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将夏,商的建立和盘庚迁殷三件历史大事的时间`人物制成简表.

将夏,商的建立和盘庚迁殷三件历史大事的时间`人物制成简表.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94 更新时间:2024/1/15 3:34:27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统治有400多年,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是夏。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夏桀战败,夏朝灭亡,成汤建立起新的王朝商朝、商朝前期,曾经几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的都城稳定下来。

大禹是在哪年建立了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禹的主要历史活动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鲧、禹同时提到的另一个神是共工。“共工”和“鲧”可能是同一神名的分化,而共工(鲧)是姜姓族的宗神。姜姓族即羌族,亦即当时的西戎(其族自称羌

  • 禹为什么建立夏朝,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

  • 夏商时期历史细则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的历代国君禹(姒文命,前2094年前2047年)在位48年。禹,姓姒,名文命,鲧的儿子。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

  • 秦朝以前为什么没有农民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农民起义,是要有领袖的。但是,能当领袖的人,太多。没能当成领袖,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没有机会。那么,这个机会是什么?就领袖个人来说,机会就是运气。五世相韩的张良VS沛丰亭长刘邦,哪方面都是碾压级的。但是,刘邦是主公、张良是谋臣。天理何在?天理就是运气。天时:刘邦赶了个晚集,但晚集却是陈胜吴广大

  • 古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从中感受到战争的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古从军行七首》其四作品。这一句诗是诗中最著名的一句,突出表明了边塞将士勇猛杀敌的英雄气概。全诗如下:从军行七首其四一一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的意思是:守已边疆的将士,他

  •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楼兰是如何被破的?哪种说法最接近事实?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留下不少有名的古诗词中都是有关战争的,其中有一个地方总是频频出现,这个地方就是“楼兰”。楼兰古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

  • 楼兰是怎样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说法二:楼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

  • 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熟悉诗词的朋友不知道是否发现了一件事:很多诗词中都把楼兰视为敌人,以致于频频出现斩楼兰、破楼兰等字眼。比较知名的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的《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甚至

  • 楼兰古国怎么会消失?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终于找到了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了,司马小绢今天和大家讲一讲!楼兰古国不是一夜之间消失的,那楼兰古国是怎么消失的!楼兰国在公元前176年建国,为什么到了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了呢?原来楼兰古国在当时是西域三十六小国中最强的国家,它与敦煌为邻,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自然环境优美,植物茂盛,楼兰古国的

  •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楼兰啊,楼兰,说起你,我们要先感谢匈奴王冒顿单于,是他在给西汉文帝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你,这是有关你的最早的文字载体;还要感谢司马迁,是他将冒顿单于的这封信收录在了《史记》中,让我们了解到了你;当然,还要感谢后来的班固、范晔等人;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关外还有个地方叫楼兰。在那里,班超提出了“不入虎穴焉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