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南宋末期四川的抗蒙山城,为何能把蒙古大军挡在四川之外五十年?

南宋末期四川的抗蒙山城,为何能把蒙古大军挡在四川之外五十年?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42 更新时间:2024/1/26 21:58:09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铁骑横扫亚欧,所向披靡,可是在挥兵南下灭宋的战事上,在西南的四川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当时的四川是南宋的富裕之地,人口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赋税却有着三分之一的份额,四川各地利用山势地利,把川人“聚寨自保”的传统用在了抵抗元军的防守上,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收获,在四川红土地的结构上,数十座山城遥相呼应,钓鱼城,长宁城,大获城,苦草隘,白帝城等战术相连,给蒙古骑兵以致命的打击,1259年7月,蒙哥汗在钓鱼城受伤而亡,元军灭宋的步伐严重受阻,四川山城的抵抗长达半个世纪(五十三年年),使纵横天下的蒙古旋风受到的最沉重打击,川人抗元可歌可泣,流传千古……

因为有名将孟珙部将王坚在;四川山城唯钓鱼城未破。

如果诸葛亮不着急与魏开战,而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会怎么样?

诸葛亮属于标准的“种田党”。一直都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当年,南中大叛。

大半个南中不为蜀汉所有。

如果诸葛亮真是穷兵黩武之人,他肯定当年就出兵南征了。毕竟外有强敌,内有蛮夷叛乱,不压住这股歪风邪气,国将不国。这谁能忍?

而事实上呢?诸葛亮的选择是休养生息。没有立即平叛。

一直到公元225年3月,也就是叛乱过去近两年,蜀汉积蓄一定的物力后,他才开始进行平叛行动。

这一战打了一个多月。

诸葛亮南征回师后,得到了大量资源,国力因此大增。

如果,诸葛亮是个穷兵黩武的人,此时的他肯定是立即北伐。

而事实呢?诸葛亮并没有携大胜之势,急着去北伐。他的选择仍然是休养生息。一心一意在巴蜀种田。

直到又过去两年时间,听闻曹丕去世,诸葛亮才写了《出师表》,计划北伐。

这里要注意了,计划出兵北伐,不等于蜀汉大军马上就浩浩荡荡杀出汉中。

《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汉中憋了一年,才正式开始第一次北伐。

而此时距离他执政,已经过去了五年。

当然,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这五年不重要。因为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关键性证据,是他人生最后六年的屡次北伐。

行,我们就来看这六年里面诸葛亮干了啥。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一伐失利,然后他就退回了汉中。

之后,他开始休养生息,连续三年没有与曹魏爆发大的战争。

中间虽然有第二、第三次北伐,但这两次北伐都是小规模的。

第二次北伐发生于公元228年底,当时东吴在东线与魏国大战(就是曹休阴沟里翻船的那次大战),出于同盟义务,诸葛亮派小股部队出击,只在陈仓打了半个月就退兵了。

这次北伐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亮点是斩杀了魏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发生于公元229年初,当时诸葛亮瞅准时机,派陈式出兵,攻占武都、阴平二郡。魏将郭淮本想兴兵收复失地,但听说诸葛亮来了,直接就吓跑了。

这次北伐的规模也很小,小到甚至连像样规模的战斗都没有。

之后,诸葛亮就又是两年没出兵北伐。

直到两年年后,他才亲自带队,进行第四次北伐。而他之所以要在憋了两年后北伐,是因为公元230年,曹魏主动伐蜀。

曹魏这一次伐蜀,兵分三路,司马懿逆汉水西上,曹真进子午道,张等将进褒斜道。

三路魏军,浩浩荡荡,大有灭蜀之势。

虽说由于连降大雨,让魏军行动缓慢,汉魏两军后来并没有在战场上碰面。

但事后,还是让诸葛亮感到后怕我不伐魏,魏必来攻我。敌我实力悬殊,我必须要把战火烧到曹魏地盘上才行。

所以在公元231年,诸葛亮调集三万人,第四次北出关中。

这一次北伐,规模比前第二、三次大,但远小于第一次。诸葛亮憋了三年,终于在卤城之战中找回了场子。不仅大败司马懿,打得司马懿不敢与他交锋。而且在退兵途中,还设伏射杀了名将张。

可以说,这次北伐是完胜。

只是后来由于李严的后勤工作没做好,诸葛亮才被迫退兵,前功尽弃。

如果说,诸葛亮真是穷兵黩武之人,他后续肯定还会连续发动北伐。

而事实上呢?这次北伐后,诸葛亮退回汉中,没有急着北伐。他还是干着老本行休养生息,奖励耕织。

PS: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他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司马懿大败,从此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锋。《三国演义》中有多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交锋的场面,其实都是虚构的。

一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才开始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有两点值得一提。

