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治理贪官是史上最残酷,为什么效果最差?

朱元璋治理贪官是史上最残酷,为什么效果最差?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4/1/20 19:04:10

看中国史,即可知,在历代帝中,要属朱元璋最在意官员贪腐问题,对待贪官也最残酷,残酷到简直令人发指。

朱元璋晚年,在和臣下的谈话中,曾经提到过,在人的所有恶行中,他最憎恨的就是贪污。理由倒也是很简单的,他是从最底层民间出来的人,早年受到的官府欺压最多,也是因为凤阳县太爷就知道捞钱,不会办事,在那场突如其来又注定难免的瘟疫中,他失去了父母,流离失所,受尽了困难。

他跟孙子说过,即便贵为天子了,人也逐渐步入暮年了,但是每每想起当年,那袋本来该发放给自家的赈灾粮食,竟然被无良的地方官给贪污掉,导致父母活活饿死的情形,哀嚎声还言犹在耳,横陈的饿殍尚如在眼前,就寝食难安。历史上的中国皇帝,也有起家低微的,如刘邦等几位,但确实没有一个像他经历过这么苦难的。他对贪官为什么这么咬牙切齿,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呢,朱元璋这个人,后来登上皇位之后,对贫苦大众是很优待的。他算得上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对老百姓确实有着“民胞物与”的情怀。这一点,不是表面章,做不了假。后世多说他残暴,其实是有意漠视他的这一面的。

被“正确”打开的朱元璋,对于民生疾苦一点都不高高在上,他是对于贪官,喝不得食其肉,饮其血而已。他治官,简直用尽了各种酷刑,去威吓,去警告。历史上都没皇帝像他这么搞法,也没表现的这么矛盾的。 朱元璋搞贪,真的是很残酷,是明初官员,朝野内外人人自危。有一项统计,是来自明史专家吴晗的,他说,明代开国到洪武十九年,短短不过20年左右时间,公务员因贪污受贿被杀掉的人数就有几万人。当时的中国,13个省,从朝廷到府到县,几乎很少能做到退任的,大部分都被绞杀了。

朱元璋搞贪官,也不只是搞得多而已,而且是把死法搞得天人震惊。鞭死、剥皮、群众检举,啥花样都有,那本《醒贪简要录》会把人读得触目惊心。当年明月就说,说朱元璋时代的官员们,如同生活在地狱中惴惴不安,指不定一觉醒来就得尸首异位,满门抄斩。

彼时的官员,早上去上朝,竟然要对着父母妻子哭哭啼啼,大堂中就预备了棺材,怕一去就不回来了。还有一个怪诞的场面,很多贪污犯刚走上审判厅堂,就会发现那个负责审判的官员也带着镣铐,“戴罪审判”呢——审完,他自己也要接受另外一位正“戴罪审判”的上级官员审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明人做官做到这种程度,也是全世界所无的吧。

可即便是这样,做到全世界肃贪最严酷的级别,朱元璋的打贪事业还是非常失败的。朱元璋搞得猛,可贪污的官员就是层出不穷,永远杀不完,春风吹又生之状。比如洪武17年,当年政府发榜派官人数为364人,可仅仅一年后,6人被杀,戴死罪、流徙罪358人,全军覆没。

所有人大概都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朱元璋他治贪,以玩命的精神搞贪,但成效并不少。并没有因为高压,起到什么震慑作用。他死后,大明的贪腐问题也并没有解决,反倒变本加厉,以至于到了后来,因了官员腐败,明王朝被直接拖垮。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朱元璋这么搞法,就是搞不定,问题出在了哪里了呢?黄云眉等大家早就说明白了:朱元璋的理念认识、政策制定与执行都出现了问题:他过于乌托邦地幻想一个完全纯洁的王朝,人人没有私欲,个个都是劳模,道德主义要求过于严酷了。基本上,这是一个只有海瑞那样的“圣人”才能做到的精神境界呀!

