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根据史学家的统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沙俄帝国,进行了十二次的大规模战争,至于零星的小规模战争则是多得无法统计。
至于原因,主要是沙俄帝国对于出海口疯狂的追求。我们知道,沙俄帝国起家于莫斯科地区,是一个小公国,17世纪,随着公国的崛起,就慢慢地进入到扩张阶段,其中大规模地扩张当然要数大名鼎鼎的彼得大帝了。
而彼得大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出海口而战,向北与北欧强国瑞典开战,经过鏖战多年,总算是拿下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即涅瓦河河口,也就是现在圣彼得堡。
向南自然是要夺取黑海的出海口,而当时黑海沿岸的土地是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所占领,而且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正是其强盛时期,尽管与巅峰时期有差距,但是也不能小瞧,事实也是如此,尽管最后彼得大帝拿到了出海口,但是也损失惨重,伤痕累累,而且奥斯曼帝国也虎视眈眈,不愿自己的领土受到侵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话也可以形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毕竟是一横跨亚非欧的超级大国,一时半会死不了,而沙俄也只是一个新人,实力有限,无法将奥斯曼帝国一口吞并,因此,就拉开了长达百年的俄土战争,比较有名的,要数克里米亚战争,除了俄土双方外,还有英法两国参战,意在制约沙俄在黑海方向的扩张,尽管这场战争以俄军惨败而告终,但是也没有阻止他扩张的步伐,毕竟奥斯曼帝国这块肥肉太诱人了,还在自己眼皮底下,不吃才怪呢?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苏丹认为自己继承东罗马帝国法统,便自封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后来土耳其打败马穆留克骑兵征服埃及后,又自封哈里发,名义上统治所有穆斯林。
后来,东罗马帝国的公主逃到莫斯科并嫁给了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大公便认为自己继承东罗马帝国法统,便自封沙皇(即凯撒),以东正教为国教,并以东正教众保护者自居,立志光复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土坦丁堡,统治所有东正教徒,于是,俄土矛盾,不可调和。
当时黑海沿岸皆由奥斯曼土耳其及其附属克里米亚汗国控制,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俄土战争,不可避免。
消灭克里米亚汗国后,俄国拥有了黑海出海口,但是,黑海进入地中海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与达达尼尔海峡还控制在土耳其手中,于是,俄土两国为了争夺海峡,又爆发了多次战争。
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沙皇俄国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十二次,土耳其靠自己的力量只赢了一次,另外一次胜利靠的是英法联军,打平了两次,其余八次都是俄国胜利,土耳其领土面积从五百五十万平方公里被打成了七十九万平方公里,俄国的领土面积却是越打越大。
中世纪有哪些著名的海战与有名的帆船?
中世纪比较著名海战,就是英法两国的“斯鲁伊斯海战”。为了扩充势力,两国在中世纪开始不断发动战争,也在海上争权夺利。发生在1340年的斯鲁伊斯海战,成为英法战争的转折点。
1340年初,法军持续对英国的加斯科涅发动进攻,又利用法军数量多的优势,对英国盟友(佛拉芒人)发起攻击,企图一击重创英国海军。
英国爱德华三世闻讯后,亲率大军渡过海峡,驰援盟友。6月24日,乘着有利的潮向,250余艘英国战船载着2.2万英军,冲入斯鲁伊斯港(约在现今比利时西佛兰德省及荷兰西兰省之间),杀向封锁港口的190艘法国战船(法军有2万人左右)。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因为法军战前准备失误,造成了最终法军的惨败。
由于法军战船用铁链互相连接,在海上形成了“海上堡垒”,以至于战船的机动性能大大减弱,而英军战船却攻守自如。在英军战船的不断围攻之下,法军幸存战船开始逃往外海。
再加上法军准备不足,没有携带足够数量的弓弩,以至于被英军箭矢压着打,非常被动。法军落水者不计其数,千辛万苦的挣脱甲盔游上了岸,却又撞上了埋伏已久的弗拉芒人的伏击。至25日晨,法国舰队惨败,伤亡了一万八千多人,英军仅伤亡了四千多人。
至此法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再无能力向英国发动进攻,法军在之后的战役中也再无优势,节节败退。
中世纪战船主要是柯克战船,是十一世纪出现的配有龙骨、船舵和单桅帆的小型船只,最初被用于欧洲贸易货船,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穿行,后改装用于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