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行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中行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02 更新时间:2024/1/25 1:22:41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曹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史称“东兴之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过

四征献策

镇东将军诸葛诞对司马师说:“如今趁着吴国深入内地侵略,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两城,等到他们救兵赶到,我们已大获全胜了。”

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征南将军毌丘俭等人各自都献了征伐吴国的计策。朝廷因三位将领计策不同,于是下诏征询尚书傅嘏的意见。

傅嘏回答说:“献计者有人主张乘船直接渡江,横行于江南;有人主张分四路同时进攻,攻占其城垒;也有人主张屯兵边境,平时耕作土地,然后乘其内乱之机发动进攻;这的确都是攻取敌国的常用之计。但是自从我们训练集结伐吴部队以来,前后已有三年,敌人早已知晓,已经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进行偷袭的军队了。吴国与我为敌,将近六十年了,这期间他们君臣团结,同甘苦共患难,最近又丧其统帅,君臣上下心存忧惧危难,加强戒备,假使他们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战船,加固城池占据险要,那么我们横行大江之上的计策,恐怕就难以奏效了。如今边境的守军,与敌军相隔甚远,敌军设置的观察联络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我们的间谍不能进入,得不到任何消息。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密,却冒然发重兵以面临巨大的危险,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邀取成功,企图先战而后求取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只有屯兵边境的计策最为完备牢靠;可以先命令王昶、胡遵选择地方驻扎在形势险要之地,审察他们的安排布置,命令三方面同时进驻守地。第一,要夺取肥沃的土地,让敌人退回到贫瘠的土地。第二,兵士到百姓中间,不许欺压劫掠。第三,在附近区域实行招抚怀柔政策,使投降归附之人每天来到。第四,从远处开始设置侦察联络哨,使间谍不能过来。第五,敌兵退守之后,侦察联络哨必然不能深入,耕作土地也不容易开展。第六,军队就地食用积储的粮食,不用分出兵力运输。第七,敌军内部矛盾混乱情况可以及时得到消息,能迅速作出征讨突袭的决断。以上七个方面,是军事行动的当务之急。不掌握这些,敌军就会独占便利的资财;掌握这些,利益就会归于我国,所以不可以不明察。两军营垒相互逼近,两军的阵势也已经相互明了,智慧勇敢得以施展,各种巧拙之计也得以运用,施展谋略能了解其得失,相互较量也能知道长短优劣,敌军情况的真伪,将向哪里藏匿?以小敌大,就会劳役频繁国力衰竭;以贫敌富,就会加重税敛财力匮乏。因此兵法说:‘敌人安逸能使之烦劳,敌人饱足能使之饥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司马师不采纳这个意见。

东兴大战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司马师下令王昶等三路兵马袭击吴国。十二月,王昶进攻南郡,丘俭进攻武昌,胡遵、诸葛诞率七万大军攻打东兴。

十一月十九日,诸葛恪率兵四万,日夜兼程,救援东兴。胡遵等人命令各军作浮桥渡水,陈兵于大堤之上,分兵攻打两城;城在高峻险要之处,不能很快攻破。

诸葛恪派冠军将军丁奉吕据、留赞、唐咨等人为前锋,从山的西面攻上。丁奉对各将领说:“现在各部队行动迟缓,如果魏兵占据有利地形,就难以与他争锋交战了,我请求快速攻上。”于是让各路军马从道路上避开,丁奉亲自率领属下三千人快速突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扬帆行船两天就到达了东关,随即占据了徐塘。当时漫天飘雪,十分寒冷,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丁奉见魏军前部兵力稀少,就对手下人说:“求取封侯赏爵,正在今天。”于是让士兵们都脱下铠甲,丢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裸身爬上堤堰。魏兵看见他们,都大笑不止,而不立即整兵对敌。吴兵爬上之后,立即击鼓呐喊,攻破了魏军前部营垒。恰逢吕据、唐咨、留赞等人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万状四散奔逃,争相抢渡浮桥,浮桥毁坏断裂,魏兵自己跳入水中,互相践踏着逃跑。

