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是朱棣迁都北京后,和紫禁城一起同时期建造的皇家祭天建筑群,当时祭天祭地都在祈年殿里,祈年殿坐落在祈谷坛上,到了1530年,嘉靖皇帝在祈谷坛的南边增建了环丘坛,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坛,在冬至日这一天专门来祭天,祭天前三天,皇帝要从紫禁城出来,从天坛西门进入到斋宫,三天净心以后,冬至日卯时,黄帝要站在环丘坛上,面对玉皇大帝的牌位,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把供品放入燎炉,送至上苍,礼成皇帝回到紫禁城
有哪些历史故事里的人是卧薪尝胆的?
题目问的是有哪些历史人物是卧薪尝胆的?很明显,这不是只讲越王勾践的故事了。我个人想到的人物,是三国时期的刘备。
大家都知道,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可谓是屡战屡败,极其狼狈。纵观刘备的前半生,穷困潦倒,四处漂泊,一天安稳日子都没过上,每天都是在想着“逃跑”,想着活命。先是依附公孙瓒、后又跟随曹操、再投袁绍,半生游荡,没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连连败战,手下没有一兵一卒,最后连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和两位夫人都打散了。这要换成别人,早就崩溃了。但是刘备百折不挠,内心坚定,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可以成功的。在袁绍处,韬光养晦,暗中观察形势的变化,看准机会,在古城与关羽、张飞再相聚。
在古城,刘备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定人生规划,选择投靠同是皇室宗亲的荆州刘表。在荆州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人生不再迷惘。刘表病亡后,蔡氏争权,立刘综为荆州之主,后投降曹操被杀害,刘备不忍手足相残,乘人之危夺取荆州,选择再次流浪。
刘备率领残兵败将,来到江夏找刘琦。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赤壁大战后,刘备趁乱拿下荆州,才算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荆州刘备按照诸葛亮制定的“立足荆州,夺取益州,一定天下”的策略,稳扎稳打,一路向西,所向披靡,最后攻下成都,先自立“汉中王”,后面南背北称帝,史称蜀汉昭烈皇帝。
刘备少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子两人相依为命,靠编席卖草鞋维持生计。但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志向远大,穷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外柔内刚,百折不挠,果敢坚毅的性格品质。28岁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一起开始创业,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挫折磨难后,他依然坚定理想不放弃,持之以恒,卧薪尝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在60岁的时候走上了人生巅峰,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拼搏奋斗,砥砺奋进,有卧薪尝胆的精神,草根同样可以成就大事业。
圆明园的传说故事50字?
1、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2、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3、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4、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5、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6、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7、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
8、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9、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