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有中心开花战术成功的战役么?

历史上,有中心开花战术成功的战役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47 更新时间:2024/1/28 21:30:27

说到中心开花战术,很多人立刻想到了孟良崮战役中的张灵甫。张灵甫固守孟良崮没错,可是国军其他部队战斗意志和攻坚能力太差,最终注定了张灵甫必然覆亡。

无独有偶,解放战争的湖南战场,就出现了两次“中间开花”的机会,第一次机会无意中成了疑兵之策,第二次中间开花,直接把新桂系的主力第七军全灭了!

这究竟是怎们回事呢?

原来,自从平津战役后,第四野战军一路南下,几乎没有打过一个像样的硬仗。四野军中的多名“好战分子”求战心切,难免出现一些情敌冒进的问题。四野进入湖南,湖南国军在程潜、陈明仁两位爱国将领带领下发动起义,8万国军集体加入解放军。可是就在这时,白崇禧派出特务在起义国军内部散布谣言,陈明仁将军也没有即使澄清,以至于有三四万的国军叛逃,四野官兵奉命追击,一场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在长沙西南方向150公里的青树坪,四野第49军145师终于追上了国军,却也被国军围住了。恰在这时,145师与49军军部和13兵团兵团部都失去了联系,于是决定就地反击。两天两夜下来,围攻145师的国军三个师,愣是一点便宜没有讨到,

这一天是8月15日,146师师长王占奎根本不知道对面的敌人到底是谁。可是146师是钟伟带出来的军队,面对国军的围歼,稳扎稳打。国军在40架飞机和20余门大口径火炮支援下,发起一轮又一轮冲锋,而桂军主力也不断赶来,形势岌岌可危。后方的四野、13兵团和49军,自然知道146师的危险,一遍又一遍呼叫146师撤出战斗,可是146师毫无应答。

两天后,146师在145师的接应下撤出战斗,这一场战役下来,146师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元气大伤。可是国军依旧是发扬“优良传统”,发布了青树坪大捷的消息。在国军的战报中,146师被国军全歼。这个捷报的目的很简单,为李宗仁代总统向美国讨要援助作舆论攻势。

仅仅两个多月后,146师参加了衡宝战役,国军俘虏问,你们是那一部分的,咋这么厉害?146师官兵笑着说,我们就是被你们全歼了的146师啊!

也难怪,退守台湾后,台湾国军给自己编造的历史战绩,看起来很可疑,一个基层军官用加法一算,国军总歼敌人数达到了10亿人!不久后,这个基层军官就被秘密警察带走了。

青树坪战役,49军下辖的两个师146师和145师伤亡惨重,同时也助长了新桂系骄横气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桂军急需打一场打胜仗扭转局势,就在衡阳到宝庆的道路上布置重兵,准备和解放军决一死战。

这时,四野又有一个师落入了国军重围之中,又丢了电台。这个师是第45军的135师,他们没有接到野司也兵团部的停止待命的命令,10月4日越过恒宝公路,突进到灵官店地区,直插白崇禧集团的心脏。白崇禧立刻调集重兵围攻这个师。

135师的师长是丁盛,人称丁大胆,既然已经捅进了敌人的心脏,那就杀一个七进七出怎么样?与四野野司联系上后,四野野司命令该师“就地占据有利地形,安下钉子,吸引敌人,迟滞敌人撤退,以利主力围歼该敌。”就这样,135是不仅守住了基本阵地,还向纵深穿插,机动灵活地堵截和侧击白崇禧各部。因为135师的袭击,桂军根本没有迅速撤离的机会。

更为厉害的是,10月8日晚上,135师直接插入到了黄土铺一点,把桂军四个师精锐堵截在了黄土铺石珠桥之间50华里的山沟中。405团发现敌人准备撤离,直接发动勇猛攻击,第七军瞬间被截成数段,404团在黄土铺北面堵截,403团在后面追击。一个师居然能打敌人四个师,第四野战军官兵再一次创造了军事历史上的奇迹。

更大的奇迹在后面。因为135师的运动战,桂军乱作一团,四野首长直接电令各军各师,战场上没有上下尊卑秩序,一切以战场形势做调整,乱就乱,只要歼灭桂系第七军就行。于是,按照野司命令,先到战场的指挥后到战场的,战场上出现了团长指挥师长,师长指挥军长的奇怪现象。

