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历史有哪些战争纯粹是因为换将而反败为胜的呢?

古代历史有哪些战争纯粹是因为换将而反败为胜的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56 更新时间:2024/2/23 22:54: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可以说是主席执掌帅印后首次组织指挥的大兵团作战,当时的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后已拥有了三万人大军,但是军中指挥员尚缺大规模作战的经验,大敌当前军中众说纷纭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关键时刻,已经具备有丰富指挥经验的毛主席力排众议并说服了大家,在前两次作战中毛主席巧妙用兵成功粉粹了数倍于己敌人的围剿,不仅令全军折服而且也树立了威信,到了第三次反围剿时已经没有了争论,完全听毛主席的指挥。

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敌人围剿的兵力超过了十万人而红一方面军只有三万,在兵力及装备上占尽了绝对的优势。如粉粹敌人的围剿军中大部分将领主张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后来被毛主席否决了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避其锐气,放敌人进来抓住其弱点,利用地形优势集中兵力给予分割围歼。

战争的进行正如毛主席的预料那样,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十八师太轻敌了自己跳了出来,近九千人被红军一一加以分割围歼了,还缴获了一部大功率电台并收编了几名技术人员,这也成为了毛主席的“耳朵”,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围剿敌人兵力增至了二十万大军,红军兵力不足其六分之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了,因此苏区中央局提出了以分散式游击扰乱敌人目标,立即转移至四川开创根据地,而毛主席决定就地打,并提出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给予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争议了近一个月毫无结果。

关键时刻毛主席果断出击,指挥红一三万大军在东固大山设伏,利用缴获的大功率电台监听敌人的一举一动,最终在东固一战五战连捷,歼敌三万余人并缴获了两万多支枪。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士气大,毛主席的威胁也大大提高了,在随后的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军中再无异议。

在取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爆发前,主席他老人家失去了军事指挥权。不久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奥托布劳恩(德)来到了苏区,与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博古指挥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将在苏联所学到的那一套军事理论及战术硬生生搬到了苏区战场,而且根本听不进红军一线指挥员的意见。

李德等人经越级指挥一插到底甚至指挥至排级。面对敌人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推进战术,奥托布劳恩根本束手无策只能瞎指挥,结果导致红一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损失惨重,一度引起了众怒,最终红军主力被迫撤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从此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开始长征尤其是过湘江时,本来湘江惨败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当时红军西进已经在敌人的意料之中,担任红三军军团长的彭德怀曾建议奥托布劳恩等人,以一部分主力迅速湘潭、益阳等地挺进威逼长沙,同时以其他主力进站溆浦、沅陵一带并开创根据地,在运动战中迫使敌人改变作战部署,但是彭德怀的建议未被采纳。

洞察敌情的毛主席也曾建议不要越过粤汉铁路、不要取临武、宜章等地,应向北越诸广山一带休整,并在永丰、宝庆一带拉开战场以消灭追兵,捕捉适当时机从敌人的围剿网跳出来,再拉开战场以调动敌人,使得敌人疲于奔波,时机成熟后再改西进为北进再返回苏区根据地,从而避开湘江东岸敌人已经布好的天罗地网,但终未被采纳。

奥拓布莱恩和博古等人可谓纸上谈兵、一意孤行,最终为湘江之战的惨败埋下了伏笔。红军过江后总兵力已较出发时折损过半,血战湘江之后也引发了广大指挥员的深思,红军当年在毛主席的领导与指挥下以弱小的兵力屡战屡胜而且越战越强,换了将之后大不如前,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因此,红军是离不开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与指挥的,湘江过后遵义会议应运而生,再次确立了主席的领导地位与军事指挥权,随后率领红军残余的部队上演了战争史上经典活剧四渡赤水,毛主席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最终带领红军甩掉了敌人的层层围堵,摆脱了处处被动局势,红军至此重获新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经历什么 才算是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给你介绍几篇你可以借鉴一下,祝你进步!1。我一次赏月的经历今年的中秋节别具一格,人情味比往日更加浓厚,食物比往日日更加浓厚,月亮比往日更加圆满。圆圆的月亮从树叶中冒出来,给大地罩上了一层银装,使得农家小院更加温馨,吃完饭后,寂静的坐在外边的椅子上,悠闲地望着高挂天空的月亮,缓缓的欣赏着,脸上洋

  • 个人主要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个人的主要精力就如实说就好了,你经历了一些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一些什么,然后受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启发。个人主要经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等阅历和经历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一、意思不同:1、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2、经历: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二、出处不同:1、阅历:冯雪峰《蛙和蚯蚓和大

  • 经历的意思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词目】经历【拼音】jīnglì【英译】[experience;undergo;take]【词性】动词;名词。【基本解释】历时;体验过;体验过的事情;经受过的事情。含义(1)名词,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例:个人经历的故事(2)动词,亲身遇到过。例:几年后他经

  • 什么叫做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经过,经而历之,经过之历,经过的事情,自身或他人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情,自身或他人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自己敢对自己负责,遇到问题敢分析解决,学习一些需要的知识,则经历是一种好东西,能让人不断提高自己,生活的更好。个人经历指的是你所做的事情,所参加的工作等方面,必要的话还需要写一些经验。

  • 为什么东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复国的全国性帝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王朝之中,亡国之后又得以复国者,主要有东汉、东晋、南宋、南明四朝(武周属于特例),但四朝之中能够完全恢复前朝疆域,从而达到全面光复者却仅有东汉一朝,这又是为什么呢?灭亡原因不同:西汉亡于内部皇权更替、其他均受到外敌入侵冲击从王朝灭亡的原因来看,西汉因王莽篡权而灭亡,而其他各朝则亡于外敌入侵。王朝

  • 夏朝政权坎坷,少康如何中兴复国?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最近刚刚写了一片关于夏朝的政权更迭的文章,提到了少康中兴。夏朝统治者姒姓,在夏启或者之前分封了13氏,掌权的是“夏后氏”,其他12氏也各自有自己的领土、人民和军队。太康失国后,后羿并没有直接取代夏朝,自然是忌惮诸侯反弹。帝相在寒浞夺权后便开始流亡,跑去了自己的氏族宗亲处寻求保护,寒浞领兵灭了姒姓两个

  • 一次什么的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一次糟糕的经历当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还没有来深圳时,一直都住在乡下里。人人都知道乡下的路况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迷路。我就是那些迷路者其中之一。虽然我住在乡下已经很多年了,但也迷路过。那一次的经历,我到现在记忆犹新,让我来简单的陈述一小吧。“去把你叔叔(一个跟老爸同辈的小孩)找来,跟堂弟一起去找,让他回

  • 历史上有复国成功之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对我国的夏朝一直抱有怀疑态度这个历史久远的朝代和历史上很多朝代一样有着非常传奇的故事其中少康中兴是其在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自古以来复国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姒少康的复国更称得上中国史上最艰难的复国当时的夏朝并不想后世王朝一样对周边有着极大的控制权它虽然被视为万国共主周边的方国却基本上都

  • 夏朝灭于公元前哪个世纪什么年代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灭亡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初期。每一百年叫做一个世纪,头二十年不叫做年代,只称为XX世纪初期。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最后一个国王桀,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商

  • 使夏朝灭亡的事件是?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夏朝衰败是,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