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官渡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评价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评价官渡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3/12/9 20:51:56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评价

战役意义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胜败原因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虽然三人在官渡之战中都没有封赏的史书记载,但并不是所有的功勋都要立刻获得封赏。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荀攸又在文丑追击曹操之时,献策辎重饵敌之计,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文丑。又在粮食将尽之时,建议攻击轻敌的韩猛,劫军粮、烧辎重。

2、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3、后来,适逢“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于是,许攸投奔曹操。许攸透漏出乌巢为袁绍囤粮之地,应当速速烧掉袁绍军粮。曹操依计而行,深夜直奔乌巢,放火烧粮,最终,使袁绍不战自败。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历代评价

官渡之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对于此战,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各种评价:

同时期的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作为曹魏大臣的刘放评价:“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曰:“克绍官渡,由白马。僵尸流血,被原野。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醿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今日不胜,后何望!土山地道,不可当。卒胜大捷,震冀方。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西秦高祖乞伏乾归曾对麾下诸将说:“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陆伯言摧刘玄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

北魏时期的大臣卢渊评价:“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

宋朝理学家范浚认为官渡之战是以奇取胜,“曹操与袁绍相持官度百余日,操顺而绍逆,故操军虽不敌而不为寡,然卒所以胜绍者奇也。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粮运,操自将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此曹操之用奇也。”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老将黄忠的实力如何?能比得过庞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黄忠,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描写里的名将非常传神,特别是像吕布、五虎将、典韦、许褚等人个个表现出了非常强的战斗力。关羽关二爷就是当时非常强的一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演义里,关云长都用超群的武艺诠释了什么叫做猛将。就整个三国时代,能够与二爷战成平手的人也就只有老黄忠、小庞德等少数人而已。关羽就不用多介绍了,一生斩杀了无

  • 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当时有多少妃子陪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一路打拼到大明天子的位置,其中的过程一定很艰难,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妥协。哪怕当朱元璋已经成为大明的天子,依然还有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取代朱元璋的位置。虽说当时的元朝自己实力不行被灭了,但是人家也不甘心呀,就好像清朝的时候,有一些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一样,当时的元朝也是有着一部分人在暗

  • 三国时期刘备的巅峰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汉最弱,刘备白手起家,先后投靠袁绍、刘表等多人,逐渐夺了荆州,再夺益州,然后夺取汉中,最后建立了蜀汉政权,称帝了。那么,刘备的兵力,在什么时候最强盛呢

  • 从二十四节气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春季开始在哪个节气?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春季,是四季之一。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从立春起,进入万物生长的春季。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二分二至”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下面小编

  • 为什么说冷兵器时代,钓鱼城就是一座不可攻破之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钓鱼城之战,南宋,战史风云

    对钓鱼城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259年,巴蜀大地的百姓迎来了一场巨大的浩劫——蒙古入侵。蒙哥汗,是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他雄心勃勃,决定完成先祖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那就是征服世界。为此,蒙哥汗于1252年,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发动大规模西征,兵锋直指波斯、阿拉伯诸国。而

  • 古代的“翰林学士”主要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古代的“翰林学士”具体是什么官职?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翰林学士,具体又是什么官职呢?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曾设立文学馆,用此来招揽天下人才。而这些人才,对他夺取天下以及登基称帝发挥了重要作用。李世民登基后,继续招揽有才学的人,留在身边。这种做法,被后来的皇帝保留了下来。这一批围绕在

  • 历史上最好命的妃子,前夫是皇帝二婚丈夫还是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威,五代十国,野史秘闻

    在古代,女子地位比较低下,她们通常都是男人的工具。不过我们不能否认,古代的女子也有远大的见识和长远的眼光。她们也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女人就很厉害,她就是柴氏。作为一个女人她很有见识,也很有手段。她嫁了两个皇帝,而且最后一个还是她自己亲手培养的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唐太祖。那么她到底经历

  • 五代后梁名将王彦章简介: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

  • 吴三桂起兵后的形势比较好,但为什么却又最终落败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迎清兵入关使清朝占领天下的吴三桂,在康熙年间再次叛变。三藩起兵后,当时的吴三桂已席卷江南地区,而面对的清廷八旗腐朽堕落不堪,同时,康熙在围剿三藩过程中,战略失误连连,可以说吴三桂面临的形势比较好,但为什么却又最终落败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战略失误。年岁已高的吴三桂

  • 沙苑之战西魏军是怎么以少胜多的?命运之神偏向宇文泰!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北朝,沙苑之战,战史风云

    战役经过中国南北朝时,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537)十月,西魏军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地区大败东魏军的伏击战。东魏丞相高欢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占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之际,为雪潼关战败之耻,亲率20万大军进攻西魏。天平四年闰九月,高欢军自壶口(今山西吉县西)经蒲津(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过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