一番混战后,新桂系军阀赖以看家的两个王牌军,第七军军部171、172师和第四十八军176师全部(171师去宝庆庆佯动的那个团,就地遭歼),以及138师的一个团共约四万人,都被歼灭。副军长凌云上,军参谋长邓达之及三个师长均被俘。

解放军官兵,在长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形成了勇敢坚韧的作战风格,又能掌握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这一切是从抗日战争开始就只懂得让友军送死自己保存实力的新桂系军队不能比的。衡宝战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原创首发」豫东战役:国共“中心开花”与“围点打援”战术的较量。

中心开花战术,是以最坚强部队守卫战略要点,吸引对方来攻,再以外围兵团进行反包围。在近代军事史上,这种战术屡见不鲜,国军将领尤其擅长这类作战。

八年抗战,国军基本靠中心开花打完全场:李宗仁、薛岳、白崇禧、傅作义、汤恩伯、方先觉等大有斩获。只是薛岳叫天炉战法、方先觉叫炉膛战术,本质还是中心开花。

中心开花有很多失败战例,如第74军有两次失败:一次第57师守常德,城池在援军到来前被攻破;第二次在孟良崮,张灵甫恃勇不退,临时请求中心开花,结果全军覆没。

中心开花有两个要点,一是守卫部队异常坚强,能抗住强大打击;二是外围援军要行动迅猛、协同。74军两次失败,说明其部只擅长凌厉攻势而不擅守;同时援军救援不力。

而胡链整11师守南麻,差点与整25合围华野;李弥整8师坚守临朐击退粟裕;陈明仁第71军与林彪三战四平,都是中心开花比较成功的战例。

前排左二为孟良崮战败的张灵甫

中心开花是国军基本战术,贯穿了北伐、抗日和解放战争。每遇到大型会战,基本作战方式就是中心开花。

解放战争中,国军战略战术并没有提升和突破,只是增加了中心开花另一种变化,即突破对方核心要点,然后扩大战果的进攻型打法。

如夺取两淮、涟水战役、山海关战役、第二次四平战役,都是直接突破核心阵地的打法;重点进攻阶段的攻打延安、临沂等。

到国共决战的三大战役阶段,国军核心战术依然是中心开花。如辽沈战役是典型的以锦州为中心,东西兵团对进的中心开花战术。1948年国防部见各战场节节失利,交参谋本部制定放弃东北、华北,步步南撤,逐步退守两淮的预案,遭到卫立煌、傅作义反对。蒋介石犹豫不决,最终要求执行徐蚌决战预案。

参谋本部呈上了“徐蚌会战”作战预案,又是中心开花:即以一个最坚军(第25军)为诱饵,吸引粟裕主力来攻,徐州剿总以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进行合围。

为什么国军自始至终使用中心开花战术,对于解放军专门克制其的围点打援视而不见,经常将整旅、整师甚至整军的部队送入虎口?原因有以下几点:

