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高唱大风歌】
在下认为是楚汉战争。刘邦彭城(今江苏徐州)之败,连老父亲都管不了,况妻儿乎?夏侯婴驾车带刘邦并其一儿一女永逃跑,楚军在后紧追。刘邦弃儿女嫌车重速度慢,夏侯婴数次以救而拾回。愧高祖无妻父儿女之情,赞将军有江山社稷之恩。
经此败刘邦彻底重用韩信,终于翻转乾坤。垓下之战,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东归不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西岸)。
逐鹿中原得手,八千子弟出江。
沉舟破釜秦定,坑卒弑王列同。
虚摆鸿留祸,歌垓下前功。
秋萧瑟今宵月,多少人鬼雄!
一一羽(水民白溪)
齐桓公争霸伊始,百废未兴,国力并不强大。长勺之战后,齐桓公不甘心失败,又在当年夏天,联合宋国再次伐鲁。鲁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败宋国,吓得齐桓公撤军而归。齐桓公在军事上打不过鲁国,就采用了管仲的计策,在经济上打垮鲁国。您知道是什么计策吗?
据说,管仲针对鲁国百姓善于织绨的特点,让齐桓公身穿用绨做的衣服,到处炫耀。齐国人见齐桓公穿绨衣,于是纷纷效仿,市面儿上的绨成了抢手货。齐国不断从鲁国花高价买绨,鲁国百姓见织绨可以挣大钱,于是纷纷织绨,卖向齐国。今济南一带正位于齐鲁之间,为齐鲁商人往来的中继站。就这样过了一年多,齐国突然下令禁购鲁绨,禁穿绨衣,并传令各关隘要塞,断绝与鲁国的经济往来,对鲁国实行经济封锁。济南一带就是一处重要的封锁线。这下鲁国可傻了眼,百姓们织了一年的绨,同时也撂荒了一年的地。于是鲁国开始闹粮荒,兵也不强,马也不壮了。这时齐国开始向鲁国出口粮食,每石千钱,而齐国本土上才每石十钱,于是鲁国百姓纷纷迁到齐国来生活,又使鲁国丧失了大量劳动力。就这样,鲁国经济迅速崩溃,竟成了贫穷落后国家。公元前682年的冬天,鲁庄公在齐鲁两国无战事的情况下主动找齐桓公结盟言和。从此鲁听命于齐,齐国不战而胜。
长平之战既然是以多欺少,以强打弱,为啥列为经典战役?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这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役。两国以倾国之力投入到这场战争,开始时两国的主帅是秦国的王和赵国的廉颇。双方合计加起来共有超过百万的士兵参加了这次战斗,对当时秦赵两国的后勤,粮草都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
廉颇利用秦劳师远征,粮草供应支持不了长期战争。来取以逸待劳,据守险要,坚壁不出的办法。
时间越久,秦国的后勤压力也就越大,秦国就用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接替了廉颇主将的位置。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下令主动出击。先是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四面被围,使二十万兵力被消耗一空。赵括率军突围被乱箭射死,剩下的25万士兵被诱降。白起放回240人,其余全被坑杀。
这场战役之所以经典,一是战争规模,双方伤亡高达75万;二是战争中所运用的战略战术;三是这样大规模的杀降,在战争史上罕见;四是战争带来的启示;五是留下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军事理论熟读再多也不如实际战场经验重要。
首先更正下,长平之战,并非以多胜少,以强打弱。长平之战,赵军共投入四十五万,秦军先期投入四十多万,后又倾国之力投入二十多万,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前期一个守,一个攻,可以说是打个平手,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赵军吃紧,秦军更焦虑。国力方面,虽然秦国稍强,赵国稍弱,但赵国能挺住,再向别的国家求援,秦国也坚持不了多久,从后来邯郸之战就可得到验证,也不致于一败涂地!
君臣同心,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前期,赵军主将是廉颇,他的作战方略是以守为攻,这是取得不败之地的根本。因为,长平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秦国又劳师远征,所以开始时打了几仗,秦军并没有取得便宜。秦军开始的主将是王,僵持了好长时间,并没有取得进展,秦国也有点吃不消,因为打消耗战对秦国十分不利。于是,秦昭襄王听从范睢建议,对赵国采用了反间计,说廉颇受了秦国好处,故意采取消极态度,萎缩不前。因此,赵孝文王听了平原君赵胜等人意见,将廉颇换下派了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并冷落了廉颇,可见赵国朝堂此时君臣并不同心!
而此时秦国见离间目的己达,则秘密换上战神白起,此时战场格局完全改变。白起先假装惧怕赵括佯败撤军,赵括有点得意乘胜追击,以为秦军主将还是王,中了白起诱敌深入之计。并派五万精兵切断赵军后路,断了赵军粮道,赵军失去粮草供应,引起恐慌,战斗意志一落千丈,最后全军覆没!
长平之战,彻底颠覆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从此,没有哪国能有国力与秦国抗衡,加强了秦国的统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