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你知道宋朝对周边辽、金、西夏等国家发动了一场长期的货币战争吗?

你知道宋朝对周边辽、金、西夏等国家发动了一场长期的货币战争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0 更新时间:2024/1/22 19:22:40

宋朝哪里会有货币战争?就算真有,宋朝的货币战争,没有害惨别家,却把自己坑苦了。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小事,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睡醒,忽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台州城闹“钱荒”了,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了。后来一查,原来铜钱都被日本人给抢走了。

(大量铜钱被运往日本)

倭所酷好者,铜钱而止,海上民户所贪嗜者。倭船多有珍奇,凡值一百贯文者,止可十贯文得之。凡值千贯文者,止可百贯文得之。

日本看中宋朝的铜钱,低价出售日货,大量回收铜钱,“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因此台州在一日之间就发生“钱荒”。

宋朝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的朝代。

许多宋朝人认为,是铜钱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钱荒”。宋朝经济发达,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开展密切的国际贸易,宋钱差不多成了这一贸易区的国际货币,有点接近今日美元的货币地位。不但日本“所酷好者铜钱而止”,交跟宋人交易,也“必以小平钱为约,而又下令其国,小平钱许入而不许出”。爪哇国也用胡椒交换宋钱。今天在东非、印度、波斯湾等地,均有宋钱出土。

(宋代对外贸易发达)

宋人说,缗钱原为中国财宝,而今四方蛮夷通用之。为阻止铜钱外泄,当时有人提议:干脆关闭贸易港,中断与外商的贸易。这种做法断然不可取,不然,宋朝就要闭关锁国了。

宋代“钱荒”的元凶并不是铜钱短缺,因为宋代政府投入市场的货币总量是非常庞大的。

北宋时,宋政府每年的铸币量高达数百万贯,宋神宗元丰元年间还创下年铸币量超过500万贯的记录。与之对比,而唐代的年铸币量,最高也不到33万贯,明代近300年的铸币总量,还不及北宋元丰年间一年所铸的货币。

北宋末,宋朝政府投入的货币总量,足以满足当时市民的交易之需的。

(宋代孔方兄)

那么为什么宋朝还要时常闹“钱荒”?

宋人自己也比较困惑,如生活在北宋中叶的李觏就问道:“朝家治平日久,泉府之积尝朽贯矣。而近岁以来或以虚竭,天下郡国亦罕余见。夫泉流布散通于上下,不足于国则余于民,必然之势也。而今民间又鲜藏镪之家,且旧泉既不毁,新铸复日多,宜增而却损,其故何也?”

钱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很大部分“沉淀”下来了。换成最近流行的说法,“‘钱荒’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大量的铜钱,在流动性非常低的地方躺下来不动弹了。宋朝民间的储蓄风气,富家库藏起来的钱叫做“镇库钱”,如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钱十万镇库,而未尝用也。”

宋人发现,“国之钱币,谓之货泉,盖欲使之通流,而富室大家多藏镪不出,故民用益蹙。”钱币被大量贮藏,致使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南宋时,朝廷便出台了一个法令,要求“命官之家存留见钱二万贯,民庶半之”,其他的铜钱必须变换成金银、钞引之类。

这种行政命令要求民众不准私藏现钱的做法,肯定得不到执行的。后来,南宋朝廷被逼无奈,带头把宫殿里的铜器拿去熔炼做了铜钱。

那么,宋朝富室又为什么热衷于收贮铜钱?

因为铜钱能够保值。

北宋和南宋都有发行纸币,北宋时叫交子,南宋时叫会子,尤以会子的流通范围更广。但纸币作为信用货币,如果国家超发,就会迅速贬值,南宋后期的会子就贬值得厉害。

第一界会子可以兑换近800文铜钱,发行到第十八界时(南宋后期),每贯会子只可兑换铜钱不到200文。这便导致出现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人们拼命花掉纸币,贮备铜钱。

南宋人杨万里说,“今之所谓钱者”,富商与权贵“皆盈室以藏之,列屋以居之,积而不泄,滞而不流。”

市面上钱不够用,宋朝政府就只能超发铜钱,钱的面值会贬值。可是铜本身的价值却是稳定的,政府大量铸造铜钱,使得铜钱的面值低于材值,一贯钱价值一千文,但如果将一贯钱熔成铜器出卖的话,其值将超过一千文,如此一来,“毁钱铸器”便成为了有利可图之事。

江浙正是两宋“钱荒”的重灾区。

面对反复出现的“钱荒”,宋朝政府的对策是实行严厉的“钱禁”,即禁止铜钱外流,禁止民间私自毁钱铸器,限制民间储藏铜钱。

这一思路有点像楼价高企不下了就采取“限购”措施,看起来是对症下药,实际上经不起经济学的考验。宋朝的“钱荒”并不是因为货币总量供应不够,而是货币循环过程中出现的“短缺假象”,货币总量既然充足,“钱禁”不但毫无必要,而且破坏了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

在自由市场中,假如铜钱供大于求,钱的购买力就会低于铜本身的价值,这时候,市场自会驱使人们将铜钱熔为铜器,使市场的铜钱流通量减少,币值回升。假如铜钱供不应求,市场也会鼓励“钱监”(宋朝的造币厂)铸钱,并吸引民间储藏的钱币流回市场。

