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历史上赵云真的是完美将军的存在吗?

三国历史上赵云真的是完美将军的存在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49 更新时间:2024/1/16 13:21:35

浑身是智,浑身是胆赵云

谢谢悟空邀请。

古之名将,堪称完人的,鹅鹅窃自以为有两个,一个是三国演义之顺平侯赵云,另一个是再造大唐的武状元,历经七朝而不倒的汾阳王谥号忠武的郭子仪。

浑身是智,浑身是胆,善始善终,是两人的标签。

今日在头条重点说的是,常山赵云,赵子龙。

第一,智答公孙瓒。

时势造英雄。

东汉末年,籍籍无名的赵云,携带“常山郡”之投名状,率众投奔大V,河北公孙瓒。

公孙瓒考验赵云道:“据言冀州之人皆依附袁绍,独你迷途知返,为何也?”

赵云不卑不亢地说道:“方今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急,到底谁是明主?常山人经过讨论,决定要追随能够实现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赵云甫一出山,此一问答,精彩绝伦,白玉无暇的品格,便闪现一斑。

历史的风云际会,恰好在公孙瓒处,使得赵云结识了刘备,并跟随刘备出征,并由此结下一生不解之缘。

后来,赵云因兄长去世,辞别公孙瓒归乡。

刘备握着赵云手不忍分别。

云言道:“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之事。”

第二,跟从刘家而终。

赵云再次回到刘备的身边,那是在建安二年的邺城,二人同床眠卧距离初次见面已经7年过去了。

在跟着刘备离开袁绍后,就在投奔荆州刘表的博望之战中,生擒活捉敌将夏侯兰,并向刘备求情留住了这位发小,用为军正。

有情有义的赵云,人生开挂,粉墨登场了。

随后的当阳长坂坡大战,“仁义之主”刘备,曾经说过“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的刘皇叔,果真践行所言,丢下夫人和儿子阿斗,逃命去了。

混乱中不见了赵云,有人说赵云往北边曹操那里去了,刘备则用手戟打过去说道:“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而赵云呢,果然不出刘备所料,一人独战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一代战神凭着一杆长枪,和一把青红剑,来如电,去如风,风驰电掣几个回合后,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出阵至当阳桥前,交给燕人张飞张翼德暂时看管。

糜夫人怕拖累赵云,已经投井而死。

接下来轮着假仁假义的刘备表演了,一边把阿斗摔在地上,一边说道:“为了你这个孩子,差点折损我一员大将!”

却是只字未提死去的糜夫人。

此战后,赵云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军。

这位高大上的赵子龙,在长坂坡几进几出,腾云驾雾一般营救刘阿斗的过程中,独自演出了一个神话传说~~独角戏。

值得一表的是,赵云在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后,被任命为偏将军,取代投降的桂阳太守赵范。赵范想把守寡且倾国倾城的嫂子,许配给赵云。

赵云则再次展现其卓尔不群的智慧,超凡脱俗的眼光

说道:“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

事后有人劝过赵云接受此等好事分明天降馅饼嘛!

赵云回答道:“范之投降是被迫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

事过不久,赵范伺机逃走,与赵云毫无瓜葛。

美人这一关,赵云轻轻而过,毫不拖泥带水。

与之相映衬的关羽关二哥,是不是抱得貂蝉潇洒走了一回呢?!

也怪了,冥冥之中难道真的注定,赵云与这扶不起的刘阿斗有着不解之缘?

在建安十四年,成为荆州牧的刘备,迎娶了孙权之妹孙夫人

两年后,视女人为衣服的刘备,这次却被巾帼不让须眉的孙夫人,当作破衣服彻底扔掉,偷带着阿斗欲随东吴舰队归去。

千钧一发之际,赵云天神一般出现在孙夫人面前,从容不迫地把阿斗带了回去,把刘备唯一的根,留在此后的蜀国,当了皇二代。

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前面提到,赵云面对美色心如止水,那么面对现实利益,或者说赵云的政治格局到底怎样呢?

在刘备取得益州后,有人主张分房分田给诸位将军。

赵云反驳道:“冠军侯霍去病曾经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的国贼不止一个,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

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归还田产给他们,安居乐业,后服兵役纳税,才是民心所向。”

大智慧,大格局,赵云。

[赵云的空城计]

在建安二十四年,定军山一战后不久,曹操亲率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军粮至北山。

长话短说,在赵云几进几出曹军阵列后,处于劣势的赵云,主演了一出好戏~~空城计,随后上当受骗的曹军撤退,遭到赵云擂鼓追杀,溃败死伤不计其数。

次日,亲临视察的刘备不禁赞叹道:“子龙一身是胆也!”

此乃定语!

