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韩信经典的战役,淮水之战中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韩信经典的战役,淮水之战中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27 更新时间:2023/12/10 7:53:54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势力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对于刘邦来说,一开始的实力和项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如在彭城之战中,刘邦就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但是,凭借着韩信等将领的攻城略地,刘邦逐渐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

其中,就韩信来说,为刘邦制定了汉中策略。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击破楚军,后平定魏国。后又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韩信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士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在此背景下,又一次失去精锐士卒的韩信,和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展开了潍水之战。那么,问题来了,潍水之战中,韩信和龙且巅峰对决,结果谁赢了?

首先,汉三年(前204年)六月,刘邦任命韩信为相国,收取了韩信在赵国的精兵,同时下令韩信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就准备停止进攻齐国。在这个时候,韩信麾下的谋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 韩信听从谋士蒯通的说法,选择继续进攻齐国。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齐国已经准备归降刘邦一方了,所以对韩信的大军缺乏警惕,,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在此背景下,齐王田广十分害怕和愤怒,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将其斩杀。紧接着,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从西楚霸王项羽的角度来看,齐国处在楚国的右侧,一旦让韩信平定齐国的话,无疑会压缩楚国的战略空间,甚至完成对楚国的包围。

因此,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抵抗韩信,号称二十万众。也即在潍水之战中,龙且这位名将拥有20万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韩信的兵力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考虑到韩信的精锐刚刚被刘邦夺走,所以其兵力应该明显少于龙且。在潍水之战中,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可以深沟高垒,以守为攻。但是,作为项羽器重的大将,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

此战,考虑到龙且拥有20万大军,如果正面较量的话,自己难以取胜,所以韩信决定兵行险招。于是,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完成这一准备工作之后,韩信率一半军队渡过潍河,进攻龙且的大营。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河进击。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韩信对于龙且这位对手的性格特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龙且率军出击之后,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在20万楚军混乱不堪的时候,韩信抓紧机会,指挥大军猛烈冲击,成功斩杀了龙且这位名将。紧接着,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群龙无首的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顺利俘获了齐王田广。

除此之外,汉军将领灌婴则追击捉住了齐国守相田光,进军到博阳。田横听说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回头迎击灌婴的队伍。不过,在大势所趋之下,灌婴在赢城下打败了田横的大军,田横逃往梁地,归顺了彭越。在潍水之战的尾声阶段,灌婴接着又进军到干乘攻打齐将田吸,曹参则在胶东进攻田既,将田吸、田既都杀掉了,也即在韩信消灭20万楚军之后,刘邦麾下的将士受到鼓舞,迅速平定了齐国的疆域,将潍水之战的成果扩大化。

最后,对于韩信来说,一生经历的战役不计其数,而就潍水之战来说,可谓韩信最经典的战役了。一方面,这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之前,韩信打造的精兵已经被刘邦调走了,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韩信率领着东拼西揍的将士,依然消灭了项羽的20万大军,取得了潍水之战的胜利。另一方面,在潍水之战中,韩信可谓背水之战,也即冒着极大的风险,这才斩杀了项羽麾下的大司马——龙且。潍水之战之后,很多人多次效仿韩信的计谋。但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韩信高超的指挥艺术。

总的来说,回到潍水之战,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经此一役,三分之二的天下已归刘邦所有,项羽的灭亡势不可挡。换而言之,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乃至于形成一面倒的局势。至于潍水之战的成功,正是人们常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场出奇制胜的战役被后世之人奉为经典,并被司马迁记载到了《史记》当中。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汉朝韩信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东汉的马皇后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后?称得上是一位贤德的皇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汉,马皇后,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不少被传为佳话,甚至成为后宫榜样的贤德皇后。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等,她们的事迹不但载入了史册,还被后人写成文学作品,搬上戏剧舞台,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个好皇帝,要有一个贤内助,这是很有道理的。否则,后院老是起火,好皇帝当起来也不得安宁。东汉的马皇后,就是一个值得称

  • 揭秘:杨玉环和安禄山做的那些奇葩事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杨玉环,唐朝,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杨玉环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自从安禄山认了杨玉环做干妈后,两个人走动的也就越来越近,为了上位,安禄山更是对杨贵妃做了很多奇葩事,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他们两个做的奇葩事,每一件都让人不齿,尤其是第二件,简直是颠覆人生价

  • 孙休去世后继位的人是谁?为何会是孙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皓,三国,风云人物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吴权臣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

  • 赤壁之战时孙刘已是盟军,这个时期的刘备有哪些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赤壁之战是三国的一个重大转折战役,但是看赤壁之战的细节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孙刘既然是盟军,为什么重点是在刻画江东,而有意忽略了刘备的表现呢?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刘备在赤壁之战的作用体现并不大,或者如演义小说当中一样,刘备只是在赤壁之战当中捡漏,先是在当阳之战被曹操击败,没办法和孙权一起联盟,随后趁着

  • 官渡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评价官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果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

  • 老将黄忠的实力如何?能比得过庞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黄忠,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描写里的名将非常传神,特别是像吕布、五虎将、典韦、许褚等人个个表现出了非常强的战斗力。关羽关二爷就是当时非常强的一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演义里,关云长都用超群的武艺诠释了什么叫做猛将。就整个三国时代,能够与二爷战成平手的人也就只有老黄忠、小庞德等少数人而已。关羽就不用多介绍了,一生斩杀了无

  • 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当时有多少妃子陪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一路打拼到大明天子的位置,其中的过程一定很艰难,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妥协。哪怕当朱元璋已经成为大明的天子,依然还有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取代朱元璋的位置。虽说当时的元朝自己实力不行被灭了,但是人家也不甘心呀,就好像清朝的时候,有一些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一样,当时的元朝也是有着一部分人在暗

  • 三国时期刘备的巅峰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汉最弱,刘备白手起家,先后投靠袁绍、刘表等多人,逐渐夺了荆州,再夺益州,然后夺取汉中,最后建立了蜀汉政权,称帝了。那么,刘备的兵力,在什么时候最强盛呢

  • 从二十四节气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春季开始在哪个节气?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春季,是四季之一。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从立春起,进入万物生长的春季。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二分二至”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下面小编

  • 为什么说冷兵器时代,钓鱼城就是一座不可攻破之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钓鱼城之战,南宋,战史风云

    对钓鱼城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259年,巴蜀大地的百姓迎来了一场巨大的浩劫——蒙古入侵。蒙哥汗,是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他雄心勃勃,决定完成先祖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那就是征服世界。为此,蒙哥汗于1252年,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发动大规模西征,兵锋直指波斯、阿拉伯诸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