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争中哪些城池再难也要打下来,不能绕过去?

古代战争中哪些城池再难也要打下来,不能绕过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64 更新时间:2024/1/21 21:11:24

城市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经济重心。

古代打仗必须要占据城池,绕过去很简单,但却是不可以绕过去的坎。

第一,攻占城池,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可以震慑敌国,从心理上给与沉重打击。

现在战争,也往往要轰炸对方大城市,其战略目的就是破坏敌国的经济命脉,造成民众的恐慌,搞乱敌国的社会秩序。

在古代是农耕经济,攻占敌国城池,对于经济连锁反应较小,但政治的影响力更大。

襄樊之战,关羽还没占据樊城,就已经威震华夏,曹操想迁都的心思都有了。这就是震慑力,试想一下,关羽如果占据了襄樊,随时可以出兵进攻许都,这对曹操威胁有多大。

第二,经济中心,提供粮草、辎重补给。

任何时期,战争打得都是财力,在冷兵器时代,后勤保障更是首要问题。

城市经济繁荣,不仅商贸发达,而且都有大量的粮草、辎重储备。世家大族也往往积聚在城里,无论是粮草、军械等的补给,还是交通工具、人力服务都很便利。

同时,作为胜利者其中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占据城池后,其中的财富、女人等都可以用来赏赐将士,激励他们的斗志。

刘备攻占成都后,大赏将士,钱财从哪里来?不都是原益州牧刘璋父子多年的积蓄吗?

曹操占据汉中,张鲁近三十年的积蓄都便宜了曹操,都被曹操拉回了邺城,可是发了大财。

攻城略地,没有油水的话,将士们也没精神头哦。方圆几百里,兔子不拉屎,谁愿意去来回折腾啊。

夏侯氏去打把柴,被张飞给逮住了,小家碧玉是常有,但不清楚在哪个山旮旯里藏着,碰到一个不容易。

可城市就不一样了,孙策攻占了皖城,一下就逮到了两个,大小乔还是绝色的。

可见,攻占城池的好处是大大的。

第三,一般重兵把守,借此消灭敌国的军事力量。

战争的目的,关键还是要消灭敌国的军事势力。重要城池都有重兵把守,进攻城池,可以调集敌国军事力量增援,就可以围点打援。同时,打乱敌国军事力量的部署,创造更多的战略机遇。

夷陵之战初期,孙吴的陆逊做战略撤退,刘备虽然占据了大片孙吴的领土,但没有消灭孙吴的有生力量。一旦被陆逊抓住机会,一战就彻底把刘备打败。

只有把敌国的军事力量消灭,才是真正的胜利。

如果是绕城而过,不仅得不到后勤保障,而且把自己的后方交给了敌人。

其结果就是:

第一,敌国截断了交通补给线,大军没有了后勤保障,不战自乱,失去战斗力。

第二,一旦遇到抵抗,很容易被前后夹击。没有被消灭掉的城中军事力量,就会截断归路。如果没有大军作为后援的话,很可能全军覆灭。

马谡守的街亭,尽管不是经济中心,不能提供后勤保障。但如果张直接越过街亭,去进攻诸葛亮驻扎的祁山,马谡就可以截断张的后勤补给线,然后与诸葛亮前后夹击。恐怕张就难以生还了。

因此,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攻占城池,像邓艾灭成都之战,是奇策,但也个例。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可以奏效。

当时如果刘禅誓死抵抗,蜀汉外围兵力就会前来勤王,邓艾就会被内外夹击。

钟会十几万大军迟早会赶到成都城下,灭亡蜀汉。但钟会到来之前,邓艾如何就很难说了。

所以,攻城拔寨是绕不过的坎,其目的与意义也就在于此。

当然可以绕过去了。历史上绕开对方主要防御阵地,直击敌军要害,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案例有很多,比如三国的邓艾偷渡阴平,绕过剑阁关,攻打成都;明成祖朱棣绕过济南城,直捣南京;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直打北京等。

这些成功案例都能证明,古代打仗,如果条件允许,并非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也可以。

但是,绕道成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

①:要出奇兵制胜;

②:手里要有必胜筹码,不怕被包围;

比如说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他就做到了出其不意,让姜维和蜀后主都措手不及。而钟会的大军则是邓艾的筹码,是他在剑阁拖住姜维,辅助邓艾在绕过蜀军主力防线后,不至于被蜀军包围。

如果没这两个条件,蜀军有准备,提前坚壁清野,饿也能饿死邓艾部队。

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也是一样的情况。明朝上下没想到他会绕道,而八旗军的战力碾压关内明军,也使皇太极可以肆无忌惮的入关洗劫,不怕明军堵截他的撤军路线。(后来更过分,明知道皇太极会绕道,但明军就是不敢抄后路)

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绕道,那就最好别冒险了。

因为古代的城池一般都建在占据有利地形的交通要道上,而所谓的交通要道一般指得是大路,也就是最利于后勤运输的线路。

古代行军打仗,就像现代的战斗机空战半径的概念是一样的。每一架战斗机都有一个战斗半径,超过了半径就需要立即返航,否则燃油烧完了,就回不去了。但若是在飞行半径的极限设立一个补给机场,战斗机就可以继续往前行进,直至飞到既定的目标地点。

古代的城池,其实就等同于战斗机的中途补给点,为大军在中间提供补给点。

拿明末清初的关宁锦防线来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攻击过,但是拿不下来。后来皇太极取道宣府、大同,绕过了关宁锦防线,多次杀入关内烧杀劫掠。然而尽管皇太极多次绕道入关劫掠,但山海关却始终是他誓死要拿下的军事要地。

