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白江口之战中,为何唐朝能够大胜日本呢?

白江口之战中,为何唐朝能够大胜日本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63 更新时间:2024/1/23 6:38:39

公元663年,倭军与唐军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而白江口之战是中日第一次战争,当时中国处于唐朝时期,日本叫倭国,还没改名,到了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才同意日本的改名。这里有个有趣现象,日本为什么这么执着改名?而且需要唐朝这边同意?这还得从汉朝说起,汉朝时期,日本是被汉朝称为倭奴的,也叫倭国。到了隋唐时期,日本人越来越了解汉字的含义,他们意识到倭是带有歧视的意思,于是一直想要改名。但改名为什么要中国同意?当时唐朝是最强大的东亚霸主,日本想借唐朝的威名,改名更容易让别的人接受,再者,倭国也是中原王朝赐名的,改名当然还得找中原王朝。

战争发生在公元663年8月,唐高宗李治时期,日本则经过大化改新后不久,变成封建社会不久。当时的东北亚有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其中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由于历史的原因,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称臣时而顺从,时而反叛。中原王朝一直对高句丽的警惕心很强,这种墙头草的小国,总会带来许多问题,弄不好就反咬一口。

到了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但没有消灭高句丽,战略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后,由于各种原因只能退兵。唐太宗之所以亲征高句丽,原因是:当时高句丽联合百济打压新罗,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新罗马上向唐朝求援,唐朝下令让他们停止对新罗的侵犯,他们不听,于是就发生唐朝征讨高句丽。而高句丽当时的政权发生了变化,导致入侵新罗,当时高句丽内部大臣渊盖苏文,杀害高句丽王高建武,另立高藏为王,之后联合百济入侵新罗,造成唐朝只能对高句丽用兵,唐太宗死后,造成无法继续消灭高句丽。

到了唐高宗时期,为了消灭高句丽,唐军兵分多路进攻高句丽,其中苏定方就由水路进攻,但当时并不是直接进攻高句丽,而是高句丽的盟军百济。百济顶不住苏定方的攻击,公元660年,百济最终灭亡,而建立百济的是扶余人,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隆等全部投降于唐朝。当苏定方率军北上时,投降的扶余人又开始萌生反叛之心,最终在百济王扶余义慈的堂弟扶余福信的号召下,许多人纷纷起义。留守百济的是刘仁愿,后来刘仁轨也来到百济镇压叛乱。

唐军吊打日本和百济:面对百济的起义,唐军兵分两路,刘仁师和刘仁愿,率领陆军,在陆上消灭百济的残余势力,刘仁轨率领水师在白江口遇到了来支援百济的倭军,这次百济找来了日本做帮手,日本率领四百余艘战舰,在白江口和唐军对峙,而唐军这边只有170艘,不管是兵力数量还是战舰上,倭军都远胜唐军。但当时唐朝的造船技术比日本的还要先进,坚固的船体,更适合海上还行,日本的则比较小,显得比较寒酸。

日本最重要的失败原因是:竟让把全部船连接在一起,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中国有火烧赤壁的典故,日本也没有熟悉中国的许多经典战役,偷师还未成。当唐军的火箭如阵雨般的落下来时,倭军的战船被烧的渣都不剩,无数倭军只能跳海,淹死不少。面对火光冲天的舰队,日本人是心凉的,万万没想到唐军还有这一招,他们彻底服了,最后只能退回日本列岛,不敢干涉朝鲜半岛的事情。

日本人来的快,去的也快,还没来得及真正的抵抗,估计韩国人祖先百济心里一直在骂娘吧,这坑爹的小日本,连唐军的一波攻击都抵挡不住,最后灰溜溜的走了,海上的失败,陆上的更是挡不住唐军进攻的步伐,最后叛乱平定。

战役的结局影响:此战之后,高句丽彻底失去百济这个盟友,独自面对唐军夹击,最终只有被灭的份上。而日本也退回到列岛之后,也怕唐朝的报复,唐朝由于忙着灭高句丽,加上灭了高句丽后,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也就放弃了打击日本。之后的日本,大量学习唐朝文化,那时候日本,遣唐使是最多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和他比,从日本出版的唐朝地图中可以看出,日本把唐朝的版图画到了最大化,可见日本对唐朝有多么的崇拜。从此日本也不敢随意和中国开战,直到1592年,日本重要人物丰臣秀吉,带领日本人入侵朝鲜,可惜依旧被明军打败,近一千年才敢和中国开战,最后也没能打赢中国。