这样,铜钱的市场流量跟市场需求之间,会自发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宋朝的领导人虽然有非常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可惜经济学知识却很欠缺,而且比较迷信行政调控的力量,于是将市场的调节机制当成了造成“钱荒”的因素加以严厉限制,一边厉行“钱禁”,一边铸币放水,加大流动性的供应。结果导致铜钱的购买力下降,而“钱荒”却一直没有解决好。

总而言之,宋朝如果用铜钱这种金属货币来充做货币战争的主角,不管是经济价值,不管是国情、民情都不可能取得的好的结果。

如果要说宋朝对四邻发动了经济战、金融战,那倒是比较贴切,因为宋朝的贸易顺差还是相当可观的。只是辽国人也不傻,他们中间也有聪明人,看过管仲的金融战,所以他们就发动了反向的经济战。限制军事物资的出口,还向宋朝走私青盐,大捞外快。

很多历史学的专家学者认为:别看每年给辽国、西夏岁贡二十五五千,可是宋人精明,善于贸易,通过宋辽、宋夏贸易,大宋又将大把的银子赚了回来,实现了金钱回流。

1089年苏辙在出使辽国时,在其所见的奏章中有曰:“臣等窃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使本朝钱。”尽管宋、辽早已是“兄弟之国”,可在当时的很多宋人眼里,辽国那是苦寒贫瘠之地,一直以来都顶着“蛮夷”的头衔。但在苏辙、郑价等人眼里,他们却看到:辽国人民不但市场繁荣、生活富足,而且用的要是宋人的钱真的多到自己花不完,宋钱成了通用货币,那也行,可事实是,在辽人大规模用宋钱的时候,此时的宋人却在闹“钱荒”!

(北宋与辽国对峙图)

每年的出铜量有限,加上宋朝的商贸发达铜币需求量大。而宋朝的铜币,都流向了辽国。这就导致了,辽国尽管不产铜矿,不铸币,但辽国却不缺钱。宋朝的这种“货币战争”终于难以为继,政府不得不超发纸币代替铜钱流通。结果,政府的纸币一再超发,通货膨胀加剧了宋朝的经济崩溃。

最后,宋朝是在打穷了国家之后,在忽必烈承诺不改旧制的基础上放弃了抵抗而亡国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美国历史上有几次独立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美国独立战争只有一次。

  • 汉唐都对外打过哪些战争,结局如何,后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汉王朝一、白登之战。结局:汉军战败,刘邦被围,陈平用计助汉军脱困。影响: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二、吕后派军队南征南越结局:汉军水土不服,死伤众多影响:南越割据称帝30余年三、漠北之战结局:匈奴惨败,汉军大胜影响:匈奴由漠北迁徙到漠西,再无力与汉

  • 《大国崛起》里荷兰的历史大事件年表?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罗马时代,莱茵河南的地区先是属于“比利时高卢”省,后归于“日耳曼行省”。这里的北部地区居住着许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则是高卢人,而这些高卢人在移民时期也融合了许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兰克人从这里迁移到高卢,并在公元五世纪建立起了强大的墨洛温王朝。中世纪,低地国家(大约包括现在的荷兰、德国西部部分

  • 荷兰历史上有哪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560年代-1640年代:对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国内教科书的荷兰独立战争).1652年-1654年,1664年~1667年,1672年~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其中第三次为荷兰对英法同盟的战争,主要战场为对法国的陆上战争.16581660年:丹麦-瑞典战争:荷兰支持丹麦对抗瑞典,导致较弱小的丹麦

  • 荷兰战役的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天日终前,盟军向纵深推进了68公里。9月18日,该军部队进抵埃因侯温,与空降兵第101师会合。9月20日步兵第30军在狭窄地段上前出到奈梅亨,与空降兵第82师会合。在突击集团两翼作战的步兵第8、第12军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仅稍许扩大了突破正面。法西斯德军统帅部集中坦克兵团和步兵兵团,对盟军进攻集

  • 英荷战争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荷兰,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在历史上却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荷兰原是西班牙的属地,1609年才彻底独立。它的造船业极负盛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几十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而且船只造价比技术先进的英国还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那

  • 英荷战争的发生有什么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652~1674年的英荷战争发生于十七世纪中下叶,历时二十余年的英荷战争,是新兴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与独占海上霸权而且“海上马车夫”荷兰之间的海上争霸战。荷兰不敌英国,英国成为海上新霸王。这次大海战,也把海上霸权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

  • 英荷战争的第二次战争(荷兰整体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第二次英荷战争发生于1665年至1667年,起因于英国订立更严苛的航海法,并占领荷兰位于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战后荷兰保有从英国占领的领地苏里南,割让包括新阿姆斯特丹在内的北美殖民地新尼德兰给英国(也就是双方互换领地);而英国修改航海法,让出部分商贸利益给荷兰,并被迫和荷兰、瑞典结成三

  • 荷兰独立战争的战争进程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566年8月,以制帽工人马特为首的激进群众掀起了自发的“破坏圣像运动”。安特卫普、瓦朗西安爆发了起义,大批手工工场工人、农民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分子组织起名为“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击队,神出鬼没地袭击西班牙军队。1568年,奥伦治亲王从国外组织一支雇佣军进行了有限的战斗。1572年4月,尼德兰

  • 荷兰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尼德兰意为“低地”,指中世纪欧洲西北部位于莱茵河、默兹河、些耳德河下游以及北海沿岸的地区,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和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尼德兰古代曾由罗马统治,中世纪初期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组成部分。1114世纪,尼德兰分裂成许多封建领地,多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14世纪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