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是如何亡国的?

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是如何亡国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8 更新时间:2023/12/11 23:18:53

赵灭中山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从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

赵国方面

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在赵武灵王即位以前,就依持齐、魏两国的支持,侵略赵国[1],成为赵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所以当时的赵武灵王有感而言“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赵武灵王除了有胡服骑射的改革计划外,还打算发动消灭中山的战争。

中山国方面

初期的中山国采行中立外交,在马陵之战后便改为与齐、魏结盟以对抗赵国。魏国犀首(即公孙衍)发起倡议“五国相王”,“千乘之国”中山国称王之事引起齐国的不悦。燕国因子之而发生内乱,齐国率军入侵,中山国也背弃了同盟,率军北略燕国。齐国入侵燕国的行动,引起了中原诸国强烈反对。中山国因侵燕与燕国结恶。在中原其他国家中也被孤立了,使得中山国外交处境日益坚困。

中原方面

此时的中原局势,齐国方面,孟尝君成为齐相后,便策划着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齐宣王写信给楚怀王要求合力组织攻秦,楚国就和齐国相合。但在前307年,秦昭王新立,因秦君的母亲是楚人,楚国于是和秦国联姻结盟。魏、韩两国因秦国的攻势与齐国联合,并于前301年及前298年向楚、秦发动合纵战争。楚国因楚怀王外交失当而陷入内外交困的情况。至前298年以后又形成了秦、赵、宋与齐、韩、魏的对峙局势,齐、秦双方都疲于战斗,无力干预赵灭中山的事。而北方燕国因前313年齐国入侵而国力大衰,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国力逐渐恢复。

初战失利

前308年(赵武灵王十八年),赵武灵王前往边境进行实地考察,到达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北),修筑野台,观察齐国与中山国的边境情况。并派遣李疵观察中山国国情。李疵报告说“中山可伐也,君不亟伐,将后于燕。”听了李疵的汇报后,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赵武灵王在信宫大会群臣,召见肥义共商天下大事,一直商量了五日后,向北攻取中山国的国土,一直打到房子(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南),燕国乘此时机挥军入侵。中山国全力打败了赵军对房子的进攻,并占领了赵国的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后,又挥师北上打败了入侵的燕军,杀死其大将。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在房子战败后,前往到达代国,向北行到达无穷(约在今河北省张北县北),向西行到了黄河,登上黄华山(约在山西省西北近黄河处),便说了“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谋划胡服骑射的改革,即教导民众穿胡人服装,练习骑马射箭以富国强兵,得到了一些有力大臣如楼缓、肥义的支持,但赵氏贵族却持反对态度。经过赵武灵王耐心细致地说服,终于使他们转变观念,支持改革。

五伐中山

前306年(赵武灵王二十年),赵武灵王攻取中山之地,军锋抵达宁葭(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同年向西攻取林胡之地,军锋抵达榆中(今内蒙古东胜一带),林胡王献马求和。为了防止列国的干预,派遗使者楼缓至秦国,仇液至韩国,王贲至楚国,富丁至魏国,赵爵至齐国,进行外交活动。

前305年(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兵分二路。南路军队由赵武灵王总领,以赵袑统领右军,许钧统领左军,赵章统领中军,向中山国腹地出击。北路军队由牛翦统率骑兵组成的军团,赵希统率胡、代兵马。赵与率军前往陉县(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骚扰中山国的大后方。北路军队在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城西)会合,攻取了丹丘(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华阳(今河北省曲阳、涞源西南)与鸱之塞(今河北省唐县倒马关)。赵武灵王总领的南路军队,取得了鄗、石邑(今河北省鹿泉市南)、封龙(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东垣(今河北省正定县)。此次中山国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迫于无奈,只好割让四邑求和,赵国因为一时无法控制占领的中山国腹地诸邑,答应求和的要求,在取得四邑之后,便暂时撤军而回。

中山国割四邑给赵,与赵国和平状态并未维持多久。前303年(赵武灵王二十三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

前301年(赵武灵王二十五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攻入中山国国都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中山王逃往齐国(见《资治通鉴》卷三)。

明年(前300年,赵武灵王二十六年),赵国攻取扶柳(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中山国东部边地尽为赵国所得,赵国的边界向北推进到与燕国、代地相邻,中山国几乎被灭,中山王也死在齐国。史称“中山数割数伐”,“中山五割与赵”赵国因多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国力,赵武灵王为了国家民力的恢复,便“归息士民而复之”,扶植尚为中山国君作为傀儡。

前296年(赵惠文王三年),赵国废除中山国君,将中山王尚迁徙到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县南),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终于亡国。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沙苑之战对东西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沙苑之战是在中国南北朝时,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537)十月,西魏军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地区大败东魏军的伏击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为一雪小关(今陕西潼关南禁谷)之败,亲率20万军队至蒲津(今山西永济县一带)攻讨西

  • 楚汉战争井陉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

    众所周知井陉之战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战役,那么楚汉战争井陉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此战中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代表作。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

  • 探索硖石之战的具体经过,如何评价此战?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硖石之战是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进攻北魏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先胜后败的作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具体经过梁将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石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九月,梁将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石(硖石城有二,在淮水两

  • 钟离、义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北魏是如何获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监二年,503年)至次年,北魏军分路进攻南梁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义阳(今河南信阳)地区获胜的作战,史称钟离、义阳之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过程景明四年三月,投降北魏的原鄱阳王萧宝寅和江州刺史陈伯之请求北魏出兵攻梁。魏宣武帝元恪应允,遂于四月诏

  • 秦末农民起义后期的六国复国运动是怎么回事?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六国复国运动魏国复国陈胜起义称王后,被秦朝贬为平民的原魏国宁陵君魏咎,前来追随。陈胜派原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旧地。成功

  • 汉朝时期为何会爆发"七国之乱"?御史大夫晁错推行"削藩令"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

    "七国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削藩令"的推行所致。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晁错是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早年跟随伏生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后受文帝赏识,而被擢拔为太子家令,开始教授当时的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学习政事,深

  • 中行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曹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史称“东兴之战”。

  • 探索桂陵之战的经过,孙膑在此战中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

  • 古代战争有哪些"规矩"?会不会出现误伤友军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古代的战争刀剑无眼,充满厮杀,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些战争都会有很多疑问,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战争中的那些“规矩”。首先是古代打仗,战场如此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这个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作战的双方基本不会出现同样颜色的服饰,在战场厮杀的时候不需要管对方长啥样,

  • 引发"城濮之战"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城濮之战的地缘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城濮之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楚人对齐国的军事行动,得到了鲁国的支持。对于鲁国来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削弱齐国的机会的。现在看来,唯一能够阻止楚人称霸中原的只有山西高原中的晋国了。认可宋襄公“仁义”之风,并让其位列“春秋五霸”的人,多认为晋国之所以对宋国施以援手,是因为齐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