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豪不牺牲的话,有可能担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或者中委总参谋长。林彪则有可能出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伍中豪和林彪都是红一方面军的杰出战将,都是毛主席倚重的爱将,据说伍中豪的军事谋略还去林彪之上,如果不过早地牺牲,成就有可能比林彪还高。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战将伍中豪,黄公略,叶挺,董振堂,杨靖宇,左权……,新中国的将帅会重新排名。(因为没有如果)。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争史上有哪些战例?
中国革命和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可歌可泣。自上世纪的1948年9月至1949年元月,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的精心布置下,先后发动辽沈、平津和淮海战役,史称三大战役。其中平津战役就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既然是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在结束了辽沈战役后,很快进入关内,将傅作义的部队分割包围,先打天津,活捉天津守敌陈长捷,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然后将北平围得水泄不通,加上地下党从中做工作,傅作义最后接受了和平起义的选择,使得古城北京免遭战火的炙烤,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尤其是元、明清三个朝代在那里设立都城,无数古代的建筑和皇帝们所搜集的奇珍异宝都较好的保存了下来。
其实这种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事例还有很多,枚不胜举。大兵压境,围而不打。减少伤亡,也能达到取胜的目的。清代施朗带领大军收复台湾,当时执政台湾的是郑成功的孙子。施朗先将台湾的外岛给占领了,而用战船将台岛紧紧围着,然后派信使对郑家小朝廷进行劝降。最终也是没有动刀动枪收复了台湾。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争史中有哪些战例”?多了是。作为普通的百姓,不是研究军事、战争和军事历史的专业学者,知道的这些知识,也仅仅是一个皮毛。若题主对军事史有兴趣研究,不妨向国防大学的退休教授们请教。那些人个顶个的权威大腕,尤其是张召忠、金一南、戴旭和李莉等教授们,出口成章,夸夸其谈。
战争是一种人类社会进行斗争的最残酷的手段。尤其是目前的世界,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层出不穷,这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就是用来杀人的。假如能够将古代的军事家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好的运用到现代战争中去,当然是交战双方众多战士们的福音。只可惜,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行跑掉的。(2020/07/23)
例子很多,主要有两次。一次是蒋介石和傅作义密谋偷袭西北坡,毛主席发表一份讲话稿,把正在偷袭路上的傅作义部队吓了回去;第二次是北平和平解放,不费解放军一枪一卒兵不血刃解放北平使北平完整的回到人民手中。另外,在席卷大西南战役中。由于解放军雄威,四川很多国民党部队举行和平起义。上海战役中,迫使一部分蒋军起义。还有绥远董其武和平起义;湖南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