那些贪腐的明代官员,说起来都挺委屈的。他们很多不是想贪,也不是不害怕惩罚,而是不得不贪——不贪腐捞点外快,日子根本过不下去,甚至会严重到迟早都要饿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明代官员的薪水,其实都是入不敷出的。

那时的官员工资多少呢,以一个县太爷为例,只有7.5石!什么概念,就是300斤左右粮食。这是他们的全部收入总和。而这个折合起来的钱,还不是他一人所有。他身边一大堆随从,什么师爷、到厨师、到看大门的,都要从这7.5石里支出。

这样的工资,他如何生活,如何养家,如何去参与应酬,如何迎来送往,根本不可能。海瑞做官,连买两斤猪肉都要成为城内的大新闻,可以想见明代的官员,如果纯靠死工资,日子得有多狼狈,多没体面,粥饭都吃不饱,如何不会去冒死贪污呢!

而朱元璋的规矩,是贪污60两以上就是诛杀的,自然全国上下哀鸿遍野。看历史,我们大概可以明白,肃贪,真的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套妥协的功夫,要有方法,要有机制,要适应人性,才能成功呀!

标签: 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郭圣通十万大军做嫁妆还生育五子,为何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圣通,东汉,风云人物

    西汉开国皇帝刘秀身上,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他一穷二白的时候,爱上了富家小姐阴丽华,并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一无所有的时候,阴丽华没有嫌弃他,依然嫁给了他,这让刘秀对阴丽华的感情,在爱上面又加了一层感激。之后天下大乱,刘秀起兵打天下,并在公元25年建立了东汉。刘秀成了

  • 因为哪位大臣的建议,宋朝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帝姬,文史百科

    北宋末年的时候称公主为帝姬,是由北宋政和三年(1113)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年),有一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从北方逃

  •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表现,对于三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官渡之战,战史风云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 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

  • 唐雎为什么能让秦始皇犯怂?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雎,战国时期魏国、安陵国的谋士,他曾让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怂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秦始皇帝嬴政,不论称帝前还是称帝后,给人的感觉都是霸气十足、强势凌人、果敢勇武的,比如甫一加冠就淡定的指挥亲信消灭了嫪毐党羽、拔除了吕不韦势力;比如朝堂上与高手荆

  • 皇帝问: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大?宰相两字回复保住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匡胤,北宋,野史秘闻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黄袍加身。史书记载,赵匡胤当时已经喝得醉醺醺了,什么事儿也不知道,等他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被架到了士兵们面前,大家齐声要求他回去当皇帝。赵匡胤不得已接受了,于是宋朝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但这是官方的说法,要说赵匡胤自己事前半点不知,恐怕广大人民群众是不会相信

  • 三国一太后放着自己的儿子不立,却立侄子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皇后,三国,风云人物

    赤乌(孙权第四个年号)末年,吴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吴景帝)大婚。嫁给孙休的这名女子不是外人,而是孙休的姐姐朱公主孙鲁育和朱据的女儿朱氏。按照辈分,朱氏和孙休的关系是外甥女和舅舅的关系。其实也不是孙休非要娶自己的外甥女,是孙权点的鸳鸯谱。站在今天的角度,或许这桩婚姻有些不伦不类。但在封建时代,这倒也

  • 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差点被生擒,那么又是谁将他放走?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彭城之战,文史百科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齐国攻打刘邦,于是刘邦趁着这次机会率领五十六万人的大军突袭项羽在彭城的军营。就是这一次的战争是刘邦第一次亲自率领军队打仗,就是这第一次结果项羽以三万精兵打败刘邦五十六万军队,身为主帅的刘邦差点被生擒。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绝对劣势之军战胜大之军的又一奇迹。要说这刘邦差点被生

  •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前秦打不过弱小的东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淝水之战,前秦,战史风云

    淝水之战中前秦为何输给相对弱小的晋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公元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掌故和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 ,淝水之战是在苻坚

  • 康熙晚年为何会主动为鳌拜平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君主守江山,麾下不乏功臣良将,从古至今皇帝崩溃,而能真心辅佐少主的臣子典范莫过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为匡扶汉室,出师北伐,不幸死于五丈原,幼主刘禅痛哭流涕,不忘诸葛亮大恩,追封其为忠武侯,但并非历朝历代的托孤大臣都能如诸葛先生般被君上厚待,有些辅助几代君主的元老却不得

  • 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君臣之恋到底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太后,辽朝,五代,野史秘闻

    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名绰,小名燕燕,系辽国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圣宗之母,主持辽国朝政四十载。她被人称为“细娘”,应该是一个气度非凡的绝色美女。同时,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史称其“明达治道,习知军政”,被后世誉为辽邦“中兴之后”。但后世对她“杀妻夺夫”的残暴举动,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