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朱棣费时费力攻破京城之际反而不敢进皇宫了?这是什么原因?

朱棣费时费力攻破京城之际反而不敢进皇宫了?这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31 更新时间:2024/1/19 15:59:03

朱棣费时费力攻破京城之际反而不敢进皇宫了?这是什么原因?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靖难之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成祖朱棣是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也创造了史上最伟大的永乐盛世,然而其上位的过程并不光彩,甚至还极其血腥。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兵发京城,战争打了四年,也算是持久战了,经过层层磨难,才到达京城。

但凡成功就在眼前,人们会迫不及待地去抢夺成果,何况这成功来得极其不易。好比李自成刚攻占北京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底线,大肆抢掠和杀戮,大顺军有名无实,也不过是一群草寇。

朱棣占领京城的时候基本上兵不血刃,给北军打开城门的是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并且大部分建文旧臣都投降了朱棣。然而朱棣在皇宫前停下了脚步,他命令军兵守在皇城外面,为何朱棣不直接进入皇宫抓住朱允炆,而是给了朱允炆逃脱的时间?

图1靖难之役

“靖难”的目的是除掉奸臣

朱棣在造反前是花了大量心思的,尤其是首席谋士道衍,更是出了不少好主意,来确定“靖难”的合法性。封建年代的人们往往非常迷信,做事情前都得找点神圣的理由,不仅百姓如此,帝王同样如此。

刘邦造反之前还搞出赤帝之子斩杀白帝之子的噱头,大家认定刘邦将是未来的天下的人,于是大家都跟着刘邦一起造反。史料记载“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也。”

朱棣搞出来的则是“清君侧”,其表面意图就是杀掉齐泰黄子澄这帮奸党。

齐泰、黄子澄是朱元璋了留给朱允炆的辅政大臣,这两人却没有给朱允炆出过什么像样的主意,除了忠心于朝廷,其他基本无所作为。黄子澄更是提拔李景隆作为军队主帅,几十万部队成了炮灰。

朱棣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他不能直接进入皇宫抓住朱允炆,因为他名义上还是来“靖难”,并不是来当皇帝的。所以他进京之后不能马上攻入皇宫,而是先抓住了齐泰、黄子澄等顽固分子,史料记载“大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榜其姓名曰奸臣。”

图2黄子澄(1350年-1402年),江西分宜县(今为大岗山乡大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

朱棣是打着太祖的名义造反的

在朱棣攻打济南城的时候,铁铉曾挂出太祖朱元璋的灵位,逼退了朱棣的军队。对此朱棣是恨得咬牙切齿,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源自朱棣的起义旗帜,当时太祖组训是这样写的“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这就是朱棣造反唯一的法律依据,当然了这个依据也只是糊弄老百姓,读书人也是糊弄不了的。清君侧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必须有皇帝的密诏,而朱棣是自行造反的,所以这个谎言不攻自破。

不过木已成舟,朱棣必须要坚持走下去,他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一点是真实的。如果朱棣直接进皇宫抓住朱允炆,那么以组训为理由就交代不过去了。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先要祭拜太庙,之后还要全面废除建文帝的制度,恢复太祖时期的制度的原因。

只有这样更多的人才会忠于朱棣,且朱棣还把生母改成了马皇后,所有这一切都是朱棣在为正统继位找理由。

图3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

朱棣要给建文帝自杀或者放弃皇位的时间

就在北军攻到京城边上的时候,朱允炆已经明白他的时代结束了,大臣们纷纷投降,宫殿已经空无一人。这其实就是成王败寇,只不过朱棣把自己包装的比较好罢了。朱棣没有命令抓住朱允炆,并不是顾及什么叔侄感情,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棣不会发布“毋使负杀叔父名”此类命令的。

朱棣只是希望朱允炆能让位给他,或者自己了断,这些事情当然是需要时间的。一方面要给朱允炆思考的时间,其次就是给朱允炆行动的时间。想来朱允炆只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让位给朱棣,第二自杀,第三逃跑。

朱棣大概推测的朱允炆八成会自杀,事实则是朱允炆放了一把火,把宫殿烧了。这个时候朱棣派人去寻找就已经晚了,后来的史料推测,朱允炆已经逃出生天。

图4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即建文帝

为了保护皇城的安全,防止乱军毁掉皇宫

朱棣是正统的继位者,这毋庸置疑,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目的是皇位,而不是毁掉皇城或者杀掉朱允炆,只要不威胁到他的皇位,其他一切都好说。在入城之后,马上就把皇城保护了起来,目的一是为了盯住朱允炆,其次是防止乱军毁坏皇城。