最擅长围点打援的华野司令员粟裕。

第一、蒋介石要面对国内外各种势力及派系集团的压力,其军事目的就必须围绕战略要点和大城市作战。

蒋介石指挥过北伐,领导过抗战,很多战略决策应该说是很英明的。特别是吸引日军放弃华北平原,将主力派遣到江南水网地带作战,是抗战胜利的战略基础之一。

可是到了发动“戡乱作战”后,昏招叠出,二年多时间败光所有军事优势。因为蒋介石坚持发动内战,要面对和均衡各种派系和利益集团压力。

坚持各大城市和战略要点“中心开花”防御,是要防守重点城市、交通枢纽、工业基地,保持国军在各战场“节节胜利”形象,以获得美国、各路诸侯、财团和地方势力的支持。

如华野攻克开封后,河南籍中央立委集体到总统府夜跪,哀求收复古都。而开封已毫无军事价值,但蒋要顾忌河南籍官员、商人、将士情绪和各派看法,不得不冒险收复开封。

再如48年东北已无再战必要,蒋介石也想让卫立煌率50万大军入关,但两人都不想背负丢失东北罪名;亦不想影响各战场士气和国际观瞻,只能依靠中心开花进行战略维持。

所以国军在兵力不足、情报、后勤、行动能力落后的情况下,只能依托战略要地、大城市进行重点防御作战,左一个中心开花、右一个中心开花,实在是迫于无奈。

多次在粟裕围点打援中逃出生天的邱清泉。

第二、国军不具备大规模机动作战与现代化、多兵种合成作战的能力。

抗战后期,国军虽然接受大量美援,得到美式武器和训练,但是海陆空军特别是后勤体系离现代化还差的很远,甚至不到一战欧洲的水准。

现代化战争的空军突袭掩护、装甲和摩托化部队高速机动、大迂回、大包围战术;大规模战场补给和维修;高效情报、交通、通信网等等,国军连想都不敢想。

国军各部中只有第5、18军勉强算轻装甲军,新1、6、35军算摩托化军。即使号称御林军的第74军也是骡马化的美、日、国械混编军,整编后全师仅装备汽车27辆。

辽沈战役的塔山狙击战中,国军号称海陆空军一起发起攻击,实际轰炸机仅5架共出动9架次;重庆号巡洋舰共发射20炮弹20发,这样的打击力量对于大规模会战可以忽略不计。

在救援黄百韬兵团的徐东作战中,空军最大出动量只有27架次,期间甚至发生误炸友军事件。黄维兵团被围后,空军连保障其弹药基数的空投能力也没有。

民国交通极其落后,几乎没有高等级公路;国军也没有舟桥、工程部队,一旦桥梁被毁、道路断绝,即弹尽粮绝;这与美军两小时空投舟桥并架设完毕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国军要离开交通线,以营团为单位到山地、农村作战,除了极少数部队有这个能力,其余只能以密集队形齐头并进、首尾相连,一旦两军相隔几十里以上,就有可能被分割、穿插。

打闪电战、大迂回包抄国军没有这个实力;打阵地战解放军不干;打运动战国军又不敢。那除了以战略要点和交通要道为支撑的中心开花战,国军还能做什么呢?

李宗仁的台儿庄战役打的也是中心开花。

为什么说围点打援是中心开花的克星战术?是因为国军号令不一,不能统一行动,后勤保障能力极差,一旦野战即告弹尽粮绝。围点打援可以说是解放军最大的法宝,屡试不爽,这样的战例数不胜数。运用围点打援最大胆的是粟裕;而林彪就谨慎很多。

粟裕在围歼黄百韬第7兵团作战中,对来援的邱、李兵团5个军动了打援的手段,以8个纵队诱敌合围。最终杜聿明动用预备队第74军,双方在潘塘血战一场,粟裕最终放弃打援计划。

林彪在攻克锦州后,才下令攻击葫芦岛东进兵团。其从海上撤退后,林彪转身攻击西进兵团:“三天前,廖耀湘想去哪里都行,现在想走,走不了了”,说明林彪并没有打援计划。

粟裕与林彪打援的手法风格各异,但林彪抉择更难:辽沈战役时,国军士气犹存,战场存在变数;辽沈之后,国军士气全无。粟裕说:“没有辽沈战役,淮海这样大规模决战,我连想都不敢想。”

三大战役前,中心开花和围点打援有一场终极碰撞。这场战役对于华野战斗力有极大提升,并从运动战转入大规模攻坚战,这就是著名的豫东战役,亦称睢杞战役、黄泛区作战。

豫东战役标志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首次歼灭国军兵团级部队,并第一次攻克省会城市。也是争议很大的战役,双方都认为取得胜利。

1948年初,为缓解中原战场压力,军委准备组织一个兵团南下江南,任命粟裕为兵团司令。但粟裕有不同意见,认为南下的损失可换取中原战场歼灭国军3到5个整编师。

军委最终同意粟裕意见,华野暂不南下,改为在中原战场歼灭国军主力。5月,军委要求华野西线兵团消灭国军在中原精锐主力整编第5军(2个整编师、1个快速纵队)。

于是粟裕集中华野西线兵团7个纵队加特纵,以及中野部分兵力,共20万人马,渡过黄河杀入河南,兵锋直指商丘的邱清泉整编第5军。

郑州剿总得知粟裕主力南渡黄河,急令邱清泉整5军北上拦截,并从山东战场抽调3个师回援。粟裕见国军队形密集,兵锋一转,就近攻打开封,迫使邱清泉整5军救援,实施围点打援战法。

