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商朝是否客观存在?武王伐纣只是传说吗?

商朝是否客观存在?武王伐纣只是传说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4/1/24 10:23:54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凭借绵延未断的文明发展史而著称于世,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过,由于缺乏有效可靠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宣称的“五千年文明史”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中国认为“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本国文明史的起点和开端。但是,在迄今发现的所有遗址和文物中,始终都没有找到直接和关键的证据,因而“夏朝”始终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

于是,国际社会认为“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社会,中国自己则认为“商朝”是第二个奴隶制社会。不过,所有人对于“商朝”的存在都是一致承认的,不存在任何异议。

既然“商朝”是存在的,那“武王伐纣”自然也不是什么神话传说,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历史事件。

由于全网充斥着严重的抄袭行为,文史不假只能在每张图片附加水印,实属无奈之举。同时,本文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如出现在第三个平台则必定是抄袭,敬请举报和打假!

商朝形成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300年之间,先商族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在首领“汤”于鸣条之战灭夏朝后建国。之后,商朝的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时期迁殷后才稳定了下来,故而后世称其为“殷商”。

盘庚死后,他的王位由其弟小辛继承,之后是小乙武丁。在武丁时期,商朝进入最强盛阶段,他之后开始衰落,又经历了祖庚祖甲、康丁、帝乙等人后传至帝辛,牧野之战后被周武王所消灭。

帝辛是殷商的末代君王,俗称“商纣王”,具体生卒年不详,“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公元前1105年至公元前1046年。作为帝乙的少子,帝辛自幼就聪慧伶俐,而且还是天生神力,据传有“倒曳九牛之威”,深得帝乙的宠爱并立为世子。据《荀子非相篇》记载:

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在帝乙崩世后,帝辛继位成为商朝的第三十代君主。即位之初,他任命周侯、鬼侯和鄂侯作为“三公”,辅佐自己处理国政。这三位诸侯都是当时的贤能之士,而且颇具实力。

周侯名叫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的部落从父亲季历时期开始崛起,甚至引起了商王的警惕,在文丁时期将季历骗至朝歌后斩杀,史称“文丁杀季历”。

等到姬昌即位周侯后,为了替父报仇而讨伐商廷,双方以联姻的方式才结束了战争。之后,周侯姬昌一直采取韬光养晦之策,直到帝辛继位并加封为“三公”之一。

鬼侯又称为九侯,属于鬼方部落中的一支,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只知他们尚武且好战,被商朝击败后才逐渐臣服归顺。在帝辛继位后,为了拉拢这股势力将他加封为“三公”之一。

鄂侯同样是当时的强者,帝乙在位时期才将这支部落平定。在帝辛继位后,鄂侯也被加封犒赏,成为了“三公”之一。

帝辛的王位逐渐稳固后,开始横征暴敛,开始四处征战。终于,他搞得天怒人怨,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和叛乱,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笔者相信,很多人对商纣王和商朝的认识大都是来自于《封神榜》这个志怪小说。在《封神榜》中,纣王沉整日沉湎酒色,尤其是对被狐狸精附体的苏妲己特别宠溺,导致自己众叛亲离,导致商朝灭亡。

事实上,《封神榜》还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根据真实史料进行的改编和演绎。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妲己并非是虚构的人物,她来自于苏部落,在被纣王击败后才被迫委身于他,从此开始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不过,生性好色的纣王显然不能只满足于一个女子,又盯上了鬼侯之女。

为了息事宁人,鬼侯只得将女儿献于帝辛,结果却被淫荡和残暴的纣王所虐杀。之后,帝辛还迁怒于鬼侯本人,又将其施以醢刑,直接剁成了一堆肉酱,残忍程度古今罕见。

对于这些暴行,鄂侯多次予以劝谏,终于引起了纣王的嫉恨。一日,他竟然借故将鄂侯施以脯刑,晒成人干后还进行公开的展示。

见此情形,周侯姬昌决心激烈勇退,准备偷偷逃回自己的封地。在被崇侯虎告发后,他还是被纣王帝辛所囚禁,好在“认罪态度”积极,表示自己永不叛商,还投其所好进献了大量的美女,终于得到释放。

在清理完“三公”的势力后,商朝已经是四面楚歌。对此,纣王帝辛却不以为然,认为凭借自己的武力已经天下无敌,谁也危害不到自己的统治。

在只知阿谀奉承的宰相费仲治理下,国家已经变得岌岌可危,纣王帝辛真正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叔叔比干是当时朝中仅存的一位贤能之士,他在多次劝谏下也遭到了残杀,《封神榜》还演绎了他“七窍玲珑心”的故事。

在周侯姬昌被释放后,他立即返回封地扩充军力。同时,还广布恩德于四方,引来许多的中小诸侯归顺,实力获得空前的提升。之后,他开始积极拉拢其他诸侯,说服他们共同举兵反抗纣王的无道。

