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500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明军主帅李如松和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谁能力强一点?

500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明军主帅李如松和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谁能力强一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97 更新时间:2024/2/14 0:14:49

没有任可比性,一句话概括:如松是帅,而且是大国之帅;而李舜臣只是将,而且是附属国之将,两者显然是不同等级的人物。

李如松是大明帝国的东征提督,是整个朝鲜之役明朝联军的最高指挥官,而李舜臣不过是一名朝鲜的海军将领而已。此外,李如松乃将门之后,自幼获得良好的军事教育,而且年统帅大军为大明帝国征战,保卫北境。

而在督师朝鲜之前,李如松刚刚取得宁夏之役的胜利,名扬西北疆场,是当时大明朝最闪耀的将星。

因此,李如松在整个朝鲜之役中,注定要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他需要统领数万明朝联军,与十几万日军在朝鲜主战场上,展开大兵团的决战,从大战略上击溃日军。

而李舜臣显然不具备这方面才能和条件,他出身于家道中落的官宦家庭,早年仕途不顺。一直到47岁才破格擢升为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这不过是一个地方水师的指挥官而已。

不过,由于常年在基层打拼,李舜臣对朝鲜近海的海流、水都了如指掌,同时也练就出高超的水师指挥素养。因此,他更能团结和鼓舞手下将士,并能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指挥自己的小舰队,以少胜多,一次次痛击日军。当这样规模的胜利,只能对日军起到滋扰作用,却无法左右整个战局的发展。

但李舜臣却没有任何大兵团,甚至是大舰队指挥经验和能力,过去他独立指挥的战役,比如鸣梁海战,他手中的兵力不过12艘屋船,千把人而已。他最后参与的露梁海战,最高指挥官是大明水师将领陈,李舜臣不过是大辅助的。

因此,不论是政治地位、军事素养、个人能力还是对战役的贡献度,综合来看,李如松都不是李舜臣所能比的。可以说,朝鲜之役,明朝联军可以没有李舜臣,却不可以没有李如松......

万历朝鲜战争中,哪个人的功劳最大?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万历朝鲜战争是明朝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年)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明朝、李氏朝鲜与日本丰臣秀吉政权之间的战争。

日本在经过日本的战国时代的战乱后最终得到统一,丰臣秀吉建立了统一的政权,然而政权新立,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依然很尖锐,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丰臣秀吉决定发动对外作战,通过战争攫取利益来缓和矛盾同时稳固政权。

于是,丰臣秀吉把目光放到明朝身上,他企图对明朝发动侵略。想要登陆到明朝国土必须朝鲜借道,丰臣秀吉于是向当时的朝鲜国李提出借道,但是作为明朝附属国一直受到明朝庇护的朝鲜却不敢答应日本的这一要求:明朝的强大,朝鲜心知肚明。于是朝鲜拒绝了日本的借道要求。

丰臣秀吉一怒之下于1592年4月,发兵十四万渡海攻打朝鲜,朝鲜招架不住,6月,首都平壤就已陷落,朝鲜国王李向明朝求援,明廷遂派李如松提督四万兵马应援朝鲜。

万历朝鲜战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万历二十年到万历二十二年(15921593年)的战争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万历二十二年到万历二十五年(15931597年)的明日议和阶段;第三阶段是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71598年)的战争再战阶段。

第一阶段明朝在李如松的率领下在平壤大战中大败日军,但是在随后1593年的碧蹄馆之战中却遭遇失利,虽然遭遇失利,但是明朝士兵的英勇作战使日军不敢贸然进攻,同时受制于兵力有限,明朝也难以开展大规模作战,由此双方陷入僵持,在僵持中开始进入到议和阶段。

由于对议和部分内容难以达成一致,在1597年正月,丰臣秀吉再次增兵攻打朝鲜,明朝同时也增兵至七万联同朝鲜共同抵抗日军,双方互为攻守,互有胜负。转折点发生在1598年,随着丰臣秀吉的去世,由丰臣秀吉发动的朝鲜战争随之也失去了他的意义,开始主动收缩战线,最后全部撤出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很难确定说明朝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但是明朝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却很出彩,援朝抗日,这是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应该有的姿态。