中野、陈谢兵团及华野阻援部队分别挡住邱清泉整5军、胡链整18军、孙元良整47军等部救援。6月17日,华野开始攻城,河南省主席刘茂恩率整66师等部3万余人防守,一直打到21日凌晨,守军全部被歼。

开封失守,南京震动,蒋介石严令邱清泉整5军等部、加上新组建的区寿年第7兵团(整72、75师及1个整编旅)共同收复开封。粟裕等候良久的围点打援终于迎来最佳战机。

邱清泉为人骄横、傲慢,但对于作战极其机警。对于粟裕的围点打援,多次跳出被合围态势,这次他预感到粟裕是对着自己来的,十分谨慎。

在蒋介石严令下,邱清泉率兵团(整编军亦称兵团)主力直逼开封;临时组建的区寿年兵团(2师加1旅)经睢县、杞县迂回,准备与粟裕西线兵团决战。

26日,整5军先头旅攻入开封,并尾随追击第3、8纵。粟裕获得区寿年兵团行动的内线情报,改围歼目标为区兵团:

由1、4、6、11纵在睢县、杞县一带南北合围区兵团;第3、8、10、两广纵队阻挡邱兵团救援;中野阻援胡链兵团;9纵阻援孙元良兵团。

邱清泉预感到粟裕20万大军攻克开封后,必定还有大动作,很可能对区兵团进行合围。于是他要求区兵团紧随整5军行动,不要拉开行军距离。

关键时刻,区寿年犹豫了,刚当上兵团司令,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怎么能龟缩在邱清泉后面作小弟呢?这一犹豫两个兵团拉开了40公里的距离。

粟裕抓住战机,于27日晚开始合围区寿年兵团。战至29日,整72、75师被分割包围在铁佛寺、龙王店一带。7月2日,全歼兵团部及整75师大部、新编21旅,俘获司令官区寿年。

邱清泉、胡链兵团受到顽强阻击,进展缓慢,眼睁睁看着区寿年兵团被一口口吃掉。豫东战役打成这个局面,粟裕以微小代价连胜两场,应该说是大获全胜。

第7兵团司令官区寿年。

根据内线情报,粟裕对中原国军兵力了如指掌:已经无兵可调。突然杀出一个黄百韬兵团,使得战场形式变得严峻,粟裕不顾中心开花的危险,下令继续打援。6月29日,国防部急令在鲁西南地区增援兖州作战的黄百韬整25师停止前进,与第2快速纵队、交警第2总队组成黄百韬兵团,回师救援区寿年兵团。

许世友围攻兖州部队有9个师,却没有实施阻拦黄百韬兵团行动,甚至铁路也没有破坏,以致黄百韬兵团行动迅猛:7月1日兵团主力行军至帝丘店,到达粟裕西线兵团后背。

面对突如其来的黄百韬兵团,粟裕手中已无兵可调,现在的选择是放弃围歼区寿年兵团,各部撤离战场;要么天降奇兵,挡住来势汹汹的黄百韬这支强援。

战争史上,在合围圈内敌军没有被消灭,而抽调主力去实施第二场合围的战例绝无仅有。斯大林格勒苏军几近十倍于德军,一旦投入合围战,也不敢抽出一兵一卒去拦截高加索德军撤退。

而粟裕作了个非常冒险的决定:留下2个纵队分别监视、围困整包围圈内72、75师残部,从攻坚部队抽调3个纵队、阻援部队抽调1个纵队,合围帝丘店黄百韬兵团。

第7兵团司令官区寿年被俘后,要求面见粟裕。区寿年劝粟裕见好就收,否则犯了兵家大忌,会吃大亏。粟裕听了一笑了之,没有在意。

后来史学家认为,粟裕之所以冒此大险,与当时保证不下江南、定能消灭国军主力3到5个整编师有关,可以说是求胜心切。7月3日,西线兵团第1、4、6纵加两广纵队于帝丘店西北方向出击,并迅速合围了黄百韬兵团。歼灭黄百韬兵团2个团后,再次抽调阻援邱清泉的第8纵加入战斗。

