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宁远大捷: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生前身后名

宁远大捷: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生前身后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65 更新时间:2024/1/16 10:01:31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证明了火炮在战争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它和以往的冷兵器战斗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此战不仅鼓舞了明朝军民的士气和决心,同时也成就了一位杰出的将领,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袁崇焕。袁崇焕当时43岁,以一介书生文官“初历战阵”,却以此战赢得生前身后名。

公元1621年开始,后金军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扫荡山海关外的明军城堡,连续拿下四十多座军事要寨,铁蹄一步步逼近山海关。加之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击溃明朝四路大军,还杀死明军的杜松、马林等三员主将,大大地震慑了明朝野,当时明朝内部已经出现放弃山海关以北领土的论调,认为与其浪费人力物力,不如收缩兵力,全力坚守山海关以内。

网络配图

当时反对向南退缩的有兵部尚书孙承宗和袁崇焕。袁崇焕单枪匹马跑出山海关巡视,气壮山河地说:如果给我足够的粮草武器,我一个人可以守住阵地。

不过,主战派的豪言壮语并不能阻挡退缩派的南撤。主持辽东防务的高第,坚决执行南撤入关的路线,仓促间打算撤走所有兵马和粮草辎重,一副仓皇北顾的模样。当高第要撤防与山海关相距二百里的宁远城时,袁崇焕不答应了,说:宁远是我负责的地方,不能再撤了,再撤关外就完蛋了,我袁崇焕要死就死在这里,“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高第于是留下袁崇焕等少量部队,继续南撤,路上居然丢掉十多万石粮草和大量军械,徒以资敌。

袁崇焕决意守宁远,也不是毫无准备,当年他早就苦心经营宁远城,加固城防,而且具有突破性思想的是,宁远城的防御工事是和火炮相配合的,城楼适合安放火炮,而且不同侧面的火炮可以互相补充,火炮射击没有死角。

例如正面城墙上的火炮,虽然射击覆盖面大,但也有灯下黑的短处,近距离的地方不能照顾到,于是侧面城墙的火炮可以补上这个死角。袁崇焕以热兵器思维经营宁远城的防御,得到了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大力支持,孙承宗也一向推崇西洋大炮的战斗力,在他的《车营扣答合编》里就提到“用火在叠阵”,主张发挥火器的威力,并且将步兵、骑兵和炮兵重叠配置,科学地发挥火炮的战斗力。

网络配图

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三,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大军攻至宁远城下,而宁远城中只有两万兵力。后金部队动用强弓硬弩,战车钩梯等从四面强攻宁远城,从早到晚攻势十分迅猛,潮水般地涌向宁远城头。而城中的明军回应后金军队的只有一件东西——火炮,威力巨大的11门火炮,朝四面八方的敌军无死角地射击,连续击退后金军的攻势。后金攻城部队作战也十分勇猛,曾一度避开火炮的轰击,匍匐前进至城下挖掘城墙,宁远城岌岌可危,袁崇焕、满桂和祖大寿等积极组织补修防御工事,再度将敌军击退。

连续三日的攻防,长于骑射的后金军在明军强势火炮的打击下,攻城意志完全瓦解,仅仅跑到城墙下抢回将士尸首就回到阵营。尤其是在传说连努尔哈赤都被大炮轰成重伤之后,后金军更是军心动摇,匆匆撤退。史书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这证明火炮的射程很远,一直打到努尔哈赤的指挥所。

网络配图

宁远大捷其实也被清朝方面所承认,据清廷的史料记载:“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后金军队一向无坚不摧,从来不考虑撤军的问题,但碰到袁崇焕,这个规则变了,第一次战败撤军。

标签: 宁远大捷

更多文章

  • 蒙古曾有三次西征 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征

    蒙古继承了游牧民族的特征,英勇善战,不畏艰辛。再加之首领杰出的领导,很快就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在蒙古历史中,曾经有三次西征。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蒙古的铁蹄征服的地区达到了近3000万平方公里,堪称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

  • 英国玫瑰战争:其实是两个大家族之间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国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指的是英国历史上1455年至1485年之间发生的兰开斯特王族和约克王族之间的武装冲突,这场武装冲突双方各有输赢,在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中英国的王族成员被大量的屠杀,使得王族开始衰落。玫瑰战争是旷日持久的一场战争,那么玫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呢?玫瑰战争的起因是王位继承权归属问题的分歧。玫瑰战争

  • 长平之战中赵国不换廉颇 战争结局会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平之战

    长久以来,喜欢研究中国历史的朋友在了解到长平之战之后,一直都在为廉颇乃至赵国扼腕叹息,认为赵孝成王如果不听信秦相范睢反间计,不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沙场老将廉颇,也许赵国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真是情况是这样吗?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战争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它直接影响了秦赵以及战国整个形势的改变,从此,秦国基

  • 史上时间最短的战争 45分钟灭掉一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争

    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非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百年之战”不可,这场战争自13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453年才结束,整个战争历时100多年。而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战争,非“英桑战争”不可,因为这场战争,只持续了45分钟,一个国家就被消灭了。网络配图所谓的“英桑战争”,是指英国和桑给巴尔之间的战争。桑给巴

  • 对长平之战的评价:秦统一各国的脚步无人能挡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长平之战图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

  • 揭秘长平之战秦军为何残忍屠杀二十万赵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之战

    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讲述的就是长平之战,赵括指挥不当造成赵国大军全军覆没,二十万降军全部被杀,此役给了赵国致命一击,国力就此一落千丈。赵国实力大减,再也没有了对抗秦国的实力,面对秦军的攻势,韩、赵都非常恐惧,于是两国合谋带重金去游说范雎,范雎被说服,便向秦王建议议和。这自然和白起的想法有了冲突。网络配

  • 后周攻南唐之战: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后周攻南唐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背景是五代十国的后期,当时已经到了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后周的柴世宗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准备统一整个国家。后周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准备先讨伐蜀国和南唐,再北伐契丹。后周世宗柴荣画像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南唐是南方的大国,后周想要统一南方,就要先讨伐南唐。南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

  • 邯郸之战秦国为何会输 邯郸之战赵国君主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那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一生守卫邯郸、退却秦军、开辟疆土,但是在他在位的时期,赵国国势逐渐转衰。公元前245年,赵王去世,太子即位。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名为赵丹。刚即位时,秦国攻打赵国,夺去了赵国三座城池。眼看着秦国还要继续攻打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

  • 美墨战争让墨西哥割让给了美国哪几个州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美墨战争

    美墨战争是一场以墨西哥完败,并且割地送给美国而告终的战争,那么美墨战争墨西哥割让给美国哪几个州呢?描述美墨战争画作美墨战争前奏:德州革命关于美墨战争墨西哥割让给美国哪几个州这个问题,根据资料显示,墨西哥战败之后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以及上加利福尼亚几个州割让给美国。美国在得到这几个大州之后,国家领土迅

  •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 为什么没能攻下这座小城?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古铁骑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要学会很多技能。而且,蒙古的狼群极赋盛名,狼群的组织能力、纪律性都很强,蒙古人在与狼群斗争的同时,也学会了不少狼群的经验。在一个狼群中,分为头狼、先锋狼队、探狼,等等。有根据不同狼的体态分与不同的任务,结合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