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历史的兴趣在于我而言,完全是小时候听多了大人讲的的各种传说与故事来的。关于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因为没有正确的纪年,所以很多都是后人的推测,翻了些书,把一些东西总结起来,权当一个简明的王朝兴衰史!夏朝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或者稍前一些。共传十四代、十七个王,有四百多年的时间。有一个推算的具体纪年是这样的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也只是大概的推算。夏朝始于夏禹,终于桀。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夏人的活动范围西起今河南西部的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夏朝的势力和影响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在夏朝,社会已分化成为统治和被统治的阶级,即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抗阶级。夏朝统治者和贵族拥有相当数量的男女家内奴隶臣妾,众等则是从事生产的奴隶。奴隶的大部分来自战争的俘虏,同时夏族的一部分也沦为奴隶。夏朝建立了国家机构,有牧正、疱正、车正(分别为管理畜牧、膳食、车族的官职)等一系列职官的出现,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下面通过夏王朝的十七个王的更替来概述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王朝的第一位王应该从夏禹开始,他在位45年。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在不断对外发动掠夺战争中,禹加强了他的统治地位,为了显示他的威严,不断到各地巡行。有一次在涂山召集氏族首领,相传有一万多个部落带来很多财宝来讨好禹。又有一次在会稽召集各部落首领,有一个防风部落的首领来晚了,禹当即把他杀掉。禹就这样一步步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子”,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建都,后又迁到阳翟(今河南禹县)。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第二个王:启,在位29年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第三个王:太康,在位29年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第四个王:仲康,在位13年。仲康是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第五个王:相,在位28年相是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第六个王少康:在位21年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第七个王杼:在位17年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第八个王槐:在位44年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第九个王芒:在位18年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第十个王泄:在位21年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第十一个王不降:在位59年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第十二个王扃:在位21年扃,不降的弟弟。第十三个王廑:在位21年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第十四个王孔甲:在位31年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第十五个王皋:在位11年皋,孔甲的儿子。第十六个王发:在位11年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第十七个王桀:在位52年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有压迫就有反抗,从夏朝起,我国阶级斗争史的篇章正式揭开。夏朝奴隶主统治的四五百年间,阶级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奴隶相率逃亡,或起而暴动。奴隶主贵族不仅丧失自己的“臣妾舆马”,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到了夏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起来。孔甲的淫乱,激起四方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以后,夏朝的统治可谓是江河日下,国势日弱。到孔甲的四世孙桀即位,他更加暴虐,无限制征用民力,残酷镇压奴隶和平民,是一个有名的暴君。人民十分痛苦,纷纷咒骂他,对他十分怨恨,已经是势不两产了。夏桀想出兵讨伐有缗氏,解脱自己的困境,结果却促使各方国部落更加离心离德。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商汤乘机灭夏。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子姓,其始祖名契,传说他母亲简狄吞食了玄鸟旦而生,大概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商部落居住在黄河下游,夏朝建立后,是夏朝的一个属国。从契到汤,已经传了十四世。商部落日益向着黄河中游发展势力,相土、王亥都是有名的王。汤即位后,任用伊尹和促虺为左右相,国力日益强大,汤积极做灭夏的准备。夏朝从孔甲以后日益衰败,到夏桀时国内阶级矛盾以及和部落属国的矛盾都十分尖锐。汤认为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汤采取了逐个翦除夏桀羽翼,逐步削弱夏桀统治,最后取而代之的策略。汤先灭掉附近的葛,接着又灭掉十几个小国和部落,又进而连续攻灭了韦、顾、昆吾。这三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特别是昆吾的灭亡,使夏桀失去了最亲近的依靠力量和东部屏障,夏朝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夏桀想挽救他垂危的统治,号召属国联合攻汤。在有仍地方会盟,有缗氏带头叛夏,夏桀众叛亲离,陷于孤立。汤立即下令伐桀。夏、商会战于鸣条,桀战败南逃,死在南巢(安徽寿县东南)。汤乘胜西进,占领夏朝的统治中心,灭掉夏朝的属国。夏王朝就此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夏末,夏王桀残暴不仁,嗜杀成性,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尖锐。这时已经强大的商汤起兵伐桀。鸣条之战,商军战胜夏军,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从此灭亡。商灭夏的原因很多,我总结了一下:最主要的是夏桀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民心尽失;其次在于当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对周围方国的控制力弱;最后就是商汤的励精图治、卓越领导了。呵呵,打了这么多字手都累了。不过能为你回答问题很开心,希望能帮到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