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秦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淝水之战的故事150字?
淝水之战大致介绍东晋王朝凭借过人的智谋,依靠八万兵马在淝水大败前秦九十万大军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公元383年,北方氐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前秦,集权中央,国势大盛,有意一统天下,当时只剩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与其对峙,于是向其发动战争,而后将东晋军队逼近淝水,使得晋国军队不能渡河。
此时的东晋抓住前秦统治者苻坚的自大好胜的心理,提出秦兵先往后退兵,让东晋军队渡过河后,双方再速战速决,不然按照当下情况这只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最后在双方协商下,前秦同意先后退,却不料军队这一退就不能再停止得住,只得一退再退。于是仅有八万兵马的东晋军队抓住这一机会,成功大败前秦九十万大军。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得东晋王朝的统一政权得到稳定,战败后的前秦政权反而慢慢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