因为他不拿下山海关,走不了大道,就意味清军要绕道而行。而绕道走小路,肯定会增加后勤负担,不适合起倾国之兵出征。

不要小看了后勤补给这个因素。毕竟真正的打仗不是玩打仗游戏。真正的士兵,都是有血有肉,累了要休息,饿了要吃饭的人。

清军虽然是以骑兵行军,但是骑兵也是需要后援的。绕过山海关,固然可以避过了明军的主力,但是清军的后勤负担也增加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绕道不能解决的,这就是无法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还是拿明末战争来说。明军在辽西走廊上布置了大量兵力,如果清军不走辽西走廊,清军确实可以取巧入关,入关抢劫一番后,回家过个好年。但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清军无法消灭布置在辽西走廊上的明军主力,无法对明军形成致命性打击。

战争的核心在人,一城一地的得失,其实没那么重要。

松锦战役之前,明军为什么始终能跟清军在关外有来有去,有时候还能发动反攻?说穿了不就是因为明军在关外的十多万精锐,始终没被清军歼灭嘛。而松锦战役后,明军的关外精锐尽丧,无力再与清军拉锯战,只能退进山海关内,被动挨打了。

总的来说,真实的战争不是玩战争游戏。士兵打仗需要后勤的,需要一个安定的后方提供休息。绕过防守坚固的城池,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会增加后勤负担,也会有被截断后路的风险。除非进攻方能够对敌人首都一击必杀,摧毁地方的指挥系统,然后再回头来逐个拔掉当初绕过的敌军据点。

否则的话,真的还不如不绕道,待消灭了对方有生力量再择机进攻。

记得以前中学上历史课时,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苏德战争时,当时我就在想,德军为什么一定要拿下斯大林格勒?德军傻吗?难道不能绕过去吗?现在明白了。绕过去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就敢绕过去,这跟找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啊?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比较著名的:1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交战双方:周武王的军队VS商纣的军队结果:商军纷纷阵前倒戈,周军大获全胜)2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交战双方:秦国军队VS赵国军队结果: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人)3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交战双方:楚项羽军队VS秦

  • 谁能介绍一下关于美日金融战的历史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美日金融战,实际上可以看做是美日贸易战的其中一环,是美国为扭转国内经济所采取的手段,在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美元开始有秩序的下跌,日元则开始升值,然而由于日本政府错误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大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时代背景:美日贸易战美日贸易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八十

  • 宫崎骏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哪一对的爱情故事?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哈尔的移动城堡,哈尔的担当,苏菲的善良,勇敢,两人相互守护,一起对抗外界不公。都是勇于保护自己爱情的人侧耳倾听~那是双向奔赴的爱情,相识相知,互相吸引,互相勉励,一起为理想携手并进。三国乱世,女人的命运更是悲惨。枭雄刘备曾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女人在三国时期,如同商品一样,成了群雄争霸的牺

  • 西方历史上有没有农民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农民起义,几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在西方国家乃至中国以外的全球,几乎没有可以与中国农民起义相提并论的社会革新。什么是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顾名思义,是以农民为核心所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来对抗旧王朝甚至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一种革新运动。中国特殊的皇权统治制度,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 中国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刘邦灭秦战争前208年前206年农民起义军与秦王朝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巨鹿(今河北平乡)、砀县(今河南夏邑)、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咸阳(今陕西)等地农民起义战争巨鹿之站,秦军投入兵力40余万;刘邦军到霸上时发展到十几万人。巨鹿一战歼秦军主力20万人,秦军主力覆灭,为刘邦西进创造了条件

  • 项羽和刘邦之争,输在了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主要输在了性格上。项羽性格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气量小、刚愎自用、残暴、目光短浅。章邯投降,项羽不是安抚,而是“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灭秦后,有人说:关中土地肥沃、地形有利,可以去称霸。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劝说者说项羽“沐猴而冠耳”。项羽闻之

  • 历史上大萧条为什么会导致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929年开始于美国并扩展到全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大萧条。这个大萧条加速并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实际上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里有这么一个定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追溯一切的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军事问题,其发生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经济出现问题,政治问题就随之出现,最终必然会导

  • 俄乌战争俄国胜出,普京在俄国能排第几,在欧洲历史上能排第几?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普京是近,现代俄罗斯名垂青史的一代伟人。生于乱世,历史将振兴俄罗斯的责任交付于普京,普京不负历史,不负俄罗斯。这是普京的使命,也是普京的宿命。更是俄罗斯人民的希望。无论普京的对手,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他都将在欧洲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普京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欧洲历史上一位伟大

  •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特务机构?有哪些著名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一、秦代-铁鹰剑士?历史上著名的特务机构要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了,当时战国七雄互相提防,都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前往敌对国家打探情报或者是通过错误的政策来疲敝敌国。当时最强大的秦国,都是六国间谍的重点关照对象。著名的苏秦、张仪都是间谍,替秦国修建郑国渠的郑国也是韩国派出的间谍。在

  • 淞沪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37年8月11日,老蒋在南京主持召开了一次绝密的“最高国防会议”,中心议题是下一步的对日战略。会议最终做出如下决议:对华东日军采取“先机下手”的战略,用沉船和火力封锁江阴要塞,以防止日本海军自淞沪溯江攻击南京,同时截留南京以及上游九江、武汉、宜昌等码头的所有日本舰船,一并要全歼日本驻扎于上海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