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曹操一生最险的一战,揭秘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

曹操一生最险的一战,揭秘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98 更新时间:2023/12/30 10:18:29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邺城之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要论三国历史最著名的大战,那当然要数官渡之战了,正是这场大战奠定了中国北方的大格局,也为后来的三国一统打下了基础。

但要论最惨烈的战斗,邺城之战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在这场围城大战中,袁家展示了自己最后的底蕴,残余的河北名士依次亮相,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慷慨悲歌。

一、围困邺城

公元202年,曾经雄踞冀、幽、青、并北方四州的大佬袁绍,已经吐血吐死了。

他死后,三个儿子袁谭、袁茜、袁尚以及一个外甥高干各占一州,互不服气。曹操来了,还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可一旦曹操走了,老袁家兄弟几个立刻开始自我“优化”,而且,老袁家兄弟掐架可比打曹操狠多了!演绎着“兄弟相残猛如虎”的操作。

严重内耗之下,老袁家江河日下,曹操则是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公元204年,曹操的大军包围了冀州首府——邺城!

而此时邺城的守将正是老袁家的死忠粉审配。

二、审配其人

咱说说审配这个人,当时及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比如:

正面评价的有:孔融:尽忠之臣也。逢纪: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裴松之: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

而反面的则有:荀彧:审配专而无谋。 曹丕说:袁绍亡于审配、郭图。

但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共识:审配,为人刚正!

按理说,刚正这个词是妥妥的褒义词。我们今天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任,不就是把大家教导成为一个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嘛!

可是审配的刚正有点过了:

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审配则留守邺城。结果这时候,前线的谋士许攸的侄子犯了法。

按说,对于情商高一点的,或者原则性不那么强,再或者善于变通的人来说,许攸毕竟正在前线卖命,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背后捅刀子吧?就算处理,也该等到战斗结束再说。

可是这一套,在审配这里——行不通:许攸?平时就嚣张跋扈,不守规矩。早看你不顺眼了!于是,许攸侄子就下了大狱。

消息传来,接下来的事就不意外了——许攸叛变,又献计偷袭了袁绍的乌巢。

虽然官渡大战的主要责任还要袁绍袁大佬自己来负。但也可以说,正是审配的刚正,间接给曹操当了一把助攻手。

这样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原则、认死理。如若放在和平年月,他将和董宣、海瑞等人并列。可惜,他生在礼崩乐坏、尔虞我诈的乱世!

但即便是乱世,他这样的人也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因为他的内心——有坚定的原则。从某种程度说,用这样的人守城,那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公元204年的2月,曹操开始围困邺城,守城的副将苏由听说曹操到了,立马就怂了、降了,邺城外围毛城的尹楷、邯郸的沮鹄,也先后被曹军打败,邺城已经成了孤城。更有辛毗等带路党协助,一度让曹操以为攻下邺城也就是探囊取物的事。

可是从2月到7月,整整快半年的时间,邺城在审配的调度、防守之下,即便是挖沟引水彻底断绝了邺城外出的通道,曹操也愣是啃不下来。

至于为啥啃不下来,因为审配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举个例子:

曹操大军到达邺城后,上筑土山,下挖地道,发动进攻。审配看见了,就在城下也挖了一圈地道,派专人监视,看见曹操的人从哪冒头,就一刀剁掉脑袋。这操作就像打地鼠一样,彻底破了曹操的地道战!

玩地道战,老袁家才是祖师爷!

再举个例子:

审配的部将冯礼也是个投降派,他给曹操写信要作内应,并且打开城下小门,让曹操的三百多士兵进城,被审配发现后,从城墙顶上用大石头砸门,将城门关闭,然后就是关门打狗,把进城的曹兵全部杀死。

三、袁尚的救援

一百多天的坚守,对邺城和审配是考验,对曹操也是考验——毕竟你是客场作战,补给线很长的,而且天下群雄还有很多,后方大本营时刻有可能被别人给端掉!

而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年的7月,邺城真正的主人——袁尚,终于要回援了。别看袁尚统领的部队也只有一万多人,数量不多,可是毕竟邺城是这些人的老家,如果袁尚足够聪明,发扬不怕死的精神,这一万多人拼了命去死磕曹操,再加上邺城守军的内外夹击,那也真够曹操喝一壶的。

这袁尚手下还有个妙人——李孚,就是他,大摇大摆的跑进了被围得水泄不通的邺城,而他又安然无恙的从包围圈里跑了出来。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内外沟通任务——约定举火为号。

总之,只要袁尚和审配两边都拼命,这次围城战就完全有可能变成对曹军的反包围。

可是,袁尚只是个袁二代和官N代,他的一生,母亲爱、父亲疼,太顺了!所以,他完全没有他爹当年死磕公孙瓒的决心。

袁尚这次来,是沿着西山小路而来的。为什么是山路,因为山高林密,便于逃跑!

这一切都被曹操看在眼里:你没有必死的决心,那就等着死吧!

