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金海上之盟背景:女真部强势崛起威胁辽国

宋金海上之盟背景:女真部强势崛起威胁辽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80 更新时间:2024/1/24 6:33:29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

。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重和元年(1118年),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北宋对女真的马匹很感兴趣,为了鼓励其贡马的积极性,也为了更便利地接受马匹,在其从海上登陆的口岸登州沙门岛组织居民船队专门向大陆运载,因此免除了岛上居民的全部赋役;另一优惠是从大陆卸下马匹返回所装载的木料,也免除抽税。这实际上就是国家拨出专门的钱物、人力用于接待。宋政府重视的态度促进了女真来往的积极性。

在所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宋朝对女真是当做一个与高丽、西夏甚至辽国同等国家来对待的,并不以女真远离中原和人少地小而轻视。在国际战略上,宋朝一直重视女真的地位(不排除后来女真强劲崛起最终摧残宋朝,史家格外关注的强调),前期有赖于其马匹,后期看重其相背的举足轻重。正因为宋朝始终想将其拉拢并制约辽国,所以到了重和年间,一拍即合的"海上之盟"便历史性地顺理成章了。

自北宋立国于中原以后,强大的辽国一直位于宋的北方,且时有南侵攻宋的野心,形成宋辽南北敌意对峙的局面。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一段达约一百年的和平,双方之间都没有完全消灭对方的能力。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势力范围内的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反抗辽国的统治,屡败辽军,并建立金国,辽国国势迅速下滑。此时北宋君主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认为辽国亡国在即,金国会取而代之,决定联金攻辽,不但可向金以示和好,而且以图收复失去已达二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

标签: 海上之盟北宋辽国金国

更多文章

  • 东晋北府兵是谁组建的?揭开北府兵神秘面纱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晋,北府兵,历史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一开始权力几乎只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后数度易主,并成为南朝军队主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

  • 望都之战的历史背景:辽国铁骑又一次踏上大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徐河之战耶律休哥被重创后河北的战况较为平静。但宋太宗死后,辽国针对宋朝政局变化,再次发动了迅猛的攻势,宋辽战事再度升级,双方互有胜负,咸平三年辽军大败宋军俘获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获得了一场大胜,但随即又在莫州中了范廷召埋伏死伤万人,咸平四年辽军入侵威虏军,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用皮制作的弓弦湿滑不堪使用,

  • 望都之战的战役过程:大宋朝军队的全面溃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辽军指挥官是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和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宋方指挥人员主帅是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兼定州都部署王超,副手有定州副都部署王继忠,镇州都部署桑赞,副部署李福。萧挞凛首先进围冀州的望都县,王超决定率六万大军离开威虏军,救援望都,派出一千五百人的先头部队与辽军接战,自率大军列阵前往,又传令镇州、高阳关行

  • 元朝的“南坡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南坡之变

    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二十五日,铁木迭儿去世。九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真正掌握了大权。十月二十五日,英宗升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元代尚右),并决定不再设左丞相,以示尊荣。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英宗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例如十一月,英宗诏示

  • 揭秘:蒙古帝国征服东欧之匈牙利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元朝,匈牙利战役

    匈牙利战役1、兵力速不台和拔都拥有8万人,而匈牙利人有14万左右的军队,其中一大半是欧洲传统的重装骑士。速不台想直接攻击匈牙利首都格兰,但是他必须先保证他的部队可以顺利的抵达匈牙利的腹地。我们会看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蒙古人再次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分兵出击。2、蒙古人的分兵速不台的主力部队分成3个纵队,

  • 揭秘: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土木堡之变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土木堡之变,历史

    15世纪初,蒙古族自元顺帝率蒙古贵族逃出大都(今北京)后,继续统治塞北地区,史称北元。洪武后期(14世纪末),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鞑靼为明朝对东蒙古的称谓,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大漠以北,东至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西至杭爱山、色楞格河上游,南及漠南地区。瓦剌为明朝对西蒙古的称谓,游牧于

  • 赤壁之战中周瑜是怎样布的火阵来对付曹操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赤壁之战,周瑜,曹操,三国

    曹操统一北方后,继续派兵南下,进攻刘表和孙权。这时,刘表刚死,继位的次子刘琮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立即派人求降。驻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听说曹操大军南下,急忙撤退。曹操亲自率兵追赶,在长坂(bǎn)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大败刘备,刘备只得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曹军依然紧追不舍,形势

  • 长平之战秦国的胜利 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起,秦国名将,范雎,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对于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三年说”,二是“半年说”,三则是“二十一

  • 秦楚鄢郢之战主要的起因是什么?鄢郢之战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鄢郢之战,楚襄王,白起,秦国

    鄢郢之战起因源于一个楚国的平民。这个平民有个特殊的本领,可以用很小的弓和很细的绳子,射中在空中的大雁。当时楚国的国君楚襄王听说之后,就让人去将他找来,问他射中大雁的经验和诀窍。那个人见到楚襄王后说,我哪有什么诀窍啊,都是一些小把戏而已。哪像大王这样,是个要射杀像秦国这样的巨鸟的伟大人物啊。你看秦国,

  • 法绍达战争是怎么回事?都有哪些国家参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法绍达战争,英国,法国

    在法绍达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一场维持了四个月的战争,并且这场战争关乎于国家的利益,但是他们还是和平的将这次纠纷化解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法绍达战争,由英国和法国两个欧洲大国参与其中。那么,法绍达事件背景是什么呢?从历史记载来看,法绍达事件背景就是,19世纪的时候,在欧洲这片土地上,各国都开始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