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战争案例?过程怎样?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战争案例?过程怎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86 更新时间:2024/2/14 10:03:19

【请君高唱大风歌】

在下认为是楚汉战争。刘邦彭城(今江苏徐州)之败,连老父亲都管不了,况妻儿乎?夏侯婴驾车带刘邦并其一儿一女永逃跑,楚军在后紧追。刘邦弃儿女嫌车重速度慢,夏侯婴数次以救而拾回。愧高祖无妻父儿女之情,赞将军有江山社稷之恩。

经此败刘邦彻底重用韩信,终于翻转乾坤。垓下之战,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东归不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西岸)。

逐鹿中原得手,八千子弟出江。

沉舟破釜秦定,坑卒弑王列同。

虚摆鸿留祸,歌垓下前功。

秋萧瑟今宵月,多少人鬼雄!

一一羽(水民白溪)

齐桓公争霸伊始,百废未兴,国力并不强大。长勺之战后,齐桓公不甘心失败,又在当年夏天,联合宋国再次伐鲁。鲁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败宋国,吓得齐桓公撤军而归。齐桓公在军事上打不过鲁国,就采用了管仲的计策,在经济上打垮鲁国。您知道是什么计策吗?

据说,管仲针对鲁国百姓善于织绨的特点,让齐桓公身穿用绨做的衣服,到处炫耀。齐国人见齐桓公穿绨衣,于是纷纷效仿,市面儿上的绨成了抢手货。齐国不断从鲁国花高价买绨,鲁国百姓见织绨可以挣大钱,于是纷纷织绨,卖向齐国。今济南一带正位于齐鲁之间,为齐鲁商人往来的中继站。就这样过了一年多,齐国突然下令禁购鲁绨,禁穿绨衣,并传令各关隘要塞,断绝与鲁国的经济往来,对鲁国实行经济封锁。济南一带就是一处重要的封锁线。这下鲁国可傻了眼,百姓们织了一年的绨,同时也撂荒了一年的地。于是鲁国开始闹粮荒,兵也不强,马也不壮了。这时齐国开始向鲁国出口粮食,每石千钱,而齐国本土上才每石十钱,于是鲁国百姓纷纷迁到齐国来生活,又使鲁国丧失了大量劳动力。就这样,鲁国经济迅速崩溃,竟成了贫穷落后国家。公元前682年的冬天,鲁庄公在齐鲁两国无战事的情况下主动找齐桓公结盟言和。从此鲁听命于齐,齐国不战而胜。

长平之战既然是以多欺少,以强打弱,为啥列为经典战役?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这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役。两国以倾国之力投入到这场战争,开始时两国的主帅是秦国的王和赵国的廉颇。双方合计加起来共有超过百万的士兵参加了这次战斗,对当时秦赵两国的后勤,粮草都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

廉颇利用秦劳师远征,粮草供应支持不了长期战争。来取以逸待劳,据守险要,坚壁不出的办法。

时间越久,秦国的后勤压力也就越大,秦国就用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接替了廉颇主将的位置。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下令主动出击。先是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四面被围,使二十万兵力被消耗一空。赵括率军突围被乱箭射死,剩下的25万士兵被诱降。白起放回240人,其余全被坑杀。

这场战役之所以经典,一是战争规模,双方伤亡高达75万;二是战争中所运用的战略战术;三是这样大规模的杀降,在战争史上罕见;四是战争带来的示;五是留下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军事理论熟读再多也不如实际战场经验重要。

首先更正下,长平之战,并非以多胜少,以强打弱。长平之战,赵军共投入四十五万,秦军先期投入四十多万,后又倾国之力投入二十多万,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前期一个守,一个攻,可以说是打个平手,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赵军吃紧,秦军更焦虑。国力方面,虽然秦国稍强,赵国稍弱,但赵国能挺住,再向别的国家求援,秦国也坚持不了多久,从后来邯郸之战就可得到验证,也不致于一败涂地!

君臣同心,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前期,赵军主将是廉颇,他的作战方略是以守为攻,这是取得不败之地的根本。因为,长平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秦国又劳师远征,所以开始时打了几仗,秦军并没有取得便宜。秦军开始的主将是王,僵持了好长时间,并没有取得进展,秦国也有点吃不消,因为打消耗战对秦国十分不利。于是,秦昭襄王听从范睢建议,对赵国采用了反间计,说廉颇受了秦国好处,故意采取消极态度,萎缩不前。因此,赵孝文王听了平原君赵胜等人意见,将廉颇换下派了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并冷落了廉颇,可见赵国朝堂此时君臣并不同心!