在烈火焚天的夜晚,审配、袁尚分别从邺城包围圈的内、外杀出,两只袁家军想要胜利会师。可是,袁尚部队没有决死一战的决心,审配的部队则早已是饿着肚子在战斗。结果,审配、袁尚的部队都被曹军击败了。袁尚慌忙沿着西山小路逃窜,审配也只能无奈的退回邺城。

相比曹操,都说袁绍是志大才疏,可毕竟袁绍和曹操还在官渡过了几招,在最后时刻才分出的胜负,而袁尚、袁谭这些个二代却是一招都接不下!袁尚的救援,仅仅一个照面,就彻底失败了。

而这次救援,则是邺城最后的机会。

四、埋伏曹操

最强的外援失败,心理素质差点的,基本就要跪了。

可尽管对袁家二代各种失望,审配还是给手下猛灌鸡汤:幽州的袁熙过几天就要来救我们了!坚持就是胜利!

在猛灌鸡汤的同时,审配还在不断的审查战场,寻找战机。还别说,一个斩首行动就差点成功:

曹操打仗喜欢亲临前线,这个习惯就被审配捕捉到了。有一次,曹操又出营巡视围城部队,审配就在附近埋伏了弓弩手,一阵齐射,万箭齐发,其中有几只还真就射中了曹操——的头盔,如果不是运气好,这阵箭雨就能要了曹操的小命。

五、城破

时间来到8月,邺城已经几乎成了死城——一半的军民都已经饿死了。人的毅力真的能被饥饿击倒——审配的侄子审荣崩溃了,打开城门投降了!

审配在喊杀中惊醒,他下达了最后的处决令:斩杀“叛徒”辛评的一家。等到辛评的弟弟辛毗进入邺城,也只是看到了一堆尸体。

审配在抵抗中被活捉,押解途中就遇到了两个“老朋友”:

一个是辛毗,这种灭族之恨——辛毗用马鞭各种问候了审谋士。

另一个是历来和审配不合的张子谦,他也先一步做了投降派,看见满脸是血的审配,笑着说:审配,你也有今天?审配则厉声呵斥:你个投降派,有啥脸嘲笑我这样的忠臣?

审配终于见到了曹操,面对这个差点耗干自己意志,也差点要了自己命的审配,曹操很想得到这个人才。

可是审配的回答是: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

审配死了,临死前,他说了最后一句话:“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结语

后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审配的诗是: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死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回顾沮授田丰淳于琼、审配、王修、李孚……这一班河北名士,胜利者曹操不禁感慨: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狄仁杰支持武则天称帝又得到重用 为什么他只是一个三品官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狄仁杰,历史解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每代新皇帝登基之后,就要除掉异己,着手创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集团,选拔重用自己倚重的臣子。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之后也是这么做的。而武则天最为倚重的人,不得不说是狄仁杰这位贤臣了。但是武则天如此重用狄仁杰。却只封狄仁杰一个三品官,这让人觉得非常奇怪了。一代女皇武则天作为女子能够从

  • 她是隋文帝的宣华夫人,为何丈夫死后就和杨广在一起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宣华夫人,隋朝,野史秘闻

    古代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手里的权利也是非常大。那么皇帝看上的女人一般也都是投怀送抱,但是有的时候皇帝喜欢的女人不能投怀送抱,而且还拒绝皇帝抛出的橄榄枝。有一些女子是坚贞自守,但是也有很多人女子碍于权利才妥协于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和儿媳(杨贵妃),唐太宗李世民和弟媳(齐王妃),这些原本都不被世俗认可

  • 崇祯自尽前亲手杀后妃,只有一位贵妃逃脱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崇祯自尽前亲手杀后妃,只有一位贵妃逃脱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一统的江山,再加上明朝出尽花样的皇帝,因此导致很多人对明朝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说来也怪,明朝没有在30年不上朝的万历手中灭亡,也没有在木匠朱由校手中消失,最后却是在想要力挽狂澜的崇祯手

  • 魏征很是刚正不阿,他如何用“拍马屁”的方式劝谏唐太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拍马屁”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约在贞观十年(636年

  • 曹操久历戎行,但为何却在赤壁之战中屡犯战略上的错误?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 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 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 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

  • 言官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 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官位几多,鱼龙混杂,皇帝们为了有效地加强各级官员,设立了很多监察机构。从而有了言官这一职位,言官,顾名思义,主要是负责监督与上谏。 说白了,就是负责找茬的人。明朝建立了历史上最完善的检察制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眼光群体。言官的权利达到顶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朱元璋。朱元璋建朝后仿元朝

  • 朱元璋治理贪官是史上最残酷,为什么效果最差?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看中国史,即可知,在历代帝王中,要属朱元璋最在意官员贪腐问题,对待贪官也最残酷,残酷到简直令人发指。朱元璋晚年,在和臣下的谈话中,曾经提到过,在人的所有恶行中,他最憎恨的就是贪污。理由倒也是很简单的,他是从最底层民间出来的人,早年受到的官府欺压最多,也是因为凤阳县太爷就知道捞钱,不会办事,在那场突如

  • 郭圣通十万大军做嫁妆还生育五子,为何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圣通,东汉,风云人物

    西汉开国皇帝刘秀身上,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他一穷二白的时候,爱上了富家小姐阴丽华,并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一无所有的时候,阴丽华没有嫌弃他,依然嫁给了他,这让刘秀对阴丽华的感情,在爱上面又加了一层感激。之后天下大乱,刘秀起兵打天下,并在公元25年建立了东汉。刘秀成了

  • 因为哪位大臣的建议,宋朝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帝姬,文史百科

    北宋末年的时候称公主为帝姬,是由北宋政和三年(1113)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年),有一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从北方逃

  •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表现,对于三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官渡之战,战史风云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 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