乎让李自成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以至于被吴三桂和清军一路追赶,如丧家之犬。

李自成回到京师后,没有组织防城战,而是迅速撤出京师,逃往西安。这其实是正确的选择。李自成最擅长的作战方式是野战,不是防守。在十多万清军和明军面前,死守京城不是明智之举。

可惜的是,李自成一路上遭到清军和明军的双重攻击。明军纷纷投降清军,联合清军对李自成农民军围追堵截。俗话说:“兵败如山倒。”李自成的农民军,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句话。在撤出京师后,李自成军队先后在陕西潼关、湖北阳新、江西九江等地被清军重挫,直至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麓被当地地主武装袭击,李自成战死于激战之中。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联蒙灭金最后被蒙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

    洗雪“靖康之耻”,却又召来亡国之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宋徽宗、钦宗二帝被掳,无数黎民百姓遭难,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建立后,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宁宗赵扩都曾誓师北伐,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一批抗金名将鏖战疆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引发"城濮之战"的原因是什么?晋文公为什么讲地点选在"城濮"?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你们知道“城濮之战”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楚人对齐国的军事行动,得到了鲁国的支持。对于鲁国来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削弱齐国的机会的。现在看来,唯一能够阻止楚人称霸中原的只有山西高原中的晋国了。认可宋襄公“仁义”之风,并让其位列“春秋五霸”的人,多认为晋国之所以对宋国施以援手,是因为齐桓公

  • 嘉庆时的天理教暴动,是否宣告清廷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

    在嘉庆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罕见的,由民众组织的暴动,仅仅由数百人组成的队伍,居然还堂而皇之的一路攻进皇宫,在皇宫里大肆搜捕,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清嘉庆十八年,由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天理教武装暴动虽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但是其实这场暴动计划

  • 为什么说"五胡乱华"曹操脱不了干系?曹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

    为什么说“五胡乱华”曹操脱不了干系?曹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五胡乱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为凄惨的时代。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内斗不止,国力衰弱。匈奴、羯族、鲜卑、氐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中原地区,整个北方地区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有人认为,曹操和五胡乱华

  • "河阴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尔朱荣是忠是奸?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河阴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尔朱荣是忠是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河阴之变,发生在北魏。这是尔朱荣发动的一场大屠杀。大屠杀的受害者,上至临朝听政的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下到北魏数千名各种规模的文臣武官,无一幸免。这起事故标志着统一的北魏帝国解体的开始。事件的原因是:公元499年,孝文帝因病

  • 松锦大战明朝大有机会获胜,为什么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满清入主中原之前曾经与明朝打过一场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也被称为决定两个政权命运走向的战役,这就是松锦大战。现在大家都知道松锦大战以明朝失败而告终,而仔细了解那段历史就不难发现,其实当时明朝面对来势汹汹的满清军队他们还是很有把握能赢得胜利的,但是为何却失败了呢?满清的皇太极率领大军一路打到锦州城下遇到

  • "彭城之战"项羽3万兵马是怎么吊打刘邦的?刘邦为什么会输?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彭城之战”项羽3万兵马是怎么吊打刘邦的?刘邦为什么会输?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奇招迭出的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汉二年(公元前205)四月的楚汉彭城之战,公认是一场收了后世无数军事家膝盖的惊艳奇迹。在这场奇迹爆发之前,手握五十六万大军的汉王刘邦,除了坐拥三秦根据地,更高调横扫楚王项羽

  • 马陵之战之后为何齐国由盛转衰?马陵之战中谁才是得益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马陵之战之后为何齐国由盛转衰?马陵之战中谁才是得益者?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马陵之战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伏击战之一。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公决定称王,他在宋国摆出天子仪杖,但此次齐国、韩国并没有到来。于是魏惠王下令攻打韩国,齐国则派兵救援。此后齐军和魏军在马陵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次孙膑在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最悲壮的守城战!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最悲壮的守城战!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直到崇祯帝时期,仍然是如此。明朝末年,第一个攻入到京城的人不是八旗军,而是李自成。可是李自成鼠目寸光,没有成就大业

  •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朝从成宗以后,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