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皇太极在丁卯之役后为什么还要出兵朝鲜?用意在哪里?

皇太极在丁卯之役后为什么还要出兵朝鲜?用意在哪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3/12/26 22:02:38

后金建国的时候,可以说是四面环敌了。周围一共受到明朝、朝鲜、蒙古的三面夹击。明朝为了对抗后金,积极笼络蒙古,赏赐给他们大量商品和钱财。除了这个威胁之外,他们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朝鲜和明朝结成了同盟,以及明朝极勇猛的将军毛文龙,不断带兵袭击骚扰后金的军队。

明朝与朝鲜的关系,是藩属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了200多年。每年它都要向大明王朝进贡,明朝也会赏赐给它们一些东西,有时候还会赐予它们的国君封号。所以,朝鲜一直都是明朝的属国,整个国家都非常仰赖明朝的帮助和扶持。而且在不久前的一场战争中,明朝不计刚和朝鲜结下的恩怨,大方出兵援助朝鲜,防止它被灭国。所以明朝对朝鲜还有救国之恩。明朝跟朝鲜之间的关系,犹如父与子的关系,有大义在其中,朝鲜不能随意违背道义,背弃大明王朝。

明朝有一个极其勇猛的将军,毛文龙正,掌管辽东地区。毛文龙接纳后金国逃跑的民众,还经常帮助受到战乱困扰而背井离乡的汉人到朝鲜。并且多次袭击后金的军队,让后金大为光火。而朝鲜还帮助毛文龙,让他在边境建立了属地,允许他进行自由通商,不断供给给他需要物资。所以明朝、后金跟朝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毛文龙在朝鲜的帮助下,接纳了几十万的汉人,同时组织军队打游击战,对后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虽然他的军力不足以支持他消灭了后金,但是对后金进行牵制还是可以的。

明朝跟朝鲜之间的同盟导致后金面临严重的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威胁。所以,后金不断的催促朝鲜,将毛文龙绑送到他们面前,让他们处置。但朝鲜说,他们与明朝之间,有天然的君臣之义存在,后金不应该不讲道理,逼迫他们背叛明朝,所以朝鲜执意不答应后金的要求。

每次毛文龙在他带兵骚扰后金的时候,都会说他是与朝鲜合作,一同攻击后金军队的,这也就断了朝鲜跟后金交好的机会。后来皇太极出兵朝鲜的时候,也明确的说过,毛文龙依仗朝鲜的帮助,十分猖狂。还接收后金叛逃了的民众,所以他要整顿女真族,出征朝鲜。

自从女真族崛起之后,他们南征北战,几乎屡战屡胜,但是呢,也受到过几次重大的失败,以至于他们的士兵也会感到畏惧,军心有些动摇。还有就是后来明军极其英勇的抵抗,后金的军心受到震动。比如一名姓姜的汉人总兵,有一次就以六七千的士兵,对付后金的十万之众,虽然后来他寡不敌众,以至于全军覆没,但是,后金的伤亡也几乎同等惨重。

还有几次,他们进攻清河,城主严阵以待,箭矢和石头,像雨一样飞去,后金的士兵,死伤极其惨重,他们进攻了八次,也先后撤退了八次,有时候他们从清晨就开始战斗,到了夜晚都还没有停止。最后终于攻下城池,城主也力战而死,但是,城中没有任何一个士兵愿意向后金投降。

有一次到了辽阳,士兵们看见城墙异常坚固,而且明朝士兵人数众多,就都心生胆怯,意图后退。尤其是宁远一战,后金死伤无数。堕下马又被踩死的士兵,数不胜数。努尔哈赤也在这次战争受了重伤,一生之中征战无数的他,几乎逢战必克,却在晚年遭遇生平第一次重大的失败,结果他就在那一年抑郁而终。后金受到大挫折,军心越加不稳定。这位新上位的大汗希望通过一场胜利来振奋全军的士气。

