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凌河之战明军开局有上中下三策可选,结果为什么不尽人意?

大凌河之战明军开局有上中下三策可选,结果为什么不尽人意?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85 更新时间:2024/1/22 4:24:00

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明宣德三年(1428)建大凌河中左千户所城,城南距锦州四十里,以近大凌河而名。大凌河城周围三里三十步,阔一丈。大凌河城是明辽军与后金军在辽西攻守的堡垒。明末清初,这里曾经三次弃毁。

二年(1622)正月,后金夺占辽西广宁城。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带领军民撤退到山海关内,大凌河城第一次遭到弃毁。

孙承宗替代王在晋任辽东经略时,孙承宗与袁崇焕议重点建立宁远、右屯、锦州、大凌四城,缮城驻守。天启五年(1625),努尔哈赤大举进攻宁远,明军虽获得“宁远大捷”,但后金军撤退时焚毁觉华岛囤粮城并毁坏大凌河城。

努尔哈赤死后,明辽东巡抚袁崇焕藉给努尔哈赤吊丧之机,修缮大凌河城,加强前锋防守。1627年明军虽获“宁锦大捷”但后金撤军时,再毁大凌河城。

从地图可以看出,大凌河城是锦州的卫星城,这里也是清军进军关内的必经之路。

明军方面

政府已经衰败,辽东尽失,仅剩辽西走廊作为防御地带;

明朝传统卫所制已经荒废,明军战斗力差,士气低落,仅有关宁铁骑等部分军队战斗力强;

袁崇焕被杀,军心不稳,孙承宗上台后整顿军务, 但是后方受崇祯皇帝和文官体系制约;

前线主将祖大寿受袁崇焕被杀影响,只愿自保。

清军方面

满清崛起,占领辽东,并结盟蒙古,士气正盛;

宁远兵败,努尔哈赤病死带来一定影响,北方民族的落后社会制度需要改革

皇太极上台后逐渐集中皇权,改变以往失利影响。

战争时间:1631年

参战方兵力:后金约50000人,明朝约13800人

名称:大凌河之战

明朝援军:前后增援约54000人

战争过程

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于1631年(崇祯四年)正月,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并按既定方针抢第三次抢筑大凌河,抢修大凌河的主将是祖大寿。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从沈阳出发应战。

明军主帅孙承宗此时坐镇山海关,远离战场,对于清军出战,孙承宗应该早有预料才对。修建大凌河城不应当是一个独立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双方前线军事较量的一步棋,其实明军早应该准备5万以上的兵力,作为修建大凌河城的掩护,而不是后期的被动逐次增兵救援。清军从沈阳出发到大凌河城共用了15天时间,明军期间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主动退到锦州城,距离仅40里。锦州城大,城防坚固,清军暂时还没能力攻下。大凌河城就算被破坏,清军并没有收益,而且出兵消耗,清军得不偿失。

中策,集结3-5万兵力增援,在大凌河城外构筑工事,城内外呼应,清军进攻也很难获得效果。

下策,紧急从锦州城调集粮草支援大凌河城,城内如果粮草能够坚持一年,清军围城很难奏效。

然而,孙承宗什么措施也没有采取,坐视清军与蒙古军队会师于大凌河城下。相对于清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常亲临前线,孙承宗一直是遥控指挥,明军又输了一招。

明军前三次增援都属于属于仓促出击,1631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四万人组成的援军终于到了。率领这支部队的是监军道张春。在距大凌河城十五里处时,与金兵相遇。张春为了扼制骑兵,动用了许多战车,战车上配有火器,双方交战开始,八旗兵吃了些亏,冲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战车阵缓缓向前推进。金兵已经拥了威力无比的红衣大炮,此时正横于大道中间,恭候着明军的到来。待明军进入射程,四十门大炮先后发射,明军的阵营当时就乱了,皇太极率军冲了上去,明军被杀得节节后退。皇太极早已在明军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伏兵,溃逃的明军们遇到伏兵,大都放弃抵抗选择了投降。张春和他的三十余名将领被生擒,第四次的增援几乎是全军覆没。

最终3个月后,祖大寿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大凌河是明亡清兴的最重要10场战争之一,战争的结局明军守军1万多人投降,援军5万人崩溃;而清军损失少,收获了巨大,投降的明军增强了实力,还有武器等装备缴获。而且士气上明军更弱,清军更强。

虽然祖大寿是大凌河主将,并且最终投降。明军的失利还是孙承宗造成。孙承宗任辽东经略时袁崇焕担任前线指挥时期,是明朝军事搭配最好时期,孙承宗本人不适合做统帅,导致这次战役明军没有一个全局规划和指挥。

祖大寿适合担任主将,并不适合担任主帅,而且他也指挥不了别的明军。1万多明军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投降,投降后祖大寿又找机会逃回。可以说前线明军都很英勇,也不是怕死投降,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标签: 大凌河之战明朝