军中则称呼赵云“虎威将军”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寿终正寝。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诏:“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

大将军姜维奉旨,议定赵云谥号:顺平侯。

大智,大胆,大勇,大格局~~赵云。

以后的历史中,也许只是郭子仪可与其等量齐观,两人任凭风云变幻,却都笑傲江湖,一生不倒,寿终正寝,青史丹书,留名留芳。

会有这样的疑问,多是因为成都武侯祠里的赵云雕塑为文官打扮。实际上,赵云是武将一事本无争议,只是确实也曾兼任文职。而在古代很多时期,尤其是乱世,文官武将根本没有明确界限,这种现象在三国时期能举出一堆。

我们的传统印象,武将就应该顶盔挂甲、身带兵刃,而文官就应该宽袍大袖、羽扇纶巾。实际上,这是影视剧给的印象。真正的情况,武将不会永远穿盔甲,下马就可治理百姓,文官需要时也要带兵杀敌。所以,武侯祠里的雕像穿什么衣服不说明任何问题。其实武侯祠里张飞也是一身袍服,并没有穿盔甲。

要分辨一个官员是文官还是武将,显然要看他的官职,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赵云曾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降为镇军将军)。从这些官职来看,毫无疑问是武将。也有很多战绩,长坂坡保护刘禅、汉中之战救黄忠用空营计破曹操,后还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何能说不是武将?

当然,赵云也确实担任过文职。比如刘备取荆南四郡时,赵云曾取代赵范任桂阳太守。刘备娶孙夫人后还让赵云兼管内事。这些似乎是文官干的。其实,赵云这些差事都是兼任,算主业的话,肯定还是武将。

像赵云这样武将兼任文职,或者文官跑去担任武将的事例,多得很。魏、吴两国不说,这里就举几个蜀汉的例子。

首先是诸葛亮。典型的羽扇纶巾,任谁都觉得诸葛亮是文官吧。但是,都知道诸葛亮是军师,却不知道他的官职全称是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中郎将、将军算不算武职?后来担任丞相,算是文官了,但是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自贬三级,成了右将军。这下又是武将了吧,但又可以继续管理原来的丞相事务!所以,文官武将没有什么明确界限。

再来,诸葛亮的两个继任者蒋琬、费。这两人做过县长、太子舍人、尚书郎、丞相长史、尚书令、益州刺史,都是文官,但是最后都是以大将军掌权,大将军是排名第一的武将,又兼管相权。蒋琬做过抚军将军、费做过中护军,又都是武职。

还有那些传统映像中的武将,张飞做过宜都太守、魏延做过汉中太守、马超做过凉州牧、关羽都兼任襄阳太守。但这些毫无疑问不影响他们武将的身份。实际上,州牧、刺史、太守这些地方官,有战事都要带兵杀敌,所以是既管兵又管民,文武兼备的职务,经常由将军们兼领。而那些文官一旦掌权,也会用武职带兵。非常正常。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概括楚汉之争的故事250字左右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秦亡后之群雄遂鹿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楚汉相争系秦亡以后项羽、刘邦之间争夺政权的一场战争。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群雄纷纷响应、并起倒秦,其中以项羽、刘邦等所拥立的楚怀王势力最大。刘邦(前二五六年--前一九五年),沛(今江苏沛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中,曾任亭长(秦于郊野设亭

  • 楚汉战争中 双方军事力量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前期史记里面说项羽40万刘邦10万当时诸侯都与项羽叫好,项羽控制了赵,楚,韩魏等地刘邦占据关中后被撵到汉中关中被章邯等三个降将占据中期相持,刘邦虽然扩充了很多军队,但败绩颇多比如彭城之战,被项羽2万兵力打败了60万大军之后在荥阳相持,如果不是陈平奇计,就被项羽破城而杀了此时刘邦势力扩展到魏地同时齐国

  •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4.楚汉相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相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 三国时期,赵云才是三国第一猛将,常胜将军,你认为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能认同吧。赵云一生单挑没打过败仗。这在《三国演义》里应该很清楚了,初道遇文丑,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与许褚正面交锋,三十合不分胜负,与姜维战,因事情出乎意料,所以大惊。余下就很少有平手或不敌情况了。多者二三十合被赵云打败,少者一两合或两三合或被赵云一枪结果,或被赵云生擒,都是枪起处,敌将翻身落马

  • 楚汉战争中发生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二百五”源于战国故事。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

  • 楚汉之争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之争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参见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项羽在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聚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秦亡。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

  • 史书当中,记载过哪些赵云带兵打仗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最著名的就是汉水一战了也就是三国演义里“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正史里面是一次经典的心理战是成语“偃旗息鼓”的出处吧并被三国演义由此处的空营计发展移植成为诸葛亮在西县的空城计大概就是曹军迫近赵云部下沔阳长(军屯长官?地方武装司令?)张翼提出士兵们上工事防守并赶紧关闭寨门赵云不这样做他令士兵

  • 正史中赵云的武艺是什么水平?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史书上关于赵云的记载,主要在《三国志》以及裴松之对其注引的《云别传》中,这其中涉及到赵云武艺方面的记叙,有以下几处:一、“瓒遣先主(刘备)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在公孙瓒的安排下,赵云跟随刘备至青州田楷处,抵御袁绍的进攻,赵云在刘备手下掌管骑兵。在古代骑兵属于一个高级兵种,一个骑兵相当

  • 三国演义赵云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

  • 关于 赵云 赵子龙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初平二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