还有就是,在深河之战后,在对待朝鲜的问题上,后进内部出现了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当时皇太极的哥哥代善主和,认为不应该进攻朝鲜,而皇太极主战,想制服朝鲜,让他从此断绝跟明朝的往来,依附后金国。但是努尔哈赤总是采纳代善的建议,认为后金跟朝鲜之间一向没有什么仇怨,如果进攻朝鲜,无端端树敌太多,反而对自己不利。朝鲜也屡次实行反间计,加强皇太极在国内受到的其他势力的制约,让他主张进攻朝鲜的建议得不到施行。所以按着皇太极一贯的主张,他也是打算进攻朝鲜的。

为了解除毛文龙对后金一贯的威胁,剪除明朝的盟友朝鲜,消除后顾之忧,打开南下进攻大明朝的通道,同时也为了重整军心,增强后金的军事实力,皇太极于丁卯年向东开军进攻朝鲜。

标签: 丁卯之役明朝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王莽是怎么做到大权在握进而篡汉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王莽的篡汉之路。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

  • 一条玉带造就了一个滥杀无辜的皇帝!唐德宗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唐德宗,野史秘闻

    唐太宗爱系玉带,他有一幅画像,其穿赭黄袍、蹬皂靴、手握玉带,一派玉树临风的样子,是那时帝王的标准工作照。大概是遗传吧,唐朝的皇帝,人人都爱系玉带,做出一种玉树临风状,尤以德宗为甚。德宗不是个好皇帝,甚至还较为糊涂,就是他和他老爸代宗、爷爷肃宗,造成了百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但是,糊涂不能

  • 朱祐樘:明朝最勤政的皇帝,一天上三次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祐樘,明朝,风云人物

    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有着极大作为的皇帝,从他的一生中,我们很难看出他明显的缺点,总的来说,他是一位好皇帝,而后代史学家对他评价也颇高,万历年间的首辅朱国祯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其中孝宗指的就是朱祐樘。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18岁的朱祐樘继

  • 白居易的思想充满了什么观念,隐逸生活也随之幸运而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成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所处时代正处于唐朝由盛极而衰的一个转变过程,所以,这时期一批诗人也由盛唐极度自信转变为失望而羡慕隐逸自由生活。朝廷上的互相倾轧使得他们厌倦你争我夺环境,但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又使

  •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有哪些失误之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的吴蜀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操军队进行了交锋,史称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率二

  • 伏寿曹丕确有私情?伏寿之谋被曹操揭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伏寿伏皇后是汉献帝刘协的王后,山东人,约于公年180年生,214年过世,现年34岁。汉朝大上官伏蘸八世孙,爸爸伏完,母阳安长公主刘华。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君王就是说汉献帝刘协。而伏寿那时候还并不是王后,仅仅一名贵人相助,兴平2年被立为王后。那时候她15岁,汉献帝14岁。伏寿曹丕确实有私情吗?曹操的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由来!张献忠逼迫和尚吃肉破戒!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张献忠,野史秘闻

    众所周知,佛教当中禁杀生,所以在深山的寺庙之中,里面的和尚是不会吃肉的,平日只吃素和馒头,然而历史上就出了一些喜欢恶作剧之人,比如说张献忠,此人就逼迫和尚吃肉破戒,是什么原因让张献忠逼和尚吃肉的?和尚吃完之后又说了什么?在1606年出生在陕西省的张献忠。尽管家里从小就十分的贫穷,但是张献忠却是十分的

  • 北宋大臣冯京简介: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冯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

  • 成语门可罗雀的主人公是谁?门可罗雀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故事,文史百科

    成语门可罗雀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典故?一起来看看。门可罗雀解释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门可罗雀的典故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经为汉武帝手下的、两位大臣合写了”一篇传记,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郑庄。汲黯,字长孺

  • 和通泊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清军最惨战役,长达68年之久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通泊之战,清朝,战史风云

    在古代,中原地区经常遭到游牧民族的扰乱。即使是强盛的汉朝和唐朝也不例外,难以忍受,只能发起战争。在清朝康熙在位时,率领三万军队攻打蒙古,从此,一场长达68年的拉锯战一触即发。准噶尔特别擅长野外作战,可是攻坚力量很一般。当初准噶尔与俄国发生了冲突,看着人家的堡垒各种结合,自己却无能为力。为了改变这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