一是规模很大,汉军兵力有十万、八万、五万三种说法。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但是根据诸葛亮于北伐期间病死于军中可以猜测,他应该是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命不久矣,所以他才想碰碰运气,大力出奇迹。

二是诸葛亮出兵前,提前联络了孙权,汉吴联兵,东西夹击曹魏。诸葛亮并非是不知深浅,单挑出兵。

后来由于吴军遇上瘟疫,被迫退兵。司马懿避而不战,耗死了诸葛亮。这次汉吴联手北伐也以失败告终。

总体来看,诸葛亮六年五伐,真正的成规模北伐只有三次。分别发生于公元228年,公元231年,公元234年。

也就是三年一次。

而倾巢出动(五万人以上),只有两次。即第一次北伐和最后一次北伐。

当然,有人可肯定又会说了:三年一次北伐也很频繁了,诸葛亮就不能不动干戈吗?

不动干戈,只是一味的休养生息,当然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刘备集团的团队宗旨就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果建国后只是偏安一隅,休养生息,那么刘备集团从一开始就笼络不到一起。

因此,休养生息适合于曹魏,也可能适合于东吴,但唯独不适合蜀汉。

蜀汉的有共鸣的,有广泛认同的政治纲领就是北伐,复兴我汉,还于旧都。

不以此为目的,都是在作死。

至于网上经常有文章说蜀汉百姓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农夫废业,民有饥色”,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会。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事实上是用来形容曹魏的。由于诸葛亮时不时的出兵骚扰,魏国的雍凉地区出现“连年谷麦不收”、“农夫废业,民有饥色”、“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的惨状。

换而言之,诸葛亮打得魏国西部很惨,无法休养生息对付蜀汉。

史料上真正形容蜀汉百姓贫苦的记载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这个记载源自《汉晋春秋》,说的是公元261年,吴国使者出使蜀汉的见闻。

这个时间点,诸葛亮早死了。当时蜀汉是姜维担任大将军,黄皓执掌内朝。老百姓被昏君奸臣折腾的民不聊生。

所以,不要把有的没的都扣在诸葛亮头上。

他执政时期,用兵策略是“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

士兵都是轮战,一批人上战场练,练熟了换下一批新手接着上。自第一次北伐后,诸葛亮从不干倾家荡产玩赌博的买卖。

这份沉稳,不仅是他的用兵思路,也是他利用民力的思路。

相比于诸葛亮,曹魏和东吴,那才叫穷兵黩武,滥用民力。如果不是底子厚,曹魏根本耗不起诸葛亮时期的蜀汉。

夷陵之战后,刘备客死白帝城。

诸葛亮全面主管蜀汉军政大事,短短的五年之后,诸葛亮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北伐。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不少人以为这是劳民伤财的事。

正如题主所说,如果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不急于与曹魏开战,不是很好吗?

为何诸葛亮一意孤行,极力北伐,在一片反对声中屡败屡战呢?

先看一下诸葛亮历次出兵的战况:

第一次北伐,228年春,诸葛亮兵出祁山,关中震动,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顺蜀汉。由于马谡失街亭,诸葛亮退军,携带西县千余回汉中。

也就是收获了一千多人口,当然这也是很大的战果。

第二次北伐,228年冬,诸葛亮围困陈仓,由于粮食不足退兵,魏将王双追击被斩杀。

第三次北伐,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出兵抵抗,诸葛亮率军进击,郭淮退走,平定武都、阴平二郡。

阴平就是后来邓艾出奇谋,从这里到达成都城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这恐怕是诸葛亮历次北伐中最大的收获。

第四次北伐,231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用木牛运粮,粮尽退兵,与张交战,斩杀张。

第五次北伐,234年,诸葛亮兵出斜谷,用流马运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诸葛亮病逝而退军。

这是《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史书还记载,230年,也就是诸葛亮三次北伐之后,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

大将军司马懿与大司马曹真、左将军张一起率兵,分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出兵对抗,由于大雨曹军班师回朝。

这就是所谓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基本过程。

除了230年曹唯一一次伐蜀外,都是诸葛亮主动出兵讨伐魏国。

而且除了第一次马谡失街亭及最后一次病逝外,都是因粮食不足而退兵。

这看起来似乎很草率,诸葛亮都是准备不足就用兵。

这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不相符合。

但这个身份不是演义把诸葛亮吹捧的,而是后世史学界给诸葛亮的评价。

因而,就不能简单的把诸葛亮的北伐看作是屡败屡战,毫无战略目的,轻率的军事行动。

在另一个问答中,我谈了自己的看法:诸葛亮北伐是采取的最好的防御策略。

在这里就不再嗦啦。

回到题主这个问题,如果不北伐,养精蓄锐的话,又会如何哪?

