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黄盖得以善终了吗?

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黄盖得以善终了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82 更新时间:2024/1/17 23:58:19

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黄盖得以善终了吗?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操,火烧赤壁,取得火攻胜利的一个关键人物:老将黄盖。

葬送曹操大军,使火攻得以奏效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黄盖前往曹营诈降,来了一招瞒天过海,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大军。

众所周知,有个著名歇后语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那么,赤壁之战时露了一脸的“苦肉计”黄盖,最终结局如何?为何赤壁之后消失匿迹了?

有人说,在赤壁之战中,老将黄盖在完成诈降任务过程中,不慎被流箭击中落水,伤得很重,由于年纪大了,不久后就去世了。所以销声匿迹了。

那么,是这样吗?峰子哥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是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也是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火烧赤壁之战,烧出了三足鼎立的“雏形”,奠定了三国并雄的局面。

对于赤壁之战中,关键的“火攻之术”,正史《三国志》记载: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所以啊,赤壁之战时,真正提出火攻计策的人是黄盖,并非周瑜。

当时黄盖的“上司”东吴大都督周瑜认为可行,便采纳了。其实赤壁之战,跟诸葛亮关系并不大,主要由东吴周瑜主导。年轻的东吴军事主官周瑜,也因此一战成名,名噪天下。

至于“苦肉计”并无正史记载,黄盖的实际功劳在于“建策火攻”和亲自“诈降曹贼”。

关于黄盖诈降曹操的过程,史载:

“(黄盖)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在赤壁大战中,黄盖还有一个小插曲,东吴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记载:“建安中,(黄盖)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

意思是,黄盖在赤壁之战途中,确实不幸被流矢击中,坠入水中,衣衫凌乱、头发敷面。火光冲天,混乱纷纷,被救起时,吴军竟未认出是黄盖,居然将这位“赤壁大功臣”安置在厕床中(厕床,一指古代厕所中的专门坐器,二指厕所中的坐床)。

黄盖只好在里面大吼大叫,呼叫韩当。韩当发现黄盖时,流着泪解开黄盖衣服,才保留了性命。

赤壁之战前,北方霸主曹操,遭此大败,所引发的连锁后果,十分明显。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当时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使相对弱小的孙刘有了喘息之机。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休养生息,而孙刘双方势力则趁机开始发展壮大。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飞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而孙权则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赤壁之战后,黄盖的结局

1、赤壁之后,老将黄盖并没有消失匿迹,因赤壁之功,被孙权拜为武锋中郎将。

黄盖效忠孙坚孙策、孙权东吴三代主公,忠心耿耿、勇猛过人,为东吴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妥妥的江东元勋,是誓死追随江东第一代主公孙坚创业的元老。

2、赤壁之战后,老将黄盖调任武陵太守,依然老当益壮,巧用计谋,荡平武陵蛮族叛乱。

据史载:“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3、不久后,长沙郡益阳县山贼作乱,黄盖再一次平定匪患,吴主孙权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任上,寿终正寝。

史载,黄盖是一个严肃果敢的“老领导”,办事从不拖延,善于爱护和照顾下属士兵,故每次出战,黄盖带出来的兵,必奋勇争先,嗷嗷叫。黄盖死后,吴国人常怀念黄老将军。

4、孙权称帝后,追论黄盖平生功绩,黄盖之子黄柄,承父之功,被授爵关内侯。

总之,孙权对黄盖还是很不错的,老将军善终。与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黄忠,同为三国“老当益壮”之名将,而且都姓黄啊!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关羽失荆州,原因除了关羽的"大意"还有哪些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

    对于关羽失荆州这件事,大家会下意识的将关羽的失误落在“大意”二字之上,在这场战役上,关羽面对的可不是单方面的威胁,在荆州的这次战役当中,关羽的兵马正面要对抗的是曹魏手下著名五子良将中的三人,还有庞德、曹仁、满宠。在身后还要提防着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和陆逊等人。关羽面对这种“全明星阵容”,也不见其退缩,可

  • 天理教之变能攻破皇宫的只因太监勾结天理教吗?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活跃于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组织,清代又发展成为反清的秘密组织。天理教是白莲教在北京地区的分支。嘉庆年间,浙江绍兴人林清成为天理教教主。林清善于笼络人心,把教众交纳奉献的钱财救济下层,只要来找他求助的,他都给以帮助,一时人多势大。而且林清积极结交各层人物,太监官吏也加入天理教并传教。当

  • 铁索连船的计策好不好?丁家洲之战贾似道为什么这么做?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丁家洲之战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1273年随着襄阳城的陷落,南宋已经到了最后一搏的时候。此时宋军却又摆出了铁索连船的伎俩,前有曹操,后有张世杰、陈友谅。纵观历史,这种作战方式多次出现,就算没有《三国演义》,饱读诗书的高官肯定也听过赤壁之战。那为什么这样的战法会多次

  •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结束的?汪海洋杀掉李世贤破了最后希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结束的?汪海洋杀掉李世贤破了最后希望!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左宗棠收复浙江全境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福建福州,迎战活跃于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部。1864年7月,天京陷落。汪海洋出入于广东与江西交界地区,与同样活跃在这一地带的李世贤合兵。

  •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堪称奇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堪称奇迹!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基本都要经历一场或数场大规模的战争,这一次次战争的结果都在直接影响着历史前进的方向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在这些战争中有侵略战,有保卫战,有内部战争,有民族战争,有为劫掠而战的,有为

  • 好水川之战是怎么回事?好水川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好水川地区是宋朝和辽国之间的重要边境地带,所以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好水川之役”。在这场战役中,北宋军队由名将任福率领,对抗来自辽国的入侵。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宋军最终战败,任福被俘并被迫投降辽国。关于这场战役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战国后期,天下诸侯虽依然是七雄争霸,但秦赵两家的实力明显强于他国。公元前262年,秦国为了对赵国形成侧翼压力,起兵伐韩,攻克野王,将韩国切割成上党之地与王邑本土,并准备吞食上党以为攻赵做准备。上党的韩国郡守

  •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

  • 松锦大战中,大明帝国是如何反击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晚年的大明可能已经脱离了上帝的怜悯。在送走了迷信的嘉靖,无情的万历,无能的泰昌和天启以及其他五六个荒谬的皇帝之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强大的中兴梦想的能力的君主-崇祯皇帝,但此时的大明王朝并不是曾经在历史舞台强大的帝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腐败和内外侵扰,崇祯的祖先、父亲、兄弟什么离开了他,只剩一个烂摊子。在

  • 面对败退的关羽,曹操为何没有继续追击?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荆州的汉水流域进入雨季后,曹仁并未做好长远的准备。关羽趁势出击,进攻吕常据守的襄阳、曹仁据守的樊城。曹操派于禁又率七军共3万人前来救援樊城。到了秋八月,大雨连下十余日,汉水暴涨外溢,于禁的3万大军以及庞德的部队,尽遭大水冲淹。关羽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