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吴国柏举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柏举之战影响又有哪些?

吴国柏举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柏举之战影响又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4/1/16 23:10:59

柏举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柏举之战影响有哪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吴楚柏举之战简介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

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

柏举之战背景

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流域下游的的一个国家,吴君寿梦继位后开始崛起。晋国为与楚国争霸,采取联吴制楚之策,派楚国亡臣屈巫带一队战车来到吴国,教吴人乘车、御射、列阵,吴军由此学会车战。

吴国与晋国交好后,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寿梦便自号吴王,与楚国争夺江淮地区的霸权。

公元前584年(周简王二年),吴军新编水陆大军齐出,一举攻下楚国淮河重镇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此后近60年间,双方先后发生过十次大规模的战争。在这十次战争中,吴军全胜六次,楚军全胜一次,互有胜负三次。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吴国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称吴王阖闾。阖闾继位后,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齐人孙武为将军,教授兵法,操练队伍,使吴国出现国富兵强的势头。

柏举之战过程

一、吴军奇袭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子常(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

当吴军与蔡军会合后,另一小国唐国也主动加入吴蔡两军行列。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浩浩荡荡,溯淮水继续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

伍子胥不解其意,问孙武:“吴军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答道:“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敌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吴军优势难以发挥,而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

就这样,孙武挑选3千5百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处,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数日,挺进到汉水东岸,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

二、楚军夹击

当吴军突然出现在汉水东岸时,楚昭王慌了手脚,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倾全国兵力,赶至汉水西岸,与吴军对峙。

左司马沈尹戍鉴于分散在楚国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难以阻止吴军突破汉水的防御;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利的弱点,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向令尹子常建议:由子常率楚军主力沿汉水西岸正面设防。

而他本人则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迂回吴军的侧背,毁其战船,断其归路。尔后与子常主力实施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吴军。

子常起初也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议。可是在沈尹戍率部北上方城后,楚将武城黑却对子常说:“如果等待沈尹戍部夹击,则战功将为沈尹戍所独得,不如以主力先发动进攻,击破东岸吴军,这样令尹之功自然居于沈尹戍之上。”

大夫史皇也说:“楚人讨厌你而赞扬沈尹戍。如果沈尹戍先战胜吴军,功在你之上,你的令尹之位也就难保了。最好赶快向吴军进攻。”

子常一听,觉得有理,于是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不待沈尹戌军到达,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

三、楚军中计

吴国君臣见楚军主动出击,遂采取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方针,主动由汉水东岸后撤。子常中计,挥军直追。吴军以逸待劳,在小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至大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间迎战楚军,三战三捷。

子常连败三阵,便想弃军而逃。史皇对他说“国家太平时,你争着执政,现在作战不利,你就想逃跑,这是犯了死罪。现在你只有与吴军拼死一战,才可以解脱自己的罪过。”

子常无奈,只得重整部队,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一说湖北汉川)列阵,准备再战。

四、吴国获胜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农历11月18日,吴军停止后退,在柏举与楚军对阵。吴军先锋夫概认为应先发制人,他对吴王阖闾说:“子常这个人不仁不义,楚军没有几个愿为他卖命。我们主动出击,楚军必然溃逃,我军主力随后追击,必获全胜。”阖闾不同意夫概意见。

夫概回营后,对部将说:“既然事有可为,为臣子的就应见机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现在我要发动进攻,拼死也要打败楚军,攻入郢都。”于是率领自己的5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

果然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部突击得手,乘机以主力投入战斗,楚军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战死,子常弃军逃往郑国

标签: 吴国柏举之战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高湛为何年纪轻轻传位给儿子呢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齐,高湛,历史解密

    北齐,一个神奇的朝代,这个朝代的皇帝个个是青年帅哥,可能是基因的问题吧,其中最美的美男子兰陵王曾经迷倒了无数人,但是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皇帝都是英年早逝。三十五岁似乎是一个坎,所有皇帝都没有超过这个坎。但是有一个皇帝高湛,年纪轻轻就当了太上皇,很多人很疑惑,皇帝这么好的位置怎么会轻易的让给自己的

  • 揭秘:大玉儿和多尔衮之间的爱恨情仇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多尔衮,清朝,野史秘闻

    面对多尔衮毫不避讳外人的行为,布木布泰尤其难以为情,她再怎么说,是先皇皇太极的妃子,是现任小皇帝福临的亲娘,虽未曾有正式上尊号的仪典,总也是“圣母皇太后了!这么不明不白地与名分上的小叔子多尔衮纠葛着,又如何了局?虽然姑姑默认,福临当然不满,却也在现实的压力和皇太后与李嬤嬤费尽唇舌的安抚之下,极力隐忍

  • 南宋名将余玠简介:竭力为南宋王朝支撑着半壁河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古代要休正妻有多难?“七出三不去”受法律保护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没有专门的《婚姻法》,男女又不平等,女性通常比较弱势,但是也有“七出三不去”这种保护女性的条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女人被休是很丢人的事,回到娘家也被人看不起,就像《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一样,婆婆看不惯就休了她,回家之后她迫于无奈“举身赴清池”,而夫妻感情很深的丈夫

  • 曹魏和吴国为何不趁刘备尚未发展起来扼杀呢?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刘备夺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为何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曹操阻止了,而且是武力阻止,但由于当时曹魏军事集团后院起火,自顾不暇,尽管文韬武略的阿瞒有计划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最终错失了良机!而孙权想阻止,却鞭长莫及,不具备阻止的条件。1.曹操知力有不

  • 清朝妃子月俸禄有多少钱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妃子,历史解密

    清朝妃子月俸禄有多少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每位妃子或者只要是你跟皇帝相关的女子,都会得到每月宫里发放的一些俸禄。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现代来讲的话就叫做零花钱。那这些每月给妃子们发放的俸禄,他们可以来自己自由支配,可以自己存下来,

  • 为了防止工匠与妃子私通,康熙皇帝下了什么旨意?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清朝,野史秘闻

    后宫妃嫔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女人,而皇帝又是真龙天子,他的权威当然不容许触犯。所以,这些妃嫔,他可以不宠幸,但是也绝对不会容许别的男人来沾染。如何防止自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私通,让自己带上绿帽子,就成了统治者思考的难题,就连文武兼备的康熙大帝也未能免俗。康熙皇帝对自己被带上绿帽子的事尤其害怕,他甚至专门为

  • 侄儿的叛乱,导致在家休养的叔父you2再担重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微子,商朝,风云人物

    周公尽心尽力地辅佐侄儿成王,在文治、武功、礼乐、军制以及培养成王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使得刚刚建立的周朝在幼主继位后得以保持稳定,并逐渐走向兴盛。七年后,成王可以亲政,周公遂归政于诵,自己北面就臣。今天,如果接着上篇继续往下讲的话,本该说到成王亲政后的故事了,但由于周公东征后,成王又有过一次分封,因此咱

  • 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蚩尤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上古历史,蚩尤,文史百科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后来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

  • 曹操与袁谭之间的南皮之战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汉末205年,曹操与袁绍长子袁谭在南皮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南皮之战”,以曹操军获胜告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战宣告了袁绍死后争夺其继承权的儿子之一袁谭被父子俩共同的敌人、位列三公的曹操所灭。曹操已经重创了袁绍的另一子袁尚,他在南皮的胜利使他对华北平原的控制再无人能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