面对西方日益崛起的周侯,帝辛开始有所防范。为了集中兵力讨伐周侯,他决定先行平定东方的叛乱,甚至不惜调集朝歌的精锐部队东征,为周侯日后的突袭埋下了巨大隐患。

公元前1050年左右,周侯姬昌病逝于自己的封地。之后,世子姬发继位周侯,也就是著名的周武王。他利用殷商主力无暇西顾之机,大肆向东进开始扩张,逐渐威胁到了商朝统治的核心地带。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大会各路诸侯于盟津,集合了大约四万兵力对商朝发起攻击。而此时,殷商的主力还在淮河流域攻伐东夷部落,据《左传》记载:

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听闻周侯会盟于孟津并且公开打出了反叛的旗帜,纣王帝辛终于慌了。因为,他深知孟津离国都朝歌实在是太近了,而且自己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作战部队可以御敌。

按理说,如果纣王此时弃城而逃尚有退路。但是,异常豪横的他却选择据城而战,颇有两千多年后明朝末帝崇祯的那股勇气。仓促之下,他将羁押的所有奴隶和战俘全部释放,由他们开赴牧野以迎战诸侯联军。

关于殷商参战的兵力,笔者仔细翻阅了《尚书》、《左传》、《史记》等史料,有的认为七十万,有的认为十七万,也有的认为只有七万。但不论战斗力如何,殷商派出的参战人数要多于诸侯联军。

结果,殷商拼凑的部队一触即溃,甚至还纷纷倒戈转向朝歌攻击。据《尚书》记载: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眼见牧野之战大败,纣王只得逃回朝歌,以“自焚”的方式保全了自己最后的尊严,至此商朝灭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历史上,认为牧野之战是中国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也是终结六百多年商王朝和建立周王朝的标志性战役。但是,文史不假个人却认为,牧野之战的意义和功绩都被无限放大了,它就只是新奴隶主击败旧奴隶主的战役而已,更大的进步意义似乎并不存在。@文史不假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武王伐纣对商朝来说是不是外族入侵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华北中原,就是个血统大杂烩,谈不上谁是内族、谁是外族。在血统上,姬周乃是伏羲O3后裔O3α,殷商却是帝俊C3s后裔。只有《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是5000年前,从燕山南下的外族,起码当时算是外族,后来深入融化到华族里,至今C3s占全国9%人口。姬周具体属于西戎神农血统,O3α占全国15%。帝俊血

  • 春秋时代齐燕两国亲如兄弟,为何战国时代两国成了世仇?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当下的我们,都应该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燕国在众多诸侯国中是相对比较低调的一个地方政权。燕国政权建立初始时是西周政权时期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小国,燕国疆土在北方边境地区。燕国的政权建立于约公元前1122年,燕国缔造者召公是西周

  • 中国历史战争顺序表?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

  • 商朝有什么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前面我们讲了商朝有三大爱好,一爱打仗,二爱搬家,三爱用人祭祀。接下来,我们简单聊聊商朝的历史。教材里说成汤灭夏建商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商朝很快强大了起来。但是,我们说了王朝的魔咒。开国之君是打天下的,知道得天下不易,所以会珍惜。但到了王二代王三代,

  • 哪个朝代的战乱最频繁?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小编在此祝各位新年快乐!关注我有更多精彩的解答哦!中国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混乱局面其中最长、最乱的时期共有四个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下面我就来讲讲历史中的那些事。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由于周幽王昏庸“烽火戏

  •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战争无数,为何有人说三国历史最为人所津津乐道?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南北荆榛几荒邱,三分天下在人谋,孟津白马南畈下,血海尸山浸神州,七粒咒米仙家术,奇门智略八卦筹,英贤尽施文武彦,中原逐鹿让徐州!谢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答一波这种容易感冒的问题还是尽量用史料说话吧内战:必须是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内部发生的战争才可以称之为内战金与宋是否同一个国家或民族,解决了这个问题,题

  • 为什么满清可以打下整个辽阔东亚的华夏大地,却没能打下跟满人近在咫尺的朝韩半岛跟中南半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没能打下朝鲜半岛跟中南半岛,得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观上,清朝没有一定要拿下两个半岛的欲望,客观上,两个半岛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在今天看起来位置多么优越,扼守多处海港,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这些优势全无用处,这两块现代宝地在古代就是蛮荒之地,一个字,穷!朝鲜半岛和中南半

  • 古代历史上哪些战争,可以称之为战争史上的奇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谢邀。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最宏大的战争发生在哪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如果要是问中国古代最宏大的战争发生在哪个朝代,我觉得应该就是清朝和元朝了,宏大的战争衡量的标准,一是看军队人数,二是要看地域面积。好多人认为比如三国、南北的时期很大,比如曹操大军八十万赤壁,苻坚的投鞭断流等等,其实那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其实真实的数字也就只有20万左右,晋朝三国统一后统计人口数

  • 秦并天下后,中国历代王朝的统一战争,为何都是由北向南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之前有过类似回答,窃有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①纵观历史长河,历朝历代建立南方的王朝或政权基本都是利用长江天险或者山势阻隔,从而达到割据一方的目的,不如北方地形短时期实现区域统一。但是,也有例外就是明朝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势力后,实现南方区域的统一;这在其他时期,南方王朝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