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是南宋愚蠢还是蒙军狡诈 天道偿还百年后历史改写

是南宋愚蠢还是蒙军狡诈 天道偿还百年后历史改写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84 更新时间:2024/1/9 19:08:40

咸淳三年十二月,元朝遣使与宋议和,约定双方罢兵,互为友好,并约定在樊城外修筑榷场,供双方进行通商贸易。昏庸的南宋朝廷,竟无人看出元朝的野心,榷场越修越高,越修越大,里面栅木围栏方圆数里,俨然已是军营雏形,双方仅仅通商五个月,元朝的五万铁骑便已旋风而至,对榷场里的宋朝商人砍杀劫掠之后,便在榷场里扎下了营寨,元朝铁骑一面掐断了樊城的粮道,一面赶制攻城器械,随着元朝兵力日渐云集,襄樊两城情势愈来愈急。

过了不久,忽必烈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阳大战正式拉开序幕。一边是无敌于天下的蒙古铁骑,一边是南宋经营半个世纪的襄樊精卒,双方在一年内交锋200余次,襄樊精卒虽不敌元兵,但依托汉水之利和城坚池广,蒙古军一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战争最能刺激武器的发展,在襄樊大战期间,元军依靠阿拉伯的科学专家,提高了投石机的准度和速率,改进后的投石机,一天能砸死百多名宋军,大大增加了这场战争的血腥味。

就在襄阳大战呈现胶着时,宋王朝急忙下令四川和两淮的援军增援襄樊。同时京湖安抚制置副使、襄阳知府吕文焕,也几次主动出击,力图打破元军的包围,但都被元朝大将阿术打退,没有取得什么效果。樊城被围一年,两淮都统张世杰,率马步舟师最先赶到襄樊,与元军在襄阳东南的汉江上进行了一场大战,试图打通樊城和襄阳的粮道。

可由于元军封锁汉水,宋军逆流行军,舟师不利展开,经过激战,张世杰所部不敌元军,被迫退回。随后赶到的四川安抚制置使夏贵,看元军势大,不敢轻撄其锋,却利用春季汉水暴涨,以战船将粮衣等物资送入襄阳城内,大大振奋了襄阳守军的气势。同年6月,荆鄂都统唐永坚,自襄阳城杀出,结果兵败被俘投降。同年7月,夏贵率5万军队、3千艘战船,再度增援襄阳。

此次却遭沿江堡垒元军的猛烈阻击,增援未果。宋军连续几次增援未果,伤亡惨重,士气渐衰之时,临边40年,最具威望的军事指挥官吕文德又病故,对于宋军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时间恐惧和害怕的氛围在宋军中弥散开来。

此时,战争的天平已向元朝一方倾斜,宋军士气的低落,使得元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时的元军,已然名将云集,阿术、史天泽张弘范、刘整等人,都是以后载入史册的将领,手下10万悍勇兵马,更是给元军增加了底气。这时,元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襄樊,各地的补给、辎重随着调令源源不断地运往襄樊。一时间,襄、樊城外牛羊遍地,甲胄连天,旌旗蔽日、刀枪耀眼。如此景象。

襄阳、樊城之形势可说是危若累卵。但是,吕文德所建立的军事集团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视的。他们在襄樊地区经营二十多年,纵然士气低落,师老兵疲,却凭借襄樊夹汉水,地险城固的有利地形,一次又一次的打退敌军,使得元军虽然急切,但也在短时间内根本拿不下襄、樊两城。

但是,元军依靠榷场之便在襄樊地区站稳脚跟,攻打襄樊的六年来,大元帅史天泽始终采取长期围困的方式不断分割空间来缩小包围圈,渐渐将宋军困在了襄、樊两座城中,再无纵深可言。加上元军对于援助襄阳的部队进行痛击,使得宋军几次增援都以失败告终,渐渐将南宋生力军消耗殆尽。

等到1273年时,襄阳城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元军大举围攻樊城,其失陷后,襄阳彻底沦为了孤城一座,再无所恃,城中也因常年围城作战早短粮缺柴,饿殍遍野,伤员遍地,士气低落。在这个时候,元朝派人劝降,保证不杀襄阳一人,吕文焕思索再三,在1273年的二月举城投降,襄阳战役正式结束。