结果

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人都沉没在水中,死者数万人。韩综过去是吴国的叛将,多次为害吴国,孙权常常痛恨得咬牙切齿,诸葛恪命人送回韩综首级以祭告大帝庙。缴获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等都数以千计,资材器物堆积如山,凯旋而归。

司马昭在战败后,询问众人:“近曰之事,应该是谁来承担咎过?”王仪称:“罪责在元帅。”司马昭大怒道:“王仪!你要委罪于我吗?”于是,下令斩杀了王仪。

进攻南郡的王昶、进攻武昌的毌丘俭在听说进攻东兴的东路魏军失败之后,各自烧毁营地后撤走。

朝臣议论想要把诸将罢官降职,大将军司马师说:“我没有听诸葛诞的话,才造成这样的后果。这是我的错误,各位将军有什么罪?”于是全部宽宥了他们。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为东路军的都督、元帅、监军,所以,只削去司马昭一人的爵位而已。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探索桂陵之战的经过,孙膑在此战中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

  • 古代战争有哪些"规矩"?会不会出现误伤友军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古代的战争刀剑无眼,充满厮杀,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些战争都会有很多疑问,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战争中的那些“规矩”。首先是古代打仗,战场如此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这个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作战的双方基本不会出现同样颜色的服饰,在战场厮杀的时候不需要管对方长啥样,

  • 引发"城濮之战"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城濮之战的地缘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城濮之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楚人对齐国的军事行动,得到了鲁国的支持。对于鲁国来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削弱齐国的机会的。现在看来,唯一能够阻止楚人称霸中原的只有山西高原中的晋国了。认可宋襄公“仁义”之风,并让其位列“春秋五霸”的人,多认为晋国之所以对宋国施以援手,是因为齐桓公

  • "八里桥之战"中咸丰的主力军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在距离京师仅8公里的八里桥曾发生过一场重要的战争,这次战争导致咸丰的最后一只主力军队全军覆没,史称“八里桥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清军身后就是王城,他们誓死抵抗,表现的前所未有的坚强,但是仅凭肉身,怎么能打得过现代化的火枪大炮!天津大沽口失守后,清廷与英、法谈判破裂,英

  • 蓝田之战对楚国造成什么影响?存在哪些争议?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以秦国获胜并完全控制汉中告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主要影响蓝田之战和此前的丹阳之战使得楚国军力损失惨重,楚国几大家族之一的屈氏宗族更是元气大伤,将领被虏,封地被夺。屈氏一族在楚国中的威望也因

  • 碧蹄馆之战有多惊心动魄?明军五千人马打四万日本人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碧蹄馆之战明军五千人马打四万日本人的故事。1月8日李如松攻克平壤,修整过后,就派出了骑兵对王京进行侦查。在1月25日,查大受率领的500多人的侦查部队在王京西大门的慕华馆附近与加藤光泰的巡逻队遭遇,

  • 杨坚是如何平定尉迟迥之乱的?他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尉迟迥之乱,又称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经过群起响应尉迟迥权力的地理中心正处于华北平原的心脏,他在那里能够动用惊人的资源,并且在地方强大的氏族中还有一批强有力的潜在

  • 历史上沈括为什么会兵败永乐城?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历史上沈括为什么会兵败永乐城?这其实是有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第一,西夏对于宋朝的全力进攻。西夏和宋朝之间的矛盾本就由来已久,双方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性地进行各种小型战争,但是总体上西夏和宋朝还处于一种相互对峙的

  • 阪泉之战:黄帝与炎帝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史风云

    在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过一次战争,史称阪泉之战。此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阪泉之战曾见载于春秋时期的史籍中。公元前636年由于内乱,周王出奔于郑国,次年狐偃建议晋文公“求诸侯,

  • 探索鸣条之战的具体过程,商汤与夏桀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

    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曾率领商部士兵与夏朝军队在鸣条进行了一次决战,史称鸣条之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宁陵县北),保障商都南亳(山东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