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本来能抵挡清军的“夷丁突骑”,为何没阻拦清军呢?

本来能抵挡清军的“夷丁突骑”,为何没阻拦清军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27 更新时间:2024/1/24 0:48:34

军队的强弱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整体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其中能在军队称得上精锐二字的部队,那更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高度最为突出的代表。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支名叫“夷丁突骑”的部队,便是明末时期仅存的精锐部队了。

那么这支“夷丁突骑”的战力究竟有多强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的剖析一下。

首先,从“夷丁突骑”的历史来看。

因为,“夷”这个字在古代时期一般所指的都是中原汉族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统称。所以,我们从“夷丁突骑”这支部队的名号便能够看得出来,该部队中的绝大多数兵员皆是以北方的少数民族人员组建而成。

根据《明季北略》中所记载的内容所述,吴三桂在镇守山海关时,他麾下的精兵一共有4万余人,其中辽民有7到8万左右,并且皆是骁勇善战的士卒。然而,夷丁突骑的数量虽仅有数千人马,可他们却是这里面最为悍勇的部队。

而史书上对夷丁突骑的描述,更是用“敌望之辄遁”来形容。这句话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敌人在见到夷丁突骑之后,还未战便已经被吓得掉头跑路了。由此可见,夷丁突骑的战斗力之强确实是有据可查。

自打天二年(也就是1622年),袁崇焕觐见明熹宗朱由校时被破格提拔于兵部任职之后,没过多久他便在自荐之下主动请缨前往辽东镇守山海关。而当时曾将清军挡在山海关外寸步难进的“关宁军”,便是袁崇焕在经营辽东时练出的一支精锐劲旅。而吴三桂接手了镇守山海关的重任后,这些由袁崇焕带出来的“关宁军”自然也就是明末军队的最强战力代表,同时也是成为了左右着政局变换的一股主要力量。

正如《明季北略》中所说,明末时期的辽东军团(也就是关宁军)已经算是当时大明朝最精锐的军队了。而这“夷丁突骑”身为辽东军团统帅吴三桂的亲兵,更是由整个辽东军团中拔尖的精锐组建而成。换句话说,关宁军若是将天下精锐集于一身的部队,那么夷丁突骑便是将关宁军精锐集于一身的部队。毫不夸张地说,夷丁突骑绝对称得上是明末军队里面精锐中的精锐了。

其次,从“夷丁突骑”的战绩来看。

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最为鼎盛的时期,“闯王”李自成曾亲自指挥着10万大顺军进逼山海关。当时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虽说麾下仍有“关宁军”精锐在手,可面对一路势如破竹士气高涨的大顺军仍旧是没有十足的信心。

最终,双方在山海关展开激战。随着战况越拖越久,吴三桂布置的防御体系也渐渐出现了不堪重负的迹象。眼看山海关就要被大顺军攻破之时,夷丁突骑在危急时刻赶来援救,这才力挽狂澜挡住大顺军的猛攻。

甚至,最后吴三桂打到几乎山穷水尽实在挡不住李自成的攻势时。还是全凭“夷丁突骑”这支仅剩数百人的精兵才得以突围成功。此后所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非常清楚了。吴三桂突围后联合清军一举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满洲八旗自此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

由此可见,如果单论军队战斗力强弱的话,“夷丁突骑”这支出自于关宁军的精锐部队,其战力绝对远胜于闯军和清军。毕竟,清军多年未能入关,以及李自成的战败皆与这支部队有着莫大的关系。

只可惜这支堪称北方人骄傲的“夷丁突骑”,最后却未能坚守住抵挡清军入关的初衷,反倒是成为其入主中原的助力。不过,军人本就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他们的铁蹄驱向何方终究还是得听从统帅吴三桂的一句命令。

标签: 明朝吴三桂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古代关于长城的建造为何有那么多争议?其历史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城,明朝,历史解密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自修建以来,围绕长城的争议一直存在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长城的争论主要来自军事观念、金融观念和政治文化。首先,从军事理念上看,长城是被动的军事防御设施,对于有开拓领土欲望的政权来说,它不是首选的军事计划。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凭借一定的军事实

  • 乾隆驾崩后留给和珅一封保密信,打开信惊呆众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珅,乾隆,清朝,乾隆,和珅,野史秘闻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贪官,据史书记载,和珅有两个特点,一是贪得无厌,二是擅长拍马屁。乾隆母亲病重时,和珅每日守在太后身边,哭得比乾隆还要厉害。平时面见乾隆又笑逐颜开,随时随地夸奖乾隆,而乾隆这个人就喜欢听好话,因此对和珅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如果乾隆一直活着,和珅绝对能够安享晚年,可是乾隆

  • 姚崇:唐玄宗的肱骨之臣,武则天的左膀右臂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姚崇,唐朝,风云人物

    姚汝能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令人捉摸不定。其实这一切都由于他的家庭,他出身名门,却因父亲获罪而不得不活得谨小慎微。姚汝能每次提到自己的太爷爷时都十分自豪,他的骄傲也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的太爷爷是“唐朝四大贤相”之一——姚崇。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千古良相的一生吧。姚

  • 如果刘禅能合理的利用哪些人,蜀汉根本不会被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年间,蜀国是最先灭亡的,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自从赵子龙老将军去世之后,蜀国就面临着岌岌可危的窘境,而此时的蜀国,给大家的感觉是没有人可用了,其实不然,其实蜀汉如果能合理的利用这些人的话,根本不会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姜维此人算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接

  • 牧野之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牧野之战有什么结果和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牧野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着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着名战例。

  • 关于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的评价是怎样的?他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历史解密

    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之一,是他针对浪漫主义的重情感而提出重灵性。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思想。他总是围绕着一个思想组织形象,即使在某些偏重描写的诗中,也往往由于提出了某种观念而改变了整首诗的含义。波德莱尔的美学原则直接影响了19世纪法国最有声望的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马拉美、兰波例如.魏尔伦的诗歌强

  • 曹丕为王粲送行,在灵堂学驴叫是几个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三国,野史秘闻

    如果我们抛开演义的误区来看,就不难发现,曹丕是一个有才华带吃货与可爱的一个综合体,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从六言诗到七言诗,都经过了数百年亦或者千年的沉淀,而曹丕,则是历史上第一个写出七言诗的人,他的《燕歌行》奠定了七言诗格式。除此之外,曹丕的诗歌在选材上,也是别具一格,在

  • 刘景先: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何自缢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刘景先,本名刘齐贤,唐朝时期宰相,右相刘祥道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景先方正好学,门荫入仕,累迁侍御史。乾封元年(666年) ,袭爵广平郡公,授晋州司马。入为给事中,迁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英国公徐敬业叛乱后,上书营救宰相裴炎,受到酷吏陷害,贬为吉州长史。永昌元

  • 漆画的技法丰富多彩,其颜料在现代以什么为主要材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漆画颜料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漆画的技法丰富多彩。依据其技法不同,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漆画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探索赤壁之战的具体经过,蜀魏吴三方有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的吴蜀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操军队进行了交锋,史称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