更多文章

  • 大凌河保卫战的结果如何?三万军民仅剩下一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凌河之战,明朝

    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他对众贝勒说:"坐视汉人开疆拓土修建城廓,缮治甲兵,使得完备,我等岂能安处耶?"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七月二十七日,从沈阳出发,第二天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凌河之战的序幕。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皇太极都要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八月一日,皇太极设筵款待前来参

  • 揭秘: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郾城大捷,宋朝

    史不想瞒今天来跟大家说说岳飞的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当时确切的来说,岳家军大概有将近两万人,除去守城的部队和火头军、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外,大概也就是一万多点。再说金兵那边,是一万五千人没错,但是这一万五千人只是完颜兀术的先头部队,全是骑兵,后面还有十万人的大部队在陆续赶来。为什么说陆续赶来?这得

  • 郾城大捷给金兵造成多大损失?可信度高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郾城大捷,宋朝

    小商河杨再兴带300骑兵战斗4、50时分钟就杀敌2000+了,郾城、颖昌是岳家军1万、2万参与战斗,而且持续5个小时左右,到底给金兵造成多大损失?现在留下的数据可信吗?客观而不是故意夸大或贬低岳家军的战绩,才是缅怀英雄的最好方式。而岳飞之孙岳珂所撰《金佗粹编》《金佗续编》里面有关这2场战斗的杀敌人数

  • 南美太平洋战争:流亡的太平天国将士大杀四方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美太平洋战争,秘鲁,智利

    在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有一片名叫阿塔卡马的沙漠,气候干旱,平均每年降雨量不足2.5毫米,曾出现过连续十四年无降水的记录,被称为世界“旱极”。就是这样一个“旱极”,十九世纪以前,并不被人们看重,至少,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就未明确划定其归属。玻利维亚、秘鲁、智利三国独立后,由于阿塔卡

  • 南美太平洋战争:秘鲁被迫割让三个省给智利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美太平洋战争,秘鲁,智利

    玻利维亚和智利因为两国边境地区西拉拉河河水的使用问题产生矛盾,玻利维亚扬言要将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一旦玻方采取行动,这将是该国继太平洋出海口问题之后,第二次将智利告上国际法庭。时至今日,秘鲁和智利的海域争端以及玻利维亚的出海口问题一直未曾解决,他们的恩怨源自于138年前的南美太平洋战争也成鸟粪战争,战

  • 辽高丽战争与辽宋战争的性质一样吗?辽朝为什么没有吞并高丽?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辽高丽战争,宋朝

    辽宋战争与辽高丽战争的性质不一样。前者是属于内战,是中国历史的另一次南北朝,如果算上西夏,则是另一版三国志;后者则是辽国对我国东北地区领土和主权的再确认过程。元朝建立后,脱脱组织人员编写史书。无法确认辽、金、宋三个国家谁是正统,因此干脆单独记史,分别了做了《辽史》、《金史》、《宋史》,干脆都给承认了

  • 明朝几万军队为何会惨败?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葡战争,明朝

    1521年,也就是明朝正德十六年,时任广东海道副使的汪锐,奉朝廷之命,起兵攻打长期盘踞在澳门、屯门两岛上的葡萄牙海军。可以想象一下,永乐帝时期大明的海军实力那是首屈一指的,到了正德皇帝时期,这种实力还是相当厉害的,在经过几天的激战之后,葡萄牙海军由于粮草军需物资无法及时供应,另加水土不服等原因,在激

  • 金蒙战争中,金国的战力如何?曾多大破蒙古骑兵!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蒙战争,宋朝

    一般的史家眼中,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入主中原后,迅速堕落腐化,丧失战力,曾经以2万之众在护步达岗大破辽国70万大军的女真重骑,在金兀术之后,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特别是1211年蒙金战争爆发后,金国更加不堪一击,野狐岭之战,成吉思汗以4万之众大破金国40万铁骑,金军统帅独吉思忠仅率领数千人逃出战

  • 蒙金战争的初期,为什么说野狐岭之战决定了决定了金国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金战争,宋朝

    在野狐岭曾经发生过一场蒙和金的决定性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蒙古灭金的初期,在世界历史上称为以少胜多的战例。且在这场战争中间,蒙古用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在军事历史上的优势地位,样也让金国更快的灭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复盘一下这场战役的全貌。1206年铁木真将蒙古各部收入自己的麾下,同时建立蒙古国。而此时他

  • 富平之战——宋襄公和诸葛亮齐上阵,帮助南宋打金人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富平之战,宋朝

    南宋初年的时候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叫张俊,一个叫张浚。这两个人名音同字不同。张俊最终参与了宋高宗和秦桧陷害岳飞的事情,现在跟秦桧一起跪在岳飞墓前呢,算是遗臭万年了。另一个张浚却不同,他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在宋高宗、宋孝宗时期都得到重用。不过,主战派也未必就好,这位张浚有点志大才疏。他先是被宋高宗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