其次,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赴朝作战的明朝总督李如松,1592年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诸军入朝鲜,在平壤之战中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歼敌近万,随后火烧龙山大仓,破坏日军粮食补给,是第一阶段抗击日军的最大功臣,也正是第一阶段明军的奋力抗击,才换来了第二阶段的议和,给明朝尤其是朝鲜方面以喘息的机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没有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陆这件事呢?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雅利安人是古代游牧民族,他们活跃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地点在今天的中亚草原。大概气候所迫,雅利安人的一支进入伊朗高原,成为今天伊朗人的祖先。另一支于公元前2000-前1500年进入印度翻过帕米尔高原,穿过印度西北山脉豁口,入侵到恒河流域。从此以后,雅利安人成为印度的统治阶层,持续了将近

  • 历史上著名的神枪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楼主好问题啊,请由在下介绍我国神枪手张桃芳和邹习祥。张桃芳是江苏省兴化市人,于1951年3月从军加入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他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他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

  • 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长勺之战:亦称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齐军攻鲁,两军遇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军先不与齐军交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士气低落后,才发动反攻,打败齐军,取得胜利。2。泓水之战:也称楚宋泓水之战。春秋无义战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

  • 麦克阿瑟参加了一战二战及韩战,名气很大,为何被称水平一般?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美军中唯一一个参与了一战、二战以及韩战(朝鲜战争)的将军,麦克阿瑟凭借着二战后日本主宰的身份,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不过,现代很多军事典籍,却普遍对麦克阿瑟评价不高。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麦克阿瑟是典型的“名气大于实力”的将军,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评选二战中美国哪位将军最会打仗?恐怕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

  • 明朝万历援朝战争,明军战绩真的如此不堪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明朝万历朝鲜之役是在公元16世纪末期爆发在中、日、朝三国间的一场大战,也是中日两国间第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前两次分别是白江口之战和元日战争)。这一战中日虽然在军事层面上互有胜负,但是最终还是政治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走向。一、战争背景。大约在万历初年,丰臣秀吉在日本崛起,经过南征北讨,征服了国内6

  • 印度在国际上有没有铁杆盟友?如果发生战争,有谁会伸出援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在悟空问答很有回答的经验,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国与国之间。就是利益关系。国际关系上,印度要优越于中国。印度只要愿意花钱,都可以从其他发达国家,买到中国买不来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多人认为,俄国是印度的铁杆盟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印度的军事装备,很多都是俄国制造。但印度和俄国之间,就是纯粹

  • 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上甘岭,赢在三点。第一点,我军经历过了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有不怕死,不怕困难,顽强的意志与战争经验。第二点,坑道工事作业,在新式热兵器战争中,火炮与炸弹的威力,足以催毁地面的一切。要想守住而不被炸死,只有坑道。敌人一打炮,立马钻进坑道,炮声一停,又从坑道出来防守。大家知道早期我军的抗日战

  • 不到一个月,印度连“捅”俄罗斯两刀,到底着了谁的道?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普京曾经说过,战争来时,能够帮自己的只有本国士兵和人民!对于我来说,这句话震耳欲聋。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二战里面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其一,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时候,多次走访美国,希望美国参战。但是美国那时候和英国交情放在一边,他为了他自己的利益,选择了适当时机参战。甚至有的专家没

  • 二战中德军有哪些经典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军事历史可以解答一下。二战中德军有哪些经典战役?二战中,德军在与盟军的作战中,发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其中有的获得了胜利,有的则完全失败。而能够称得上是经典战役的应该是获胜的战役,要数以下几次战役。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波兰战役亦叫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

  • 为什么欧洲各国宁愿得罪俄罗斯,也要为俄乌战争拱火?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欧洲各国为俄乌战争拱火,是出自以下四个原因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御敌,但是欧洲的领导人,可能忘了,俄罗斯真的打那个国家,其他国敢出兵救助吗?第二,美国的剩诱,欧洲有些领导人总是幻想如果北约受到俄罗斯的进攻,美国会出兵干预的。美国是群什么样的人。欧洲人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