5日晚西线兵团发起总攻,至6日晨再歼灭黄百韬1个团。但整25师是国军罕见的擅长夜战、近战部队,其主力旅前身是中央税警总团;而第2快速纵队、交警第2总队都是精锐,战斗力远非区寿年兵团可比。

黄百韬兵团抵抗非常顽强,粟裕把3个主力纵队全部压上去,不惜代价攻击。危急时刻,黄百韬手执冲锋枪,首创以兵团司令带头反冲锋,夺回失去阵地。

解放战争并不是后人想的那样,冲锋号一吹,国军就土崩瓦解,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每仗都打的很苦。特别是华东、华中战场,双方一直在争夺战争主动权,存在着战场变数。

杂牌军中的王牌军将领黄百韬。

多路国军抵达战场,整72师中心开花,与救援部队形成内外夹击。粟裕只好撤出战斗。

黄百韬兵团一时吃不下,阻援邱清泉的部队因抽走一半,阵地被突破:邱兵团从帝丘店东南方向迂回包抄粟裕。经阜阳出发的邱维达整74师也在向战场靠拢;胡链兵团、张轸兵团突破中野阻拦,到达淮阳地区。

更危险的是,围困在帝丘店的整72师实行中心开花,突然发起攻击、突破包围阵地,使粟裕腹背受敌。这种情况下,西线兵团稍有不慎,即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战争中围与被围部队是胶着纠缠的,阵地犬牙交错,就像两个摔跤手力量顶在一起,是不能松手的。在中心开花的局势下,围方想把部队撤下来都很难,会被对方反追和粘打。

中央军委急令中野、陈谢兵团全力掩护粟裕部队撤退,更紧急调集华北部队增援,明确要求各部队不惜代价掩护粟裕部,至少保证其十天的喘息时间。这种局面下,粟裕才得以撤往黄河北岸。

豫东战役对后面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具有巨大影响,双方深入检讨,几乎按原来中心开花的战法重战了一回。

随着国军在各战场损失越来越大,蒋介石已不再对杂牌军见死不救,也会严令中央军主力全力以赴;并大力提拔能打仗的黄百韬等杂牌将领。

为救援区寿年兵团,不但放弃兖州解围,让黄百韬调头西进;更严令邱清泉不顾代价攻击,否则军法从事。而号称逢五不打的整5师、齐装满员35000人,打的只剩2万多人,可见战况之惨烈。

被围铁佛寺的整72军,属于被歼后重建部队,战斗力不强,这也是粟裕大意的原因,认为只要派部队监视围困就好,但是任何军事家都不能违背军事规律。

被包围中的部队,如果倾全力攻击不被消灭,说明作战意志和战斗力很强,绝对不容小觑。一旦援军逼近,被围部队里应外合,进行中心开花作战,顿时攻守逆转。

当时中心开花战术两点条件:守军顽强和援军统一行动都已具备,粟裕再要想歼灭黄百韬兵团,确实胃口过太大一些,这步棋走的过险。

豫东战役结束后,华东解放军宣布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而国军方面称:解放军及随军民兵部队共伤亡8万多人。

华野大将王必成、皮定钧评价:此次战役,我们杀伤敌军也很大,杀伤敌军一个整师(第25师),但是我们三弟兄(主力1、4、6纵)都残废了。

粟裕总结说:西线兵团的几个主力纵队,战后每个连基本只剩下4个步枪班,即使俘虏也不够补充,特别是干部的损失非常大。

所以豫东战役双方基本可以算平手,而国军方面亦开了检讨会议,并做出重大调整:

放弃开封、郑州等大城市,集中兵力向徐州集结;废除整编制,整编师恢复为军;全国组建22个野战和防守兵团;提升杂牌军待遇(黄百韬升任7兵团司令官、3个军全部换装美械)。但是最关键的战略,即守江必守淮,放弃东北、华北,将主力撤到两淮的计划没有执行;中心开花(决战)的战略没有变,国军借鉴豫东战役经验,认为大兵团作战仍有一定优势。