而当时的日本和唐朝到底有哪些差距呢?那时日本刚经过大化改新才十几年,由一个奴隶制国家到一个封建社会国家没多久,而中国都封建社会已经经过一千多年了,其强大的文化根基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成熟的汉语,经典的战役记载,唐诗的辉煌,军事制度的强大与合理,科技水平的发达等等,这些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这也是日本为了改变自身状况,才全方位学习唐朝的重要原因。发现自身落后才努力学习,这是日本大和民族一贯做法,明治维新就是一个更好的表现。

白江口之战,唐朝不仅给力日本人一个教训,同样给日本人心中树立一个强大的中国。如果说白江口之战是中国吊打日本的战役,那万历朝鲜战争也是奋力一击,灭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甲午战争则是骄傲自满带来的后果,抗日战争则是用血与泪来吸取教训。

白江口之战唐军为何能战胜日本?

一、“量”多“质”差,舰船落后

这场大海战中,倭军坐拥战船千艘,五万之众,防守的唐军战舰不过二百余艘,人数更刚过万余。那为何,在人数、战舰数量上都处于碾压的倭、百联军,居然会在这场战争中完败呢。首先,必须要理解一个概念,战争并不是依靠数量取胜,更不是靠无脑“暴兵”取胜,而是依靠着军队“质量”。虽然倭军在数量上碾压唐军,可唐军无论单兵素质,还是战船的质量上都“反碾压”倭军。

首先,我们来看两国的士兵。此时的大唐,刚刚经历二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北逐突厥、西讨高昌,正是国势鼎盛,甲兵日精之际。反观倭国,此时的倭国刚刚在中大兄皇子的领导下推行“大化改新”,刚刚迈入“律令国家”的行列,甲兵装备都还在初级阶段,不过是由各地豪族纠合起的乌合之众,对上装备精良又久经战阵的唐军,自然是落于下风。

其次,就是海战中至关重要的“战船”。不幸的是,倭军不仅单兵素质不及唐军,连战船也完全逊于大唐。唐军虽然只有战舰170艘,可均是楼船、艨艟。楼船高达三层,巨大无比,勘察7世纪海上的“航母”,艨艟则包覆牛皮,用以冲撞敌船。日本呢,尽管有着千艘战舰,可相比之下真是“寒酸”,长不过20米,宽则7米,和楼船、艨艟比起来,简直就像小渔船。其后的战争中,也再次证明了唐军的“船坚炮利”,倭军的“小渔船”被唐军的“航母”们一艘艘包围、击沉,犹如一场屠杀。

二、战术失当,前后失顾

当然,军队的素质与质量并不能代表一切,有时只要战术周密、指挥得当,还是华丽可以“屌丝逆袭”,以弱胜强。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大倭国主帅,望着自己所统领的千艘“战舰”,再看了看对面唐军区区两百艘战船,居然自信的喊出:“只要我们的大军继续前进,他们就会后退逃跑!”

三、君臣离心,临阵杀将

倭国军队素质、装备底下,战斗指挥一团乱麻就算了,自己内部居然还不团结,临阵杀将,堪称作死。白江口之战前,倭国盟友百济国内发生政治动荡。百济国王扶余丰因为其大将鬼室福信战功卓著,害怕他会杀死自己取而代之,便给他扣了顶谋反的”大帽子“将其诛杀。可这个鬼室福信,恰恰就是百济国内最能打的将军,更是百济、倭国抗击唐军的栋梁。鬼室福信一死,百济、倭国不仅痛失将才,更是闹得百济国内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功高震主,步鬼室福信的后尘。

倭国、百济联军坐拥着如此”质量“的军队、如此”自信满满“的主帅,再加上内斗不断,临阵杀将的“猪队友”,如果不输给唐军,那恐怕才是历史最大的笑话了。白江口一战也彻底打消了倭国东亚最强的美梦,天智天皇惊呼于大唐的强大,立马将倭国改名“日本”,并派出使者向大唐学习。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杨师厚一生“忠心卫国”,战死疆场后皇帝竟摆宴庆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师厚,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杨师厚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唐朝过后的五代十国,是相当混乱的时期,朝代更迭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在这样的环境中,兵权就显得极为的重要,谁能掌握军队,谁就能掌握江山。我们下面讲的人物,就是一个掌握兵权,皇帝十分忌惮的人物

