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有哪些中华儿女奋力抗战、爱国爱人民的故事?

有哪些中华儿女奋力抗战、爱国爱人民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3/12/24 8:22:50

一、杨靖宇

1940年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十几名战士向江东边大森林进发,但不幸被叛徒告密,陷入了日寇的包围圈里,与敌人周旋五天以后还没突围,这时情况危急,杨靖宇果断的叫大家分开走。杨靖宇把战友安顿好后,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23日凌晨,杨靖宇不幸被敌人的坐探发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靖宇丝毫没有动摇,杨靖宇负了重伤,他毅然决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壮烈牺牲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优秀的中华儿女走向抗日前线。

二、晏福生将军在陇南失去了一只胳膊

开国将领中,有10位独臂将军备受瞩目,泽东曾称“只有我们的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晏福生就是其中一位。晏福生原名晏国金,湖南株洲县仙井乡人,1904年2月28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拳师世家,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

1936年秋,国民党胡宗南部直逼红二方面军贺龙率领的部队,9月7日,红军第6军团16师从甘肃两当县出发为大部队开辟通道,红二方面军十六师政委晏福生、师长张辉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部队行至礼县罗家堡附近,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晏福生右臂不幸被敌人子弹打伤。

部队边打边冲,敌人越聚越多,晏福生怕连累大部队,将密电交给警卫员后,自己引开敌人掩护战友突围,最后纵身跃下山谷。战斗结束后,红六军团政委震以为晏福生牺牲了,在干部大会上沉痛建议为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不料晏福生拖着受伤的身躯奇迹般地回来了。

原来晏福生忍着剧痛连滚带爬地藏进龙池湾山坡下的一个土窑洞里。敌人撤走后,晏福生找到一户穷苦人家过了一夜。第二天,又拖着负伤的身体追赶部队,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行进,终于在通渭县境内找到了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的一支部队。

由于晏福生的伤口得不到及时治疗,开始恶化,到山丹县后,晏福生做了截肢手术。从这时起,晏福生就失去了整个右臂,成为了一名独臂将军。

三、红二十五军在两当庆祝了建军节并合影留念

1934年9月,红二十五军3400多人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开始长征,转战鄂豫陕,浴血奋战,于第二年7月下旬经周至、佛坪、留坝占领凤县双石铺。8月1日,在双石铺进行休整并举行庆祝第三个“八一”建军节的活动。活动结束当晚,又从双石铺挥师东进两当,于8月2日攻占两当县城。

为了庆祝部队进入甘肃,红二十五军参谋长戴季英特别找到了当时两当县城北街一家由叔侄俩开办的照相馆,并让他们把照相机带到了部队驻地,给徐海东吴焕先和其他领导拍了几组照片,将此作为部队庆祝第三个“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长征期间仅存于世的一组照片,尤为珍贵。十多天后,在泾川的四坡村战斗中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吴焕先是红军长征部队进入甘肃牺牲的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之一。

红二十五军东进两当其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红军的困境,为中央红军走出草地、进入甘肃做出了贡献。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成为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长征队伍。

四、陇南儿女血洒河西走廊

从1935年9月到1936年10月,在岷县与宕昌、徽县、成县等地有5000多名儿女参加了红军,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一次兵源补给。这些新入伍的红军战士,被编入西路军,随红五军和红三十军参加了悲壮惨烈的西征。

数千名岷、宕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在了西征战斗中,活下来的岷、宕两地红军战士仅80多人,这些战士又相继牺牲在了后来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活着迎接新中国到来的少之又少。

据张明远将军回忆,他在岷县当临时“县长”时,招募了岷、宕两地3000名子弟当红军,后来成立了一个独立团,会宁会师后交给了红五军团,后来这部分人随红五军团血战高台时,不幸全军覆灭。

五、戴安澜身经百战,血染异域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

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

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

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

邱少云炸碉堡的故事应该是最出名的了。

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

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火势蔓延到他身上,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壮烈牺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爱国人物的故事有吗 ?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

  • 既然无线电发报机需要电才能工作,那么在抗战时八路军的无线电是怎样工作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问得好,无线电发报机工作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在野战条件下,主要依靠两种方式来提供电源:第一,干电池。无线电发报机都有匹配的干电池(下图),不过不是反复充电的那种,有点像今天的5号干电池那样,多节一次性使用,用完就没电了。八路军在敌后进行武装斗争,这种发报机电池就非常宝贵。一方面,若无特殊情况,一般都

  • 世界上著名的探险家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

  • 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答:关于中国的电台,就要从广播事业说起。中国广播事业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为中国境内首座电台。1926年10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播音,标志着中国广播事业拉开大幕。然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 人类为什么要战争?战争是怎么发起的?战争带来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人类的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目的性。人类发起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利益,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第二,围绕利益之目的,千方百计地找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由一方发起攻击,而另一方不甘愿屈服,这样便由舌战发展到武力战,最后就形成了战争。第三,战争不论是输赢,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呼唤人类不要相互残杀,

  • 鲁迅的《故事新编》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的历史小说集,出版于1936年,共收人小说8篇。作品取材于历史、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及事件,在历史与现实的互映中,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正气,鞭巧了民族败类的丑恶行径。《补天》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东方圣母的崇高形象。《奔月》取材于长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巧的英雄气概、正直性格和孤寂落寞

  • 抗战剧中出现日本鬼子军官使用无线通话的设备,怎么做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坑战剧中出现日本鬼子军官使用无线通话设备?这很正常啊,电台本来就是无线通话没备,你见过谁家的电台拉几千公里的电线?至于无线通话设备,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了,民间的收音机有叫戏匣子的,也有叫无线电的,军队就叫无线电通讯。各国坦克部队在二战初期都装备了电台,装甲部队行动快速,各装甲车辆间的通讯也没

  • 战争电影中使用的武器都是从哪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看战争片,经常为炮火连天,子弹纷飞的画面所震撼,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不禁疑问,这些武器装备,枪械弹药难道都是真的不成,比如抗战中经常使用的三八大盖,现在成为了文物,难道能拿出来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国对枪支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任何个人任何单位都必须严守规矩,不能乱来。当然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就管的比较

  • 荒诞文学的社会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荒诞文学,例如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大甲虫,这一情节的荒诞性,突现了一种大胆的想象,却也是对生存现实的隐喻。这也是体现了他的某些文学理念:“巴尔扎克手拐上有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而我(卡夫卡)认为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由此,他与父亲的冲突写到《判决》里,主人公跳河自杀,在《饥饿艺术家》里更

  • 20世纪荒诞派戏剧作家作品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荒诞派戏剧absurdtheatre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