而此时秦国见离间目的己达,则秘密换上战神白起,此时战场格局完全改变。白起先假装惧怕赵括佯败撤军,赵括有点得意乘胜追击,以为秦军主将还是王,中了白起诱敌深入之计。并派五万精兵切断赵军后路,断了赵军粮道,赵军失去粮草供应,引起恐慌,战斗意志一落千丈,最后全军覆没!

长平之战,彻底颠覆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从此,没有哪国能有国力与秦国抗衡,加强了秦国的统一步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拿破仑的经典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拿破仑当了统帅以后,有一次约几位大将到郊外赛马,正扬鞭畅奔,他的赛道突然被几个乞丐挡住,卫兵们举枪喝斥散开,拿破仑却放慢马速,命令卫兵们和他一同绕道。并大声说,请尊重弱者。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

  • 500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明军主帅李如松和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谁能力强一点?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没有任何可比性,一句话概括:李如松是帅,而且是大国之帅;而李舜臣只是将,而且是附属国之将,两者显然是不同等级的人物。李如松是大明帝国的东征提督,是整个朝鲜之役明朝联军的最高指挥官,而李舜臣不过是一名朝鲜的海军将领而已。此外,李如松乃将门之后,自幼获得良好的军事教育,而且常年统帅大军为大明帝国征战,保

  • 历史上有没有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陆这件事呢?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雅利安人是古代游牧民族,他们活跃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地点在今天的中亚草原。大概气候所迫,雅利安人的一支进入伊朗高原,成为今天伊朗人的祖先。另一支于公元前2000-前1500年进入印度翻过帕米尔高原,穿过印度西北山脉豁口,入侵到恒河流域。从此以后,雅利安人成为印度的统治阶层,持续了将近

  • 历史上著名的神枪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楼主好问题啊,请由在下介绍我国神枪手张桃芳和邹习祥。张桃芳是江苏省兴化市人,于1951年3月从军加入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他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他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

  • 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长勺之战:亦称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齐军攻鲁,两军遇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军先不与齐军交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士气低落后,才发动反攻,打败齐军,取得胜利。2。泓水之战:也称楚宋泓水之战。春秋无义战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

  • 麦克阿瑟参加了一战二战及韩战,名气很大,为何被称水平一般?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美军中唯一一个参与了一战、二战以及韩战(朝鲜战争)的将军,麦克阿瑟凭借着二战后日本主宰的身份,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不过,现代很多军事典籍,却普遍对麦克阿瑟评价不高。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麦克阿瑟是典型的“名气大于实力”的将军,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评选二战中美国哪位将军最会打仗?恐怕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

  • 明朝万历援朝战争,明军战绩真的如此不堪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明朝万历朝鲜之役是在公元16世纪末期爆发在中、日、朝三国间的一场大战,也是中日两国间第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前两次分别是白江口之战和元日战争)。这一战中日虽然在军事层面上互有胜负,但是最终还是政治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走向。一、战争背景。大约在万历初年,丰臣秀吉在日本崛起,经过南征北讨,征服了国内6

  • 印度在国际上有没有铁杆盟友?如果发生战争,有谁会伸出援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在悟空问答很有回答的经验,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国与国之间。就是利益关系。国际关系上,印度要优越于中国。印度只要愿意花钱,都可以从其他发达国家,买到中国买不来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多人认为,俄国是印度的铁杆盟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印度的军事装备,很多都是俄国制造。但印度和俄国之间,就是纯粹

  • 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上甘岭,赢在三点。第一点,我军经历过了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有不怕死,不怕困难,顽强的意志与战争经验。第二点,坑道工事作业,在新式热兵器战争中,火炮与炸弹的威力,足以催毁地面的一切。要想守住而不被炸死,只有坑道。敌人一打炮,立马钻进坑道,炮声一停,又从坑道出来防守。大家知道早期我军的抗日战

  • 不到一个月,印度连“捅”俄罗斯两刀,到底着了谁的道?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普京曾经说过,战争来时,能够帮自己的只有本国士兵和人民!对于我来说,这句话震耳欲聋。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二战里面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其一,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时候,多次走访美国,希望美国参战。但是美国那时候和英国交情放在一边,他为了他自己的利益,选择了适当时机参战。甚至有的专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