襄阳之战是决定南宋命运的关键一战,历时六年,耗费了双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南宋将领指挥失误迭出,以及南宋王朝的腐败自毁长城,最终导致了南宋在这一关键战役的失败。“得襄樊则江南尽入囊中”,刘整的话果然没错,没过几年,大元便扫荡南宋10万里河山,入主中原,开始了孛儿只斤氏的百年天下。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百年后,汉族起义领袖陈友谅,在汉口、襄阳一带以舟师布阵,大破元军,从此元朝日薄西山,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败亡。

标签: 宋朝蒙古忽必烈

更多文章

  • 金灭辽之战影响:金国携灭辽余威南下入侵北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灭辽之战,辽国,金国,北宋

    得知黄龙府失守的消息,辽天祚帝率70万大军,几乎倾其全部兵力,企图一举消灭新生的金政权。当时金太祖只有2万人,两军比例是1比35,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对抗战。阿骨打认为,虽然辽兵数十倍于我,又来势汹汹,但却是乌合之众,庸将怯兵,不足为惧。若是主动出击,成功有望。他为鼓舞军心,在众将士面前仰天大

  • 宋金海上之盟背景:女真部强势崛起威胁辽国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海上之盟,北宋,辽国,金国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 。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重和元年(1118年),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

  • 东晋北府兵是谁组建的?揭开北府兵神秘面纱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晋,北府兵,历史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一开始权力几乎只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后数度易主,并成为南朝军队主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

  • 望都之战的历史背景:辽国铁骑又一次踏上大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徐河之战耶律休哥被重创后河北的战况较为平静。但宋太宗死后,辽国针对宋朝政局变化,再次发动了迅猛的攻势,宋辽战事再度升级,双方互有胜负,咸平三年辽军大败宋军俘获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获得了一场大胜,但随即又在莫州中了范廷召埋伏死伤万人,咸平四年辽军入侵威虏军,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用皮制作的弓弦湿滑不堪使用,

  • 望都之战的战役过程:大宋朝军队的全面溃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辽军指挥官是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和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宋方指挥人员主帅是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兼定州都部署王超,副手有定州副都部署王继忠,镇州都部署桑赞,副部署李福。萧挞凛首先进围冀州的望都县,王超决定率六万大军离开威虏军,救援望都,派出一千五百人的先头部队与辽军接战,自率大军列阵前往,又传令镇州、高阳关行

  • 元朝的“南坡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南坡之变

    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二十五日,铁木迭儿去世。九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真正掌握了大权。十月二十五日,英宗升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元代尚右),并决定不再设左丞相,以示尊荣。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英宗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例如十一月,英宗诏示

  • 揭秘:蒙古帝国征服东欧之匈牙利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元朝,匈牙利战役

    匈牙利战役1、兵力速不台和拔都拥有8万人,而匈牙利人有14万左右的军队,其中一大半是欧洲传统的重装骑士。速不台想直接攻击匈牙利首都格兰,但是他必须先保证他的部队可以顺利的抵达匈牙利的腹地。我们会看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蒙古人再次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分兵出击。2、蒙古人的分兵速不台的主力部队分成3个纵队,

  • 揭秘: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土木堡之变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土木堡之变,历史

    15世纪初,蒙古族自元顺帝率蒙古贵族逃出大都(今北京)后,继续统治塞北地区,史称北元。洪武后期(14世纪末),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鞑靼为明朝对东蒙古的称谓,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大漠以北,东至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西至杭爱山、色楞格河上游,南及漠南地区。瓦剌为明朝对西蒙古的称谓,游牧于

  • 赤壁之战中周瑜是怎样布的火阵来对付曹操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赤壁之战,周瑜,曹操,三国

    曹操统一北方后,继续派兵南下,进攻刘表和孙权。这时,刘表刚死,继位的次子刘琮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立即派人求降。驻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听说曹操大军南下,急忙撤退。曹操亲自率兵追赶,在长坂(bǎn)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大败刘备,刘备只得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曹军依然紧追不舍,形势

  • 长平之战秦国的胜利 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起,秦国名将,范雎,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对于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三年说”,二是“半年说”,三则是“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