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据史书记载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桀被商汤所灭。由于禹的儿子启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所以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也一起了部落之间的混战,后来启死后其儿子太康只知游玩,不理朝政更是激发了部落的动乱,”太康失国“以及后来的“少康中兴”。直至传位至夏桀,“鸣条之战”中被下属国商灭。
夏朝和商朝都是分封制国家,为什么他们存在那么久没有出现诸侯割据现象,而周却出现了?
很简单,因为夏朝和商朝的时代,王权并不能如周朝那般,通过宗法制度,在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形成严密的从属关系,所以夏朝和商朝的首领,根本无法像周天子那样非常舒服的发号施令,也就不显得属下不听话,也就不存在割据了,根本还没有一体化嘛。
然后,夏朝和商朝时代,中国大地上还可以说是地广人稀,每个国家的城与其他国家的城之间还有大片的飞地,飞地上没有人或者只有野人,夏朝和商朝的天下万国首要任务是拓荒,根本没心思跟别人打仗,因为拓荒的收益比打仗的收益大得多嘛。
到了周朝,一体化的国家才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这个时候周天子的权威比夏、商都要高,能够对封国进行如臂使指的指挥,所以也谈不上封建割据。周天子分封亲戚去其他民族地区建城建国,以周王室的西六师和东八师为后盾,帮助这些新建的国家抵挡周边各族的袭击,封国的国君既跟周天子有亲戚关系,又要仰仗周王室的大军保护,所以对周天子还是十分顺服的。
直到这两个条件产生了变化,诸侯割据才产生。
首先是随着一代代人传下来,封国国君跟周天子的亲戚关系越来越疏远。说起来也是,都不怎么走动的,而且有的封君绝嗣,是旁支入继;有的则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与周朝的礼乐文明产生了一定龃龉。所以周天子要从情感上维系上下关系就变得更难了。
另一个就是周王室力量的衰弱和各封国力量的增强。周穆王穷兵黩武以后,周朝国际局势大坏,王室疲于与周边各族交战,直到被犬戎灭亡。而同时,封在边角的一些国家日益强大,齐通过伐东夷,晋通过伐北狄,秦通过伐西戎,楚通过伐南蛮,都成长为十倍于初封时国土的国家,此消彼长之下,周王室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自然也就号令不了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