但凡攻城战难免会发生屠城的惨剧,这也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美剧最新《权力的游戏》中,雪诺在进君临城之后就军队开始混乱,他已经无法控制局面,很多军兵已经不听他的命令。龙妈在上空对君临城大肆破坏,而士兵则开始无差别屠杀。

已经放弃抵抗的黄金军团,被迫再次捡起武器抵抗,甚至还出现侮辱妇女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一旦开战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公元963年,赵匡胤发动平灭后蜀之战,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正都部署,奉命出兵后蜀。

图5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赵匡胤

蜀地有天险剑门关,这是后蜀最大的依仗。然而当时的宋军可谓虎狼之师,一路不畏艰险攻破了剑门关。蜀地天险很多,宋军为了攻下城池吃了很多苦头,最终成都被攻破,王全斌约束部下不利,发生了混乱,大量军民百姓被杀,这样的直接后果是蜀地混乱三年,赵匡胤花费大巨大代价才平定了混乱。

想来朱棣很清楚如果发生乱军屠城,那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他造反可是名不正言不顺,这种事情是绝对要避免发生的。朱棣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破坏的,且这是他自己家的地盘,不是外人的地方,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

靖难之役充分显示出朱棣过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朱棣能登上权力的顶峰绝非偶然,事实证明朱允炆不适合皇帝这份工作,而朱棣却做得很出色。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黄盖得以善终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黄盖得以善终了吗?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操,火烧赤壁,取得火攻胜利的一个关键人物:老将黄盖。葬送曹操大军,使火攻得以奏效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黄盖前往曹营诈降,来了一招瞒天过海,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大军。众所周知,有个著名

  • 关羽失荆州,原因除了关羽的"大意"还有哪些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

    对于关羽失荆州这件事,大家会下意识的将关羽的失误落在“大意”二字之上,在这场战役上,关羽面对的可不是单方面的威胁,在荆州的这次战役当中,关羽的兵马正面要对抗的是曹魏手下著名五子良将中的三人,还有庞德、曹仁、满宠。在身后还要提防着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和陆逊等人。关羽面对这种“全明星阵容”,也不见其退缩,可

  • 天理教之变能攻破皇宫的只因太监勾结天理教吗?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活跃于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组织,清代又发展成为反清的秘密组织。天理教是白莲教在北京地区的分支。嘉庆年间,浙江绍兴人林清成为天理教教主。林清善于笼络人心,把教众交纳奉献的钱财救济下层,只要来找他求助的,他都给以帮助,一时人多势大。而且林清积极结交各层人物,太监官吏也加入天理教并传教。当

  • 铁索连船的计策好不好?丁家洲之战贾似道为什么这么做?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丁家洲之战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1273年随着襄阳城的陷落,南宋已经到了最后一搏的时候。此时宋军却又摆出了铁索连船的伎俩,前有曹操,后有张世杰、陈友谅。纵观历史,这种作战方式多次出现,就算没有《三国演义》,饱读诗书的高官肯定也听过赤壁之战。那为什么这样的战法会多次

  •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结束的?汪海洋杀掉李世贤破了最后希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结束的?汪海洋杀掉李世贤破了最后希望!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左宗棠收复浙江全境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福建福州,迎战活跃于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部。1864年7月,天京陷落。汪海洋出入于广东与江西交界地区,与同样活跃在这一地带的李世贤合兵。

  •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堪称奇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堪称奇迹!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基本都要经历一场或数场大规模的战争,这一次次战争的结果都在直接影响着历史前进的方向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在这些战争中有侵略战,有保卫战,有内部战争,有民族战争,有为劫掠而战的,有为

  • 好水川之战是怎么回事?好水川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好水川地区是宋朝和辽国之间的重要边境地带,所以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好水川之役”。在这场战役中,北宋军队由名将任福率领,对抗来自辽国的入侵。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宋军最终战败,任福被俘并被迫投降辽国。关于这场战役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战国后期,天下诸侯虽依然是七雄争霸,但秦赵两家的实力明显强于他国。公元前262年,秦国为了对赵国形成侧翼压力,起兵伐韩,攻克野王,将韩国切割成上党之地与王邑本土,并准备吞食上党以为攻赵做准备。上党的韩国郡守

  •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

  • 松锦大战中,大明帝国是如何反击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晚年的大明可能已经脱离了上帝的怜悯。在送走了迷信的嘉靖,无情的万历,无能的泰昌和天启以及其他五六个荒谬的皇帝之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强大的中兴梦想的能力的君主-崇祯皇帝,但此时的大明王朝并不是曾经在历史舞台强大的帝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腐败和内外侵扰,崇祯的祖先、父亲、兄弟什么离开了他,只剩一个烂摊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