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古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47 更新时间:2024/1/26 10:33:02

夏天连续降雨导致水量不断的增长,最终河水泛滥成灾,淹没两岸的百姓和农田,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

首先第一点,治理水患要知道变通,不能总是根据一种方法去治理水患,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曲线,水的深浅,水流的湍急程度,地形的高低都需要亲身去了解实际情况,要经过走访测量,才能彻底摸清河流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水措施。

古代大禹的父亲治理水患就是通过修筑许多的堤坝,对大水围追堵截,但是大水泛滥之后水势太强,直接将人们耗费精力修筑的堤坝全部冲垮,最后大禹的的父亲治水失败,随后当时的首领,又任命大禹担任治水的首领,大禹上任之后,四处考察地形绘制了无数张治水的地图制定了方案,最后决定采取清理河道,将河道中的泥沙挖掘出来,通过修正沟渠对大水进行分流的方法来治理水患引导洪水分流这种成功的,制服了水患。

明朝时期,黄河泛滥成灾,出现了多次的决堤事件,明朝朝廷多次派人去治理黄河都未见成效,明朝首辅申时行就派遣擅长治水的潘季驯去治理水灾,潘季驯采取了引清水入黄河水的方式减轻了泥沙量,又用缩小河道的方式减少水患取得了显著成效。潘季驯的治理水灾模式开创了新的思路将古代治水工程推到了新的高度,甚至在近代的治河方案也大力借鉴了潘季驯当时治理水灾的思想。

关于治水,人们脑海里立马能想到大禹治水,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见他的心都放在治水上了,毕竟大水不治好,就没有安稳的家。

命令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鲧因为动用了皇帝的息壤来治理黄河而被治罪。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自古治理黄河的办法就不是不断地提高堤坝的高度而是疏通河道。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水患后,首先待解决的问题是灾民的粮食问题,只要百姓能够维持生计,社会不安的因素自然就会减低。水患既是历代不可避免,因此,及时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就非重要。政府赈济灾民,一方面是解决灾民的饥馑,一方面避免民乱的发生,为国家保留实力。国以民为本,只有使百姓安心的生活,国家才能永续经营。因此历代政府,均非常重视救灾与防灾的工作。

水患的形成,是大自然的反馈,由于人类的不断繁衍,为了生活与经济发展而不断的开垦土地,处处与自然争地,由于过度的开垦,导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遇雨成灾;或因政治因素,在战争时,敌对双方往往会利用决河堤之水来歼灭敌方,以达到胜利的目的。所以,人们怎么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怎么对人们,所以去破坏大自然,要保护爱惜大自然,是现在人要做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除治理水患外,禹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禹的历史功绩有建立夏朝。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 为什么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形态?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来说是社会制度的改变,夏王朝的确立标志的国家的诞生,“家天下”标志的一个王朝,而原有只是部落,具有社会形态,没有国家形态。其实你这个说法也不是太为准确!讨论!一、不同夏商1、王权特点:国家大事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行政管理: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伯西周1、分封制:周王把土

  • 司马迁为什么说匈奴是夏朝遗民?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匈奴的族属、文化、语言是一个大大的国际悬案,至今没有多少可靠的研究成果。匈奴被中国早期史料认为是夏人后裔,也并非孤证,其他史料也有零星旁证,但总体上没有可靠的证据。如下:一、史记所载匈奴《史记匈奴列传》第一句就交代了“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而所谓“夏后氏”,则首次见于《史记五帝本纪》

  • 夏商周时期的战争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就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对内和对外。对外,主要是当时周边的少数民族,戎狄蛮夷一类。一是以防守为主,少数民族入侵,这个几千年来就没断过,一般都是输;进攻为辅,多输少赢。二是对内了,主要是三类,一是上伐下,二是下伐上,三是诸侯之间对打。夏商时期的战争都还比较讲套路,周朝尤其是进入春秋战国,就比较勾心斗角了,

  • 夏代的军制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夏代虽已进入奴隶社会,却还保留有氏族社会的某些遗制。氏族制度下是没有军队的,出征的战士由氏族成员临时组成,军事首长的权力仅限于战场上。进入军事民主制时代以后,军事首长的权力加大了,他们周围集结起扈从队,这是后来卫队式常备军的雏形。夏代已有了军队。在军事构成上,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平时生产劳动,战时

  • 中国古代的大规模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大规模的战役有:1约5000年前,炎黄版泉之战2约5000年前,炎黄联军与蚩尤逐鹿之战3约前1600年,汤灭夏鸣条之战4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牧野之战5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6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7前627年,秦晋崤山之战8前511年,吴伐楚,郢之战9前478年,越王勾践灭吴10前

  • 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我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一下,以少胜多和反败为胜不能混为一谈,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赤壁之战,巨鹿之战都算不上反败为胜,只能说是以少胜多。毕竟这两场战役都是完胜,孙刘联军和诸侯联军并没有先遭受失败。这里就介绍两场场经典的反败为胜的战役。第一场战役是东晋收复蜀地之战,当时主将桓温亲自率领一万精兵轻军速进,直攻

  • 在正史上不被承认的王朝有哪些?简单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细数过去,有很多这种不被正史承认的王朝。比如南明政权。在课本上,似乎1644年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明朝一下子就消失了,但是实际上明朝宗室在南方还建立有一系列的政权,主要有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在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之后,当时的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接着他便登基为弘光

  • 夏朝人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人是原来三代(尧舜禹)时期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禹的儿子建立夏朝,就跟着国家成了夏朝人。最早的中华民族称为华夏族,所以建立的国家叫夏朝,现在中国也还简称华夏。

  • 战国七雄中齐国的王族是如何灭秦复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齐国王族没有灭秦,灭亲的主要是刘邦和项羽。不过他们倒是复国了,而且在原齐国的领土上复了三个国。鸿门宴后,项羽进兵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领兵东归,尊楚怀王为楚义帝,分封各路将相:「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