诸葛亮动用北伐的兵力,大约在五万左右。

即便不北伐,这部分兵力也不能解甲归田,维持日常的消耗,也是很大的负担。

如果用他们屯田的话,可以想象,战斗力是很难保障的。

让士兵放下武器种地,拿起武器打仗,这很难的。

士兵屯田,都是在特殊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显然不适合蜀汉国情。

如果没有战事,举国上下就会懈怠,缺少危机感。

在蜀汉明显出于劣势的情况下,又失去旺盛的斗志,这就很危险啦。

对于普通百姓及一般的官僚队伍,对于蜀汉和曹魏,没有多少的区别。

蜀汉也是外来政权,之所以刘备围攻成都,刘璋轻易就投降啦;邓艾围攻成都,刘禅也是如此。

根本原因在于,蜀地百姓、底层官吏,范不着用自己的性命去维护这些外来的统治。

他们恐怕都希望尽快结束这种混乱的状态,尽早统一,开始和平稳定的生活。

同时,蜀汉上层的政治氛围是,荆州、东州,本地蜀土三方势力相互纠缠,始终没有融合在一起。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争权夺利会更加激烈。

诸葛亮平衡三方势力的难度会更大。

如果一直在于战争状态,诸葛亮就可以动用战争规则,处置军国大事。

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是很好的国策,但不适合三国时期的蜀汉。

如果采取了这一策略,无异于“温水煮青蛙”,蜀汉在麻木中丧失了斗志,这是诸葛亮最为担心的。

因为蜀汉满打满算就是一个益州的地盘、人口和实力,与曹魏、东吴相比差距很大。

根本无法采用积蓄实力,以争天下的办法。

如果是这样,蜀汉灭亡的会更快。

诸葛亮自有他高明的地方,这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

  • 水浒传里的著名故事明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水水浒传里著名故事多字如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火烧草料场,武都头血溅鸳鸯楼,众英雄魂归寥儿洼。战斗篇: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大闹华山,三山聚义打青州,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开头: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

  • 外国战争故事:希波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战争背景古希腊古希腊,

  • 日本战国历史中著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A河越夜战北条氏康(8000)VS关东领管(8万)关东军大败,关东领管死于乱军之中B严岛合战毛利元就(4000)VS陶晴贤(3万)全歼陶军C桶狭间合战织田信长(2000)VS今川义元(2万5000)侥幸斩杀主将,今川军溃散D手取川合战上杉谦信(3万5000)VS柴田胜家(5万)歼敌数千,柴田军溃散E

  • 1921年欧洲发生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都柏林战役都柏林战役,是1922年6月28日至7月5日期间发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场为期一周的巷战,标志着爱尔兰内战的爆发。战役始于爱尔兰自由邦临时政府的军队攻击占领了法院大厦的反对自由邦协议的爱尔兰共和军顽固派,结局是临时政府的军队击败了共和军并占有了首都。1804年拿破仑在法兰西称帝,从此开始

  • 适合小学生的鸦片战争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鸦片战争故事可以有“三元里抗英”、“虎门销烟”等基本历史史实。“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事迹,书写了中国人民不卑不亢、英勇斗争的英雄史诗。“虎门销烟”则是中国人民自觉抵制外来毒品而坚决果断的禁烟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坚决维护自身利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些

  • 外国战争故事《捷克胡司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说来使人难以相信,发生在十五世纪中叶的捷克历史上有名的“胡司战争”,其领导人竟是一位年过花甲、双目失明的老人。人名叫约翰·杰式卡。公元策1419年7月,他率领捷克各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共四万二千多人,聚集在捷克南部的塔波尔山上,树起了反对压迫捷克人民的德国僧侣贵族的旗帜。在他们的影响下,捷克首都布拉

  • 元代是如何灭掉灭南宋的?南宋皇帝死的惨不惨?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南宋时怎么灭亡的,那就不得不提蒙古族是如何壮大的了。正是因为随着蒙古族的壮大,不断的攻打南方的南宋和其他国家,才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那么,咱们就说说元朝统一中国这其中的步骤吧!一、蒙古族的兴起古族是由古老民族室韦的一支发展而来,在唐代称为“蒙兀室韦”。原居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南部,八世纪

  • 三国演义里以弱胜强的战争有哪些(全部)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胜,宛城之战曹操vs张秀张秀胜,火烧博望坡诸葛亮vs夏侯诸葛亮胜,赤壁之战曹操vs吴蜀联合军联合军胜,合肥之战张辽vs孙权张辽胜,夷陵之战陆逊vs刘备陆逊胜。其他的胜利实力也都有差距,但不大,这些是实力差距悬殊,双方都是名将的经典战役。三国演义胜利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三英战吕

  • 唐朝金城公主的名字有知道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金城公主(?739),唐中宗养女。神龙三年(707),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景龙四年(710)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至吐蕃,赞普为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