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面对黄百韬兵团被围后国军重新上演的中心开花战术,粟裕非常重视阻的力量,在大许家防线布置8个纵队,超过合围黄百韬的部队。

黄百韬做到了坚守异常顽强,坚持了十四天。但是国军在统一救援上出现巨大问题:白崇禧拒绝出兵加入徐蚌战场、救援主力黄维兵团反而陷入了包围。

所以中心开花是一个好战术,但如果战略层面失去先机,任何所谓的最坚强部队、最迅猛援军,都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你看过那些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电视剧?读过哪些关于抗日战争的书籍?你有什么感想呢?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电影和电视剧就不写了,没啥好说的。书籍《八千男儿血》常德会战《孤城落日》衡阳保卫战《血战昆仑关》桂南会战《远征军》《杜聿明》《白崇禧》《孙立人》《王牌七十四军》抗日战争我们打的不容易啊!在三国演义这三十回中主要讲述了官渡之战以及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两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在官渡

  • 解放战争时,我军的武器弹药生产是什么样的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解放战争时期共有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等五大解放区,其中只有东北解放区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军工体系,保证本区的作战需要同时支援其他解放区。从1946年4月起,东北民主联军就开始通过在沈阳、鞍山、本溪一带搜集日军遗留下的机器和物资开始创建自己的兵工厂。至1947年11月,先后在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

  • 哪些战争是美国挑起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提的不太严谨,若是说那些战争有美国人的影子那有很多,让我们遵循历史的脚步去看一看:鸦片战争是英国人挑起的,美国是参与者。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挑起的,美国均有参与,切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利益。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人发起的,使得美国取得了参与二战的资格,最后以日本的投降结束。期间美国还参与了

  • 求一个解放战争震撼的故事,最好有对话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周围的灌木丛和挂在道旁的白桦树枝。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

  • 从人性的角度讲,严刑拷打之下,宁死不屈的人有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把理想和生命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人,会有的。他那里理想就是一切。不让为理想而奋斗他认为生不如死的人,会有的。在旧中国他们看到的到处是屈辱,被压迫、被欺凌的时候,他们为摆脱那种状况而奋斗,那样的人是会有的。你不要以为李大钊、瞿秋白、陈独秀、杨靖宇、赵一曼那些人的故事是虚设,他们会有的。如果一个人心里只装着

  • 抗战时期,八路军是如何克服缺少药品、弹药不足等等困难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当然是靠打,靠缴获,靠高超的指挥艺术来克服的。这里就要说一下陈赓大将指挥八路军的一些战例了。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从他在1955年授衔时身穿大将军礼服拍摄的照片,根本看不出是让敌人胆寒的战神,相反,却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或者很上镜的型男。

  • 山东人闯关东,闯出了哪几位最著名的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山海关界定关内和关外的中原大地,从清初到民国百年间,几次迁移的人数加起来达3000万人次,多数是因自然灾害和战乱迫于生计的人们。从关内到关外要克服种种困难,不是漂洋过海,就是跋山涉水,最终来到关东大地上为了生存。其中闯出几位著名人物:孙继高,原籍山东人,东北金帮的

  • 读完《战争与和平》的前50页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在世界文学史上,每一个文学大师都会给文学带来新的题材和新的样式,创作出思想上和美学上新的有重要价值意义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当我们走进《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开篇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宏大的气势扑面而来。在皇后女官舍列尔举办晚会的豪华客厅里挤满了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达官要人,社会名流,尊贵的夫

  • 四川近现代出过哪些女性名人,她们有什么著名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四川近现代女性名人很多,列出几位,共同欣赏!李鸿翔(19202021),四川通江人,101岁红军老战士。1932参加红军,1945年入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政治部宣传队队员,延安红军大学青年干事……中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人事处副处长。1983年离休,2021年4月6日在

  • 小故事血战台儿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为诱敌深入,3月23日,第31师刘兰斋连长率骑兵连从台儿庄出发,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91旅旅长乜子彬率183团跟进,在峄县城南20里康庄与日军遭遇。台儿庄地区战斗正式打响,我军马队为诱敌深入边打边撤,3月24日,日军逼近台儿庄开始向台儿庄地区大举进攻。日军在台儿庄北五里刘家湖村设有炮兵阵地,排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