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争霸,互相之间为争夺地盘发生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因此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下面介绍几个影响较大,比较著名的。长平之战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起初带领赵国四十万人对抗白起的是老将廉颇,后由于秦国的反间计得逞,赵国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出战,结果大败,四十万人全部被白起坑杀,自此之后赵国一厥不起,所以后世将此战作为战国时期形势的转折点。自长平之战后,各诸侯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军抗衡,那个时候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孙膑作为军师策划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也是非常著名的,孙膑首先以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设伏,就在魏军为赶回魏都救援而长途跋涉之际,齐军以逸待劳大败魏军。桂陵之战过后,又爆发了马陵之战,从此之后曾经作为中原霸主的魏国就慢慢的衰败。而齐国迅速成长变成强国。最后再详细介绍一下邯郸之战,这是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再也没有能力单挑秦军,只能联合抗秦,所以就爆发了赵国联合楚国和魏国抵御秦军的邯郸之战。邯郸之战之前是由于赵国长平之战大败,秦国有意一举拿下赵国,最终由于秦军兵困马乏,又受到三国军队联合攻击,最终大败,这也是秦国独强之后各诸侯国第一次大胜。这场战役最大的影响就是延长了秦灭六国的时间,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秦灭六国会提前很多年。除上面介绍的战争在还有很多著名的战争,例如中学课本《曹刿论战》中介绍的长勺之战,和赵国大将军李牧大破匈奴之战。这些著名的战争都体现出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4个战国故事?
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表明夺权之心。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列举战国时期三次著名的战役及对应的成语?
一、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庞涓和齐国的孙膑战于桂陵,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二、马陵之战--诱敌深入
公元前342年齐国魏国战于马陵
三、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