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汉朝一大切齿之恨!13万汉军对阵匈奴竟一箭不发?

汉朝一大切齿之恨!13万汉军对阵匈奴竟一箭不发?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86 更新时间:2024/1/17 19:19:45

汉朝一大切齿之恨!13万汉军对阵匈奴竟一箭不发?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远征匈奴,不料刘邦在白登被围,差点做了匈奴冒顿单于俘虏,汉匈之间从此结怨。汉朝意识到自己的国力不足,只能通过屈辱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长达七十多年的战略守势。吕后执政期间,发生过冒顿单于遗书谩吕后的事件,西汉朝廷的忍气吞声,更加助长了匈奴的嚣张气焰。这两个事件,与之后汉景帝后期的“凌辱之恨”,一起被称为汉朝三大切齿之恨。

刘邦

公元前168年,匈奴背信弃义,大举窜犯上谷、渔阳、云中三地,所过之地尸横遍野,寸草不生。忍无可忍的汉帝拍案而起,决心重兵反击匈奴。这一次,汉文帝咬牙动了血本,调集了13万大军出兵迎敌,意图重创匈奴,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汉军主力集中在前线后,不但不敢与匈奴交锋,相反却眼睁睁看着匈奴烧杀抢掠。

吕后

直到一个月后,匈奴才满载着大批掳掠的人口、财物,洋洋得意地在汉军眼皮底下抜马北归。而集结边境的13万汉军,不但一箭不发,相反“礼送”匈奴人离境。一场近乎耻辱的战争,残酷的现实让汉文帝愤懑不已,他很难想象,为什么经过10年多的励精图治,汉朝仍然对嚣张的匈奴无可奈

冒顿单于

汉朝打不过匈奴,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比较重要的几条。一是汉军当时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在机动性上差匈奴太远,往往是追追不上,追上了又打不过。二是长期以来对匈奴作战的失败,以及匈奴人屡次入寇抢掠的现实,让汉朝上层军方人物普遍患上了“恐匈症”,反正打到最后也要和亲,何必白白付出伤亡?

汉文帝

三是当时的朝廷百官,要么是大骂匈奴,要求主动出击,却拿不出实际的办法;要么是拿出白登之围吓唬人,主张继续对匈奴和亲,拿女人金钱换和平。四是诸侯国的掣肘,造成西汉帝国作战内外交困的局面。仅从军队的战斗力来说,汉军未必不能与匈奴一战,至少依托长城进行防御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一旦和匈奴发生长期的战争,无论胜败,中央力量会严重削弱,那么列国割据争霸的情景,很有可能再次重演。如上种种,导致横扫中原的汉军,在面对匈奴的时候,长期处于脓包状态。

汉武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才开始反击匈奴,拉开了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大战的大幕,大汉从此崛起。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为何古代帝王对匈奴头疼不已?来看一看匈奴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关于匈奴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匈奴是我国古代活跃在北方草原的一个强大游牧民族。这个民族逐水草而居,野蛮彪悍,曾经在欧亚草原称雄一时,周边的国家都怕他。那么鼎盛时期的匈奴有多强?小编只能告诉你,匈奴是当时欧亚草原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游牧帝国,除了大汉王朝根本没有人能击

  • 平壤之战后,明日的士兵损失高达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开战前,小西有一万五千人的守备部队,加上一千人的外围驻留部队,共一万六千人。回到汉城以后,只剩六千六百二十九人。这两个数据表明,小西所部在平壤战役后的减员达九千三百多人。我们认为,这个数字,其实就是小西行长所部在平壤战役里的死亡数字。因为小西所部退到龙泉山之后,期间两个没有任何作战行动,平壤战斗中的

  • 忽兰忽失温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尽管明帝国在永乐八年第一次远征蒙古之役中大获全胜,但由此得益的却是瓦剌。瓦剌趁明帝国与鞑靼两强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本就处于势力上升期的它更加强大。本来一分为三的瓦剌,被最好战、实力最强的绰罗斯部首领马哈木统一起来。势力膨胀的瓦剌首领马哈木骄横跋扈,在搞定了鞑靼后,将利刃对准了南边强大的明帝国。一时,

  • 罗贯中为什么要给诸葛亮虚构"草船借箭"?从"草船借箭"看大事的成败因素!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罗贯中为什么要给诸葛亮虚构“草船借箭”?从“草船借箭”看大事的成败因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神奇的一幕:诸葛亮见江上大雾弥漫,就用载满稻草和青布幔的草船,去“调戏”曹军,骗曹操放箭。曹军不知有诈,结果,让诸葛亮轻而易举从曹兵那里“骗”了将近10万只箭来

  • 卤城之战是真是假?卤城之战到底是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卤城之战是真是假?卤城之战到底是谁赢了?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发生的一场战役,也是司马懿唯一一次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最后以诸葛亮胜利告终。也正是因为这场胜利,导致此后司马懿不敢轻易进攻,采取了绝对防御的策略。不过诸葛亮在一片大好的形式下却遭到了自家人的阻挠

  • 鄢郢之战白起终于踏着人头封侯了!秦国斩首楚国三十余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白起的封爵之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白起是武安君,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最高级,早在长平之战前,他就已经封君。本文主要描述白起封君的一战,是如何斩首楚国三十余万,攻破楚国都城的。白起统率秦军,在赵国的太原郡打了一场大胜仗,斩首赵军三万。在这种情况下,秦昭襄王立即叫停对赵

  • 虚战篇"空城计"与"解围西安"!分析心理战术有多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虚战篇“空城计”与“解围西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原典《百战奇略》虚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法(《孙子兵法·虚实篇》)曰:“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虚战篇认为,对敌方作战

  • 高楼寨之战的过程如何?战役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史风云

    1865年4月初,捻军进入山东,经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进抵曲阜。僧军仍在后紧追。山东巡抚阎敬铭派布政使丁宝桢率本省防军进入兖州,妄图夹击捻军。为了继续疲惫敌军,捻军北趋宁阳、东平,途中击败总兵范正坦部后,继续北上东阿、平阴、肥城,然后转头南下宁阳、兖州、邹县、滕县、峄县,经兰山、郯城进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最后结局十分惨烈,赵国45万大军被全歼,秦国也战死30万左右的兵力。赵国此役失败,也预示着此后再也没有诸侯国能和秦国抗争。不过赵国就算损失了45万大军,但却在短时间内恢

  • 野狐岭之战金国为何会败?金国做错了什么导致优势尽丧?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野狐岭之战金国为何会败?金国做错了什么导致优势尽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野狐岭之战其实还是有不少故事可言的呀,大家也看到了,话说当时金国有接近四十五万的精锐兵力,而且蒙古这边只有十万不到的兵力,但是最近大家也看到了,这个金国是败给了蒙古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