  • 万贞儿比皇上大;了17岁,为什么还能迷得皇帝神魂颠倒?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万贞儿,明朝,野史秘闻

    在历史上,真的有一个女的魅力很大,把皇帝都迷得死去活来的,皇帝甚至还在乎她的年龄也要她在一起。这个明朝明宪宗时期的万贵妃是有何魅力?说到她,在那时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这位大名鼎鼎的万贵妃就是令朱见深神魂颠倒的万贞儿。她山东人,从一个朱见深的保姆做到贵妃,放眼古今,这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个例",简直

  • 庞萌和刘秀既是好友又是搭档 最后为什么要背叛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秀,庞萌,风云人物

    庞萌为什么背叛刘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秀与庞萌一开始的关系是好朋友也是事业上的好搭档。两人是在更始帝时期,一个是执金吾,一个是冀州牧,两人同朝为官,相敬如宾,在政治上也是相当合拍。后来刘秀的哥哥刘寅与刘秀一起带兵打仗,声名威望都很高,当时的

  • 赵匡胤受过后周郭威的厚恩,那么柴氏在宋朝的地位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黄袍加身”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将时奉后周朝廷之命北征,却在大军行至陈桥时发动兵变,其弟赵光义、亲信赵普将象征九五之尊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带领士兵们拥立他为帝的故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便带着士兵返程,后周国都的守将与赵匡胤关系亲

  • 端平入洛:南宋君民的迷梦和噩梦!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端平入洛,宋朝,战史风云

    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久攻蔡州不克,且军中缺粮,于是向宋朝求援。宋朝按联盟要求派孟珙率兵两万、粮草三十万石进攻蔡州。宋军攻陷蔡州,金国灭亡。孟珙将金哀宗的遗骨带回到都城临安,理宗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太庙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南宋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朝中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重现了徽宗收复燕

  • 刘禅如此昏庸无能,为什么没有被废掉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阿斗在位期间,全靠诸葛亮治理国家,可以说诸葛亮完全有能力把这个无能的皇帝给废了,自己是选新帝还是称帝,他完全有这个能力,而且可能还会得到不少的拥护,可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像什么诸葛亮忠诚这样的废话我们就不多说,来说点实际的,首先来看,废掉刘禅

  • 上官婉儿从奴隶到女皇心腹,最后为何又成宠妃?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官婉儿,唐朝,野史秘闻

    她的家中十分显贵,当初她的爷爷备受唐太宗的喜爱,并且自创的“上官体”诗歌成为当时众人效仿的对象,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来,唐高宗登基后,更加器重她的爷爷。因为皇后武则天的权势过大,为了制衡皇后,皇帝秘密与她的爷爷一起商议了“废武”的计划。但是没想到,武氏得知了这件事情,堂堂皇帝竟然将全部罪责推到上官家

  • 历史上的年羹尧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电视是一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对清代年羹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与影视剧所塑造的年羹尧区别有多大呢?影视剧上的年羹尧——是指哪一个影视剧上的年羹尧呢?与年羹尧有关的影视剧,可多啦。比如《满清十三皇朝》,由凌文海饰演年羹尧;比如《雍正、小蝶、年羹尧》,由张佩华饰演 年羹尧;比如《雍正与

  • “后继有人”这种说法源于哪里?为什么古人归于“后”那么执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后继有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戚继光历史上有名将领,娶万户南溪王栋之女。史传王夫人“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戚继光与王夫人恩爱,至今还流传着几段轶事。今人还根据戚继光怕老婆之事编出了无数个“怕老婆”的段子。然而就这样一个“怕老婆”的汉子,却终究

  • 朱棣如何在郑村坝会战中,轻易就击溃了十万大军的李景隆?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朱棣,郑村坝会战,战史风云

    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县)整编,分立五军(中、前、左、右、后)。十月二十一日,燕军入松亭关(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十一月初五日,燕军渡白河(时已结冰,渡河处在今北京顺义区东),并打败李景隆的